第439章 国内的药品奇缺
穿越小说推荐各位书友阅读: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 第439章 国内的药品奇缺
(穿越小说 www.kk169.org) 会议室里落针可闻,所有人都停下了手中的笔,眼神全部看向了这位全国最年轻的院长。
电视台记者,报社记者也将镜头重新对准了林三七,此时记者心里也在啧啧称奇,年轻,太年轻了;
林三七拿出稿子,环顾了现场两百位卫生系统的高官,清了清嗓子。
“李部长,各位领导,诸位前辈,大家好,我是首都传染病医院的院长林三七,我们医院是在伍同志的关怀下,李部长的提倡建议下,最新成立的,用李部长的话说,是白手起家。
但是李部长有一点说错了,新建一家医院肯定是需要钱的,比如我们传染病医院就是向中医院借了20多万现金,购买了各种办公用品,并对医院做了一些装修改进。”
这话一出,下面的人都议论纷纷,就连李部长也皱了皱眉头。
林三七却不慌不忙,继续自己的演讲:
“启动资金必不可少,可是我们在开业第一个月后,就将这笔欠款给还了,为什么?因为我们传染病医院赚钱了,第一个月就赢利了。”
“噢~~~”
底下的人都做恍然大悟状,老太太的眉头开舒开了。
“李部长说了,现在国内财政困难,但国内百废待兴,没钱新建医院。但是我们新中国成立这十二年来,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于医疗服务的需求也在一天天增长。
比如占大多数的农村地区没有卫生院,农民兄弟看病难的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另外哪怕是在城市里,像我们北平市,市内有大大小小的医院七八家,初步能解决看病问题。
可是大家忽略了一点,首都医院晚上都没有开展急诊服务,病人晚上突发急症,要么在家等于天亮,要么跑到住院部去找医生,这一来一回,极大延误了病情。
所以我们国家还是要多建医院,多培养医生,这是一句口号。如何实现这个口号,我归纳了八个字,那就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现场的人大约都能听懂这八个字的意思,但又不是特别懂,于是一个个都是屏住呼吸继续听讲:
“其实这八个字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医院赚多赚少是自己的事情,政府不负责拨款,杜绝了大锅饭。倒逼你医生提高临床水平和医疗服务态度,吸引更多病人。
这听起来似乎是让医生个人吃亏,其实这套体系是在变相鼓励医生的工作积极性。病人多,你的奖金就高;你病人少,奖金就低;没病人,你医生就没钱拿,没粮食吃。
比如今天医生甲一天看了50个病人,另一个医生乙看了100个病人,资金直接就是差一半。如果每天都如此,月底拿工资,医生甲是50元,医生乙就是100元,差距拉大。
可能有人会说,这样做是不公平的,社会主义提倡人人平等,怎么能人为分成三六九等,有人拿得多,有人拿得少,那拿得少的人是不是被拿得多的人剥削了?
我们传染病医院的做法就是工作量化、公开化:每个医生一个月看多少个病人,或者每个医疗小组一个月工作量多少,全部上墙公开,一目了然,不搞暗箱操作。
做得多,拿得多;做得少,拿得少。公不公平?
我觉得这样是最大的公平,我们国内的现状是医院太少,医生太少,那么我们惟有调动医生们的工作积极性。
本来一天50个号,为了多拿奖金一天看了100个号,工作效率是不是提高了一倍?是不是相当于多了一倍医生出来?
同时我们也讲究自愿原则,有些医生不想自己太累,就是愿意一天只看50个号,剩下时间多多休息,这个想法也没错,只要你甘愿自己一个月拿钱比别人少一半就行。”
这话非常大逆不道,也幸亏这是1961年,如果是在1965+1年,恐怕现场桌子都给你掀翻喽。
其实参加会议的很多领导都在微微点头,尤其是几位院长们。
但林三七这个“多劳多得”的言论和“人人平等”的原则是不符合的,所以大家都只能沉默。
林三七也不怕死,随时准备提桶跑路的人,说话自然不怕被秋后算账,反正他又没有蚂蚁金服要上市。
“除了明确医院内分配制度外,我们医院也要提高自己的医疗水平,创办特色科室,吸引周边老百姓都来瞧病。
就比如我们传染病医院能攻克肺结核,这算是特色科室吧?现在整个北平,甚至全国人民都往我们首都传染病医院跑,我们挂号都预约到大半个月以后了。
一天750个号,噢不,早几天来了几个米国医生,说要跟着我们学习肺结核治疗,多加了100个号。这样每天850个号。
我可以给大家算一个账,一个病人挂号、检查、开药、住院一条龙加起来,平均50元钱好了。850个病人一天营业收入是4万,一个月就是120万。
120万,就算我们少赚点,成本占三分之二,一个月还有利润40万。在座领导们都算算看,我一个月这么多钱可以给职工分多少工资奖金?可以发多少粮食?
