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章 中枢之争

穿越小说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大明:父慈子孝,卖父求荣 第503章 中枢之争
(穿越小说 www.kk169.org)    “你是什么意思!”

    杨博怒目看向严世蕃,出声质询。

    严世蕃回头看向杨博,微微一笑:“没什么意思。”

    “既如左侍郎所说,又何故在我等言宣大边事时,说甚养寇自重的话?”杨博眉头皱紧,双手抱拳高高举起:“朝堂上下内外,皆为臣子,九边将士数十万,历时四季,戍守边关,每战则必有为国捐躯者,如何又是左侍郎所说的养寇自重?”

    这话今天必须要驳回去。

    不然九边要出问题,自己这个兵部尚书也得要背上一个坐视九边养寇自重的罪名。

    和愤怒的杨博相比,严世蕃却是神色平静,脸上挂着一抹笑意。

    他笑着开口:“下官可未曾说边关士卒养寇自重,下官更是历来最为敬佩那些在边墙内外戍守墙堡的官兵,还有那些舍命出关探查敌情的夜不收。但是……九边数十万兵马,九座边镇就有九位总兵官、九名巡抚,其下还有各路守备将军、巡边参将等。”

    杨博不愿自己和九边落一个养寇自重的罪名,就要让严世蕃背上一个攻击九边将士的名头。

    严世蕃又何尝不知,当即就将九边给划了一个道道,九边士卒是一方,九边统兵的将领们是一方。

    那谁在养寇自重。

    自然就一清二楚了。

    总不能统兵的将军们忠心为国,浴血奋战,那些个时不时就要被克扣军饷的士卒在养寇自重吧?

    杨博脸上更红,却说不出话了。

    他这个兵部尚书不说话,但另一位兵部尚书却走了出来。

    胡宗宪走出来后清了清嗓子:“国家用兵,首在慎重。战事当前,赏罚皆要慎之又慎。若朝廷严苛过甚,则或可激变阵前将士,而若犒赏无度,亦会滋生军心向赏每战无赏不出。”

    听到胡宗宪开口,屋内众人纷纷点头。

    很显然大多数人更认同胡宗宪的说法。

    胡宗宪也接着说道:“宣大两边,互为表里,历来都相辅相成。贼攻宣府,则大同出援策应。贼来大同,必宣府绕道绞杀。两边又是京师门户,贼破宣府大同,则必威胁京师,直抵诸关口下。”

    “如今宣府奏报边事贼情,除却已经遣人前出查探情况,也需等待大同奏报详情。而京中乃中枢之地,自当有秉国社稷稳重。便闻敌军十万亦不可显露慌乱,而待百二小股之敌,亦当如临十万大军。”

    “如今京中诸事已足,余下当以防备为先,内阁拟文,兵部下太行、燕山各关,严防关口,整顿兵马,勘察过往。京中亦当行文东厂、锦衣卫、兵马司严查有关外面孔之人,警惕关内谍子,阻断内外通讯。不可再有怀中饼及麻布冠示于边关人目之事发生!”

    “此般之后,京中各部司当协力一处,内阁敕令镇远侯整顿京营将士,编练军马,以防边关告急,京师可速派兵马支援。户部及太仆寺、光禄寺亦需筹备马价银、酒肉米粮装车于仓,同为边关告急,则朝廷可立时开拔,选派大臣遣送钱粮犒赏边军将士,激励军心。”

    胡宗宪的一番话,彻底让内阁班房安静了下来。

    严世蕃则是满脸挑衅的看了杨博一眼,而后朝着胡宗宪拱了拱手:“胡尚书高论!”

    杨博默默的低下头。

    什么叫兵家?

    胡宗宪这才是兵家!

    一个合格的兵部尚书该是什么样子的?

    胡宗宪方才的模样就是!

    高拱更是目露赏识的点头道:“汝贞所言极是!尤以阻断内外通讯,不可使怀中饼与麻布冠此等之事再生!”

    屋中众人眼神交接。

    胡宗宪和高拱所说的‘怀中饼与麻布冠’之事,其实是有由来的。

    而且若是仔细算起来,竟然还神似当下的局面。

    而这件事其实也不久。

    正是弘治十八年五月底六月初,发生在宣府西路的那场虞台岭之战。

    此战,正值孝宗皇帝驾崩,武宗皇帝登基之初。

    蒙古人大举南下进攻宣府,屯兵大营长有二十余里。宣府各路兵马及总兵官、巡抚、镇守太监等相互掣肘,被蒙古人围攻,乃至于一直攻打到了卫城下。

    在城下的时候,蒙古人将准备好的饼和麻布冠取出示众。

    曰:“此何物也?”

