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升官发财买奴婢下

穿越小说推荐各位书友阅读:佛子北风行 第六十九章 升官发财买奴婢下
(穿越小说 www.kk169.org)    安邑坊里人来人往,忙忙碌碌的多是些破衣烂衫的坊工。

    安邑坊的坊正姓沈,名同叔,洛都当地人,除他之外,下面还有三名坊副,五名坊丞,皆是由县衙派遣下来管理的差役,由于洛都城占地极广,坊与坊间的分类又各不相同,各有各的特色,譬如卖鹰犬的聚集在太平坊,主要卖丝绸玉器的蓝田坊,花枝坊以勾栏酒肆为闻名,丹凤坊以售卖花鸟鱼虫为主,一百零八座坊并不是由京兆尹直接管辖,而是以纵贯南北的朱雀大街为分界线,西城各坊由维风县管辖、东城各坊则归洛水县管辖。

    每个坊四面各有一门,不过,平日里只开东西两门,坊中不仅有街,街中还有巷或曲。

    坊内居住的人可谓五花八门,他们来自不同地方,有着不同的行业,不同的身份,却杂居在同一个坊内,有官员、商贾,军人、工匠等。

    墨北风三人跟着沈同叔,在人流如织的安邑坊内左拐右转,大概走过三五条小巷后,这才进到一座院中,迎门的是一堵青砖镂刻着五只蝙蝠的影壁,虽是小门小户的院落,不过收拾得比较干净,靠墙根栽了一棵石榴树,枝头绽放出黄色的花,这是一所两进的宅院,也是他在洛都的家。

    “寒舍简陋些,还望不要见笑,诸位请坐。”沈同叔寒暄道。

    沈同叔是位四十来岁的中年汉子,或许是多年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的缘故,待人接物间透露着一股精明与圆滑,同时,还有一些市侩。

    墨北风道:“沈坊正,无需客套,咱还是谈正事吧。”

    见墨北风与他搭话,沈同叔不免有些疑惑,他们一行三人,不是年纪最长的老者与他谈,反而是年纪最小的少年与他打交道,不过,他也很快便释然了,管他年纪大小呢,这年头,谁有银子谁就是大爷,要是没钱,甭管你年纪再大,到哪都他娘的是孙子,得规规矩矩地站一边。

    他笑着拱手道:“不知公子想要些什么样的坊工,能出价几何呀?”

    墨北风扫了一眼他屋子里的陈设,见除了桌子上摆放着一对用来插花的五彩梅花瓶,多少有些年份外,剩下的那些,都是寻常百姓家的桌椅板凳,没什么值钱的物件,心里大概有了底,于是,淡淡道。

    “只要是技艺精湛的,或是有一技之长的百工,我都要。”

    祖须陀闻言不由蹙眉,如今虽说赚了些家底,可要这么多人咋养活啊?多个人,可就多了一张吃饭的嘴啊,那是人,不是牲口,喂点草料就行,再说,买来那些工匠们,吃喝拉撒不说,还得给他们安排住处,在寸土寸金的洛都来说,可不是鸡毛蒜皮的小事,而是天大的头等大事,难道佛子不考虑这些吗?

    可当着外人的面,有些话也不便说出口,只是有些无奈地捻起了胡须。

    沈同叔一听他这话,不由倒吸了一口冷气,再看与他同行的二人并没有说什么,这才明白少年不是在说大话,难道今日出门踩狗屎了,遇见了财神爷?

    不由满脸堆笑,“公子真是豪气,俺老沈就喜欢跟公子这样的性情中人打交道,嘿嘿……不过,咱们坊里有坊里的规矩,必须是一手交人,一手交钱,概不赊欠,不知……”

    墨北风云淡风轻道:“这是自然,不过,我也有个要求……”

    沈同叔忙道:“公子请讲,在下愿洗耳恭听。”

    墨北风道:“我的要求其实也简单,沈坊正卖的这些人,必须来路清楚,而且咱们在交易的时候,必须要有文契,我可不想到时候不清不楚的,再扯上什么官司。”

    沈同叔稍一迟疑,立马道:“这个公子请放心,咱坊里的人个个来路清明,不是外面那些人牙子与牙婆拐卖的人口。”

    墨北风点头道:“那就好。”

    沉默了一会,沈同叔搓着两手,有些为难道:“公子,该说的咱也说差不多了,就是不知这个价钱……”

    墨北风笑道:“沈坊正有什么话就直说,这里又没外人,放心好了。”

    沈同叔长舒了一口气,露出一口大黄牙,“哈哈……一看公子就是懂规矩的,公子既然是个大买家,我老沈也不能亏了公子,官价一万钱,我每人再给你让三百文,我知道这点儿小钱公子不放在眼里,可多少是小人的一点心意,还望公子不要嫌弃。”

    墨北风一摆手,微笑道。

    “沈坊正的这番美意,在下心领了,不过,这里边还不是多少钱的事,只要沈坊正能尽心尽力地办好这件事,帮我找到真正身怀绝技的有用之才,价钱到时候,咱还可以再商量,只要物有所值,不在乎钱多钱少,我的宗旨向来是,宁要仙桃一个,不要烂杏一筐,就像当年秦王花了五张羊皮买到百里奚那样的人才,不知沈坊正意下如何?”