我不仅可以发钱发粮食,调动职工们的积极性。有钱了我还可以其他食物、日用品、各种电影票戏票等等。将来我也可以给每位职工发自行车,发收音机。
大家想想,我们一直提倡共铲主义,共铲主义的最终阶段是不是人人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达到极高的水准。那你们想想,我们传染病医院是不是率先达到了共铲主义?”
轰~~~
会场里一下子就炸了,你喊口号大家听得昏昏欲睡,但你要这么算钱那大家可就不困了。
按林三七的估算,首都传染病医院职工加起来不到400人,按400人算好了,相当于每位职工一个月盈余就达到了400元。
到时一位职工一个月发100元现金,再发100粮食,那还有两百多元的节余。这一年下来,说传染病医院是全国最富医院也不为过。
再对比一下全国卫生系统的苦哈哈,只能说传染病医院简直是富得冒油,赚钱速度跟印钞一样。
有人兴奋,但在左的时代,林三七的话还是引起了会议现场不少人的反感。
有一名地方干部站了起来质疑道:
“林三七同志,你刚刚所说的共同富裕,只是你们传染病医院一家富裕,但是你们赚的每一分钱都是劳动人民的血汗钱,这算不算一种另类的剥削?”
这话引起了场内不少人的共鸣。
李部长心里也捏了一把汗,心想这小子是真会说,真敢说呀,早知道审核一下他的演讲稿了。
林三七听到这话却不恼,反而反问道:
“这位领导,我请问你一句,你一个月工资收入是多少?”
那干部大声回道:“这有什么不能说的,工资都是公开的,我是行政8级,工资一个月是230元。”
林三七却笑呵呵继续反问道:
“大家都知道肺痨病是绝症,十痨九死,但大家又说生命是无价的,现在我用50元钱治愈一条生命,相当于你年收入的五分之一,你觉得贵吗?
这50元钱里面,包含了挂号费、检查费、药费、医生和护士的脑力劳动,服务费等等。我觉得我们医院付出了很多,那么请问,这剥削从何说起?我们剥削谁了?”
“这……”
这时候又有一名干部站了起来:
“林院长,我们社会主义国家讲究的是按需分配,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如果按你的说法,张口闭口都是钱,那我们不就成为了资本主义国家了嘛。”
林三七听这话悄悄翻了个白眼,但表面上还是一脸认真的样子。
“这位领导,你这话我不赞同,不管是社会主义的老百姓和资本主义的老百姓,生病都是偶然的。难道我们国家看病也要讲究计划?每天计划多少人生病?
或者每天只计划多少人能上医院?甚至每天都计划多少人治愈、多少人死亡?这些难道通通都要计划?
所以当初我对伍领导,对李部长提出,我们卫生系统是很特殊的,不能走计划的传统路子,必须要根据病人多少随时调节,否则生产出来的药物没人用,过期了损失算谁的?”
林三七刚回答完,另一个干部举手道:
“林同志,说到新建医院,你的意思我听懂了,就是医院步入正轨,要提高医生临床水平,创建特色科室,可以吸引更多病人来瞧病,那就可以大量创收,让医院财政步入良性循环。
但这里面有一个问题,你也说了,你们首都传染病医院的启动资金是借的,那我们地方上也想创办新医院,这启动资金从哪来?卫生厅或各地卫生局都没钱呀。”
这话音一句,很多人都纷纷赞同。
做生意是需要本钱的,没有本钱,你哪怕知道哪个生意赚钱也只能望洋兴叹。
指望卫生局这种穷衙门那肯定是不可能的事情,政府要有钱,今天何必招开这个经验分享会呢?
林三七来自后世,觉得这种小儿科问题简直一点难度都没有。
“其实要解决启动资金也不难啊,我们每个地区,甚至每个县都有银行。银行是干嘛的?银行就是为缺少资金的各大企事业单位服务的。
大家完全可以向银行贷款,当然每个月需要向银行交一笔利息,但大家都是国家单位嘛,利息可以定得低低的。这样大家的启动资金不就有了嘛。”
会议室的另一角又发出了一个疑问:
“林院长,如果我向银行贷款,结果医院刚开始营业收入达不到理想数字,这么一大笔巨款压在我们身上,每月还有利滚利,到时我们岂不是成了被地主剥削的佃农了?”
呵呵呵~~~
众人都轻笑起来。
说到欠钱,大家首先想到的都是影视剧里被地主剥削的农民,被资本家剥削的工人,总之全部都是负面印象。
所以还没借钱,大家都怕还不出钱怎么办?到时被本金和利息都给压倒了。
林三七心想,这批还是中高级干部呢,对于经济知识,金融知识的缺乏真的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到底是当兵的出身,跟李云龙一样文化水平不高。
“诸位诸位,谁说还钱的时候,需要一次性还完的?我们传染病医院是情况特殊,因为我们有钱了,这才一次性将20万还给了中医院。
你们如果要借钱,完全可以按月还呀,比如你还20万困难,那你就按3年来还,一个月本金加利息还5000多元,平均每天还不到20元,大家还觉得还不起吗?”