    盖尝有谍者来京,知国有大丧,因市饼与冠以去,关禁之不严如此。

    意思其实就是,我们知道你们大明的皇帝驾崩了,新帝刚刚即位,所以我们就是趁机来你们大明捞一笔。

    那么这个故事放在现在,那自然是适用的。

    现在大明刚开始推行新政,各地本来就有不少反对新政的风声和人。而现在皇帝有病了,说不得什么时候就会出事。

    要是蒙古探子将这些消息传到边关外,恐怕俺答部会攻打的更为猛烈。

    因为一旦大明内部出了问题,必然顾不上边关的事情。

    至于说胡宗宪提的其他事情,方方面面,在高拱看来也完全是老成稳重之言。

    他不由扫了一眼杨博。

    若非自己要推动虚君实相,需要借力晋党,他又何必要和杨博这个晋地出身的暗通款曲。

    如今将他杨博和胡宗宪放在一起比较,谁更优之一眼可鉴。

    同样高拱更清楚,方才严世蕃那等叫嚣,其实也并不是没有道理。

    这么多年下来,九边究竟是个什么模样,即便他一直在京师中枢也是清楚的。更不要说晋党对山西、大同、宣府三镇的掌控了。

    可以说,晋党手上已经牢牢的抓住了山西、大同、宣府的边军。

    没来由,想要搞虚君实相的高拱,心中忽然对皇帝还产生了几分感谢。

    若不是前年宣府出事,皇上召宣府总兵官马芳回京述职,自此之后马芳便隐隐成了皇帝的人,不时就暗中直呈奏疏入宫,当下三边的事情恐怕还要复杂。

    高拱目光愈发幽幽,注视着胡宗宪,心中已经开始捉摸着,这位已经在朝中好几年,向来不插手别处事务,只专心东南五省平倭一事的兵部尚书,现在忽然开始对九边的军务有了言语。

    怕不是也起了要入阁的心思。

    高拱心中琢磨着,想到最近东南那边呈奏的奏疏,沿海倭患也基本是到了收尾的阶段。

    若是胡宗宪最近屡屡对朝政开口谏言。

    自己倒是可以将他也拉入内阁。

    用胡宗宪在内阁,制衡掌握兵部的杨博?

    似乎是个不错的选择。

    如此自己也能防止晋党进一步做大。

    于是。

    高拱立马侧目看了一眼袁炜。

    虽然自己现在是首辅,和袁炜这个次辅有些对立的趋势,但大多数时候依旧是能保持某些默契的。

    袁炜亦是当即会意,笑着开口道:“既然元辅也说汝贞提的在理,不如当下朝廷这头就按照汝贞说的办吧?”

    袁阁老分明是说着肯定的话,却还是作势目光转了一圈,看向在场众人。

    众人自然无不是赞同。

    最后高拱手掌拍在桌案上:“既然都如此认为,那就按照汝贞说的法子发各部司照办吧。”

    今天桩桩事情,到这个时候基本也差不多议定了。

    众人皆是躬身告辞。

    待到这帮人离去。

    高拱这才长叹一声,软软的靠在椅子上,侧目看向袁炜、赵贞吉,幽幽开口:“如今西苑情况不明,自今日起,我等身为阁臣,执掌中枢,理当每日分人留守内阁以备不时之需吧。”

    他话说的不算隐晦。

    就是怕皇帝真要是突然驾崩了,内阁至少也有人是在宫中,闻讯之后随时都能从内阁这边赶去西苑,防备皇帝驾崩之后出现变故。

    袁炜和赵贞吉自然明白,齐齐点头。

    高拱又说:“先前这个严世蕃说的话,其实也未尝不是一份顾虑。如今宣大边外贼军屯驻,却仅有宣边来奏,而不闻大同。老夫心中实则亦颇为担忧,是否可如严世蕃所言,中枢派一重臣前去巡边?”

    他高拱再提严世蕃刚刚说的那句养寇自重的话,瞬间就让袁炜和赵贞吉两人对视一眼,暗自提起心神。

    袁炜更是有些犹豫的小声道:“元辅是觉得……宣大两边,或与严世蕃所说的一样,有养寇自重之嫌?所以元辅是希望,朝廷派人去那边走一趟,暗中查一查虚实?”