    沈同叔一听,高兴地顿时连连点头。

    “有公子这句话,小人就放心啦,老沈定当竭力为公子物色到有用之才,绝不让公子花一文冤枉钱,诸位稍坐片刻,我这就到各坊去转转,一会领几个过来,让几位先生过过目。”

    墨北风拱手道:“有劳了。”

    ……

    三人等了大概足有两炷香的工夫,沈同叔这才带回来十二三个人,这群人里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其中就有刚才被他鞭笞的那位中年儒生,他们一个个衣衫褴褛,蓬头垢面,有些胆怯地低着头不敢看人,这些人都是被官府罚没的贱籍,他们身如浮萍,自己的身世由不得自己做主,见坊正突然把他们找到这里来,不知是吉是凶,他们的心中不免有些忐忑。

    沈同叔走到一个浑身上下,散发出一股皮硝味的老者身边,说道。

    “公子,他叫韦三绝,原是云州中卫人,是个老皮匠,他不但会梳皮,还会做羊皮袄、羊皮裤、羊皮靴,也用牛皮、驴皮和马皮,做些皮鞭、马鞍和牲口的笼头,是坊中皮匠行里一等一的把头。”

    云州中卫多产绵羊,因而那里的皮匠比较出名,韦氏一族更是当地的皮匠世家。

    沈同叔又走到另一人身边,抓起那人的右手,手上赫然长了六根手指,他侃侃而谈。

    “他姓蔡,名珣,不过大伙都叫他六指蔡,他做的物件以奇巧著称,会做瞎掰,就是人们常说的鲁班枕,那物件放平了可以当枕头用,折叠起来后,又可当凳子用,那东西看似简单,内部构造却大有玄机,这鲁班枕由整块木头制成,里面没有一个隼,也没有一个眼,更不用说钉头,非常的稀奇,还有像什么拼接的燕几,气死猫的柜子,鲁班锁之类的玩意更是不在话下。”

    天下竟有这等奇人,墨北风三人不由眼前一亮。

    木匠又分房木匠、车木匠、家具木匠三类,在这三种木匠中,大多数人会以为最难的应该是家具木匠,其实,恰恰相反,家具木匠的手艺最易学,而车木匠,轮鞣辐辏,学起来就比打家具难些,房木匠则最难,首先得做到墙倒柱立屋不塌,然后才是抖棋檐棋,雕梁画栋,又比车木匠难些。

    看到大家脸上满意的表情,沈同叔也有些得意扬扬,又走到一位五短身材的人身边。

    “他姓石,别看长得其貌不扬,却有个响亮的名字,叫石破天,一把锤子,一根錾子,一条钎子,他就能搬山卸岭,不但会打造些粗糙的石磨、石臼、石凳,以及修条石建房子,还会在石上雕刻出栩栩如生的诸多图案,又能建桥铺路、拦河筑坝、修屋砌坎、制磨造碓、修坟刻碑,真要细说起来,石破天这双糙手可比绣娘手里的绣花针还灵巧哩!”

    石匠又被称为岩匠,有粗匠与细匠之分。

    粗匠,就是把山上的岩石裁切成大小长短不一的原石,细匠或磨、或雕、或刻、或錾,让粗糙的石块最终成为精美绝伦的艺术品,玉石雕刻便是其中的一支。

    ……

    接下来,还有铁匠干戈,据说他是春秋铸剑大师干将的三十八世孙,能蒸石取铁,炒生为熟,生熟相合,铸铜冶铁,可锻造出罕见的百炼钢,尤其擅长镕金造器,特异常法,他打造出的钢刀能够斩金断玉,削铁如泥。

    在沈同叔巧舌如簧的一一介绍下,原本有些许担心的祖须陀,此刻脸上的皱纹渐次舒展开来,笑得好像花儿一样。

    此外,还有善于纺纱织布的黄鹂娘,精于制作陶瓷的阮十二,厨娘梵五嫂,屠夫王小乙。

    自然,那个原来榷盐院转运使刘度的长随也在其列,他姓李,名三田,出生在滨州一个制盐世家,从小就对制盐技术颇感兴趣,他跟随刘度走南闯北,到过很多的产盐区,也见识过多种制盐的方法,后来,他又拜在榷盐院官员的门下,跟随他们学习制盐技术,而且,他将多种制法都一一记录在册。

    盐被称为百味之王,古有“一两盐一两金”之说。

    比起茶叶、丝绸、瓷器等诸多奢侈品,其实,贩盐才是最挣钱的行当,以至于历朝历代很多的商贾皆对此行业趋之若鹜,不过,作为如此暴利的行业,官府对这一行业的管控自然极其严格,并且课以重税,尽管如此,贩盐的利润仍是其他行业难以望其项背的。

    墨北风正是深谙其中的利害,这才产生了买坊工的想法。

    盐的种类有海盐、池盐、井盐、岩盐等,制盐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分为晒盐法、煮卤法和钻井法,而每一种盐又在具体制造的过程中,又有不同的工艺、诀窍、还有诸多秘法。

    看在沈同叔如此卖力的份上,墨北风一口气买下了十二名坊工。

    沈同叔捧着一百二十两银票激动得几乎难以自持,他深吸口气,极力压抑住心中的狂喜,因为刨去其中杂七杂八的费用,他在这一宗买卖中,几乎至少可以获得三成的纯利,而这次买卖的获利,相当于他过去几乎两年的辛苦所得,如此一来,不但自己的儿子可以入私塾读书,要是再干上几次,他甚至打起了纳一房小妾的主意。

    什么是男人的胆?

    银子。

    沈同叔情深意切地喊了一声,“大爷,有空常来啊!”

    在恋恋不舍的道别声中,墨北风三人带着买来的十二名坊工,浩浩荡荡地走出了安邑坊,当走到熙熙攘攘的朱雀大街时,墨北风忽然狡黠一笑,扭脸对祖须陀、哲古达道。

    “千金买马骨,功名万里外。”穿越小说 www.kk169.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佛子北风行》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佛子北风行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佛子北风行》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