“对噢~~~”
你说还20万大家都怕了,但你说每天还20元,那大家都觉得小钱小意思了。
林三七这时候心里想的是,另一个时空自家电梯里贴的广告,买辆啥豪车,每天只要还贷款几十元,然后有一大批人受不了诱惑就去买车了。
众人议论纷纷的时候,又有一位地方上的干部提问道:
“林院长,我有一个问题,就算我们贷款建了新医院,招到了新医生,但目前全国各地都缺少药品,这个矛盾如何解决?”
这个问题就有点超纲了,让林三七开始挠头了。
药物的确是一家医院的根本,没有药,你医生水平再高也是白瞎,束手无册。
如何有药?那首先就要有药厂生产药品吧?
但是建药厂的前提是你要有一套完整的工业体系、药学科研体系、生物化学体系等等。
可是你要建立这么多体系,你得有人才吧?这就涉及到大学学科设置和人才培养问题。
一想到生产个药片就这么复杂,这让“走私贩”林三七怎么能不感到头痛呢?总不能让全国的药物都让他一个人供应吧?
李部长显然也非常关心这个问题。
卫生系统已经偿到了X光生产线的甜头,虽然生产的X光机绝大多数用于出口换外汇换粮食,但这也是良好的开端呀。
万一林三七再搞一些药物生产线回来,那岂不是一下子就解决了药品短缺的全国性难题?
林三七也有林三七的顾虑,他像蚂蚁搬家一样一点点从现代社会搬生产线过来,搬化工原料厂过来,过几年会不会全给砸了、烧了、毁了?
搬是肯定要搬些生产线、原料厂过来的。
但是搬生产线过来,这个药厂,或者药物生产基地放在哪里才能免得被暴风雨波及?
这是个非常要命的难题。
反正首都、沪海、天津、武汉、重庆这样的全国大城市是肯定不行的。
林三七查到的资料,越是大城市,暴风雨就越猛烈,你建多少个药厂最后都是瘫痪。
但国家那么大,肯定有安全的地方吧?林三七得找一个万全的地方。当然这是后话了。
林三七轻了轻嗓了,决定先把眼前的事情解决了再说。
“这位领导说得好,别说地方上了,就连协和医院也同样面临缺医少药的困难局面。协和的屠院长也在,当初他说协和很多医疗机器都开动不起来了,因为没有零件可更换。
也就我的老东家首都中医院好一些,因为我们当初采用的是纯中药,我们还成立了自己的“采购科”,全国各地去买中药材,我刚参加工作也是其中一个采购员。
后来我们传染病医院,为了解决药物短缺的困局,总共分为三种办法。
一种是我们自己生产药物,比如抗结核药物,我们有自己的生产厂家。但现在还处于保密阶段,等时机成熟,我们会把结核病药物推广到全国。
另一种,我们医院需要的一些护肝利肾、清热解毒等药品,也是自产自销的,依托的是中医院的药方支持,这样中西医结合,初步解决了结核病需要的药品。
另外还有一些抗菌药,这个嘛,我们是特殊渠道从海外拿到的。那就各凭本事了。当年我党在革命老区都能拿到的盘尼西林,现在没道理弄不到,就看用不用心了。”
李部长这时候插话道:
“林院长,药物各类千千万,咱们先不说,就说说现在国内紧缺的盘尼西林,你有没有办法先帮忙解决一批?然后再帮忙解决几条生产线,我们争取国产化、量产化。”
林三七心想老太太真是狡猾,原来在这里等着他?
而且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多少有点道德绑架的意思,你总不能只管自家医院,不管兄弟单位吧?
果然,听到系统内老大这话,全国各地的卫生部门主管领导,各大医院的院长们都激动了。
“林院长,你能搞到盘尼西林?”
“三七同志,我们赣西省盘尼西林奇缺呀,你得帮我们想想办法!”
“林院长,要说缺,我们辽东省更缺呀,我们那边工厂多,工人多,盘尼西林的需求量更大。工业生产不稳定,可是影响全国大局呀。”
就连几家数字医院的院长们也跳出来了:
刘胜利带头开始带头起哄了:
“小林啊,你不要忘了你可是两杠三星的现役军人,可不能忘了我们娘家人呀。”
“就是,先军体系,还是得优先保证部队的抗菌药供应!”
现场除了各个地区的中医院院长们比较淡定外,其他人都纷纷喊起苦来,会议室里马上乱糟糟起来。
真应了一句老话:天下苦抗菌药久矣。
林三七眨眨眼,心想好好的经验分享会,怎么马上就要开成产品推荐会了?
他一个两界走私贩,赚的不就是这种投机倒把的二道贩子钱嘛,既然别人有需求,自己没道理拒绝不是?
“大家安静一下,既然大家有这个诉求,我们就一个个来解决,眼前先解决全国各地盘尼西林,也就是盘尼西林奇缺的问题。这样,我想办法先去搞200万瓶40万单位的盘尼西林过来。”
轰~~~
全场又炸了。穿越小说 www.kk169.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