    “养寇自重或不至于。”

    高拱摇了摇头,但双眼却是锋芒闪露:“可边地将领以贼虏南下叩边,漫无定数的向朝廷索要钱粮,怕也是不假。如今朝廷整顿吏治,推行新政,如何还能再让九边有此等不臣盘桓!”

    如果是严绍庭在这里的话,定然会大呼高阁老您是搞错方向了。

    养寇自重有不臣之心的那是辽东。

    至于宣大一线,不过是想独占边关内外往来贸易的买卖而已。

    不过几十年后的事情,当下人如何知晓。

    就连赵贞吉也不禁点头附和:“我朝九边东起辽东、西至甘肃,万里边关,九边重镇,朝廷屯驻数十万大军,每年耗费钱粮数百万之巨。非战不敌之外,多少次是边军无能致使贼虏南下洗劫边民。”

    赵贞吉端起茶杯,笑了一声:“今日严世蕃说朝廷每岁钱粮无数,九边却屡屡奏请,这话说的是一点不假。朝廷既然每年都耗费无数在九边,他们还不能抵御贼虏,难道真是吃干饭的?”

    袁炜眯着眼轻叹一声:“九边却也到了整顿的时候了。这些年,九边各处出了多少次将领克扣军饷,中饱私囊,虚造兵册,驱役士卒的事情?正好此次宣大两边之事不明,中枢自然可以借机派人过去走一趟,好好的查一番。”

    高拱嗯了声,却说:“但此时为时尚早,边关或许真要大战在即,这个时候派人过去只会让边将心生不安,无心作战。等明年开春之后,朝廷再发钱粮时,方可从中枢派人过去查一遍。”

    这其实就是胡宗宪先前说的话了。

    朝廷对于边关,不能太严也不能太松,不能战时督查,也不能非战额外派发钱粮。

    无疑。

    高拱再说一遍,袁炜和赵贞吉两人都是认同的。

    而在文渊阁外。

    散场之后往宫外走去的众人,则是很明显的划分出了阵营。

    杨博和高燿、高仪走在了一块。

    郭朴和雷礼、胡宗宪、欧阳必进走在一起。

    严世蕃则是背着手刻意走在最后面。

    他是不太想继续讨论朝局上的事情。

    可严世蕃不愿意。

    心里憋着气的杨博却不会如他所愿。

    杨博走在前头,回过头看向慢吞吞吊在后面的严世蕃:“左侍郎,你也是朝中的老人了,九边上下百余年来驻守苦寒,御敌厮杀。便是个中有人不法,朝廷也闻之必查。何故以左侍郎的身份,今日当众说九边是在养寇自重?”

    这位出身晋地的兵部尚书冷哼了一声。

    继续说道:“若要如此说,那朝廷每年数百万的钱粮耗费,都是落在九边。难道说,朝廷也是在养寇自重?真要是这样,寇又何在?又是谁人在养?”

    被人当面如此问话。

    严世蕃也不气恼,全无过去那等一点就炸的模样了。

    在众人神色不安的注视下。

    严世蕃反倒是笑了起来:“杨尚书,当真要下官将话说明白了?”

    他有些看不明白,明明山西那边已经和自家儿子搭上了线,开始通过自家而绕过东南,出海做买卖。

    他杨博也好脸如此说自己?

    不过严世蕃也清楚。

    如今朝局变了。

    即便不变,朝堂之上也从来没有永远的朋友和敌人。

    晋党可以在开海这件事情上和自家合作,也可以在中枢因为派系之争而和严家对上。

    见两人都已经针尖对麦芒了。

    身为吏部尚书的郭朴也是脸色一沉:“皆为朝堂九卿,乃中枢百官表率,当真要如此不管不顾的做那小儿之争吗?还是说,皇上和内阁今日要做的事情,都忙完了?”

    天官到底是天官,管着天下文武。

    郭朴一开口,无论是严世蕃还是杨博,都只是冷哼一声,便各自移开视线。

    在场众人则是心中默默琢磨了起来。

    如今朝廷也算是彻底变了,往后朝局如何走,恐怕要在这新政开端之时,就得争出个高低了。

    …………

    月票月票穿越小说 www.kk169.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明:父慈子孝,卖父求荣》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明:父慈子孝,卖父求荣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明:父慈子孝,卖父求荣》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