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墨山

穿越小说推荐各位书友阅读:佛子北风行 第四十一章 墨山
(穿越小说 www.kk169.org)    维洛王朝与喀喇王朝之间有道大江,穿深山峡谷而出,跌宕起伏,江水拍岸,激起雪浪如山,一路翻滚奔涌,似恶蛟巨蟒般声势震天,令人胆寒,故而得名怒蟒江。

    两国以江为界,隔江而治。

    大江两岸万仞高山,峭壁如斧劈,每日不到正午时分,甚至都见不到阳光,雄奇险峻的高峰上长满奇柏苍松,悬崖峭壁上常有飞瀑流水倾泻而下,江中巨石暗礁无数,江水飞流回旋,看上去极为凶险,江水依山势,先是向南,转而东流去。

    怒蟒江东岸有一座大山,山中时有白狼出现,得名雪狼山。

    雪狼山雄奇巍峨,险峰深谷,山顶上的积雪经年不化,遥遥眺望,好一派冰山大川的雄浑气象,莽莽大山南北绵延八百余里,东西五百余里,大山东面的荻江与绕山势而东流的怒蟒江交汇于雪狼山东南角,此处便是令无数船工闻风丧胆的白骨峡。

    当年一渡禅师为救佛子入烂陀山,后来被追杀无路可走时,就是由此跳下峡谷,一竿青竹过大江。

    此山虽说隶属于维洛王朝,但大山东西南三面皆为大江形成一道天堑,只有北面大山与千里戈壁相连,不过,这里苦寒僻远,千里荒无人烟,仅有那道三十余丈宽的盘羊山隘可入大山,而入山后的山道弯曲如羊肠,古木遮天蔽日,崎岖难行,如此一来,无形中阻断了对外的交通,这座大山倒像是一座世外孤岛一般,塞绝人烟。位于雪狼山中部的辞过峰,倒成了与雄兵据守的武威城隔江相望最近的地方,两地距离百里。

    距武威城西南三百余里,有一临江而居的二三百户村子——西塞村。

    村里人家大多以种田为生,农闲时偶尔也会撑起小舟,结网捕鱼,贴补些家用,当地人自然不舍得自己享用,大多会挑到附近村镇上去换铜钱,偶尔有卖不掉的,怕搁久了坏掉,这才舍得拿来给一家老小打牙祭,再有吃不完的,或腌或晒,等来客、有红白事或逢年过节时再吃,又是另一番风味。

    村西头临近江边有位老者,年老体衰,做不来那些沉重的营生,就支起两间草房做酒肆。

    这一日,那位姓元的老者独自一人坐在江边的一块石上钓鱼,身边趴着一条如他般苟延残喘的老狗,也许是十来天没什么生意愁的,也许是没人陪自己说话闲的,他一边摸着狗头,一边百无聊赖地自言自语。

    “老伙计,风风雨雨这么些年,每日里也不敢闲着卖呆,都是忙忙碌碌,拼死拼活的攒那几个铜钱,也没像人家似的混出个大富大贵来,可看着门前的江水日夜东流,如今多少也算砸吧出了几分滋味,老伙计,你说说什么是贵,什么是贱?”

    老狗低头耷拉眼,昏昏欲睡,也不理他。

    元老头兴许早已习惯了这种有问无答,无人回应的日子,叹息一声,抬头望望大山,低头看看江水。

    “那些达官清贵们每日吃着山珍海味,过着纸醉金迷的日子,咱这不值一文的小老百姓也就喝上二两烧酒壮胆的时候,敢放下筷子,拍着桌子骂上几句草他娘咧,可酒醒了以后这日子还得过不是,但你吃的山珍海味再贵,也得用一文钱的盐调味不是,你皇帝老子再清贵,到头来也难免一死,最后不也得跟咱们这帮子身无分文的泥腿子一个下场,用这世上最不值钱的黄土把自个给埋喽,老伙计,你说说,是不是这么个理?”

    老狗默默趴着,听他一个人在这絮叨,依然无动于衷。

    元老头唠叨了半天,也无人应和,有些意兴阑珊,忽然,他那昏花的老眼一亮,看那浮漂猛地一动,知道有大鱼上钩,立刻抖擞精神,手脚麻利地扬竿收线,线那头的力道不小,收起线来一看,果然钓上来一条大鲤鱼。

    鲤鱼长约三尺,膘肥体胖,鱼鳞闪闪有金光。

    元老头有些吃惊,“今日出门忘了看黄历,到底是啥好日子,竟蒙老天爷如此眷顾,竟钓上来这么一尾金贵的荻江金鲤来,啧啧,难得难得……”

    欣喜之余,他又有些纳闷,平白无故的钓起一尾金鲤来,不知是福还是祸?

    这时,那条一直无精打采的老狗忽的起身掉头,冲着远方汪汪直叫。

    元老头抬眼望去,见从泥土有些松软的田间土路上,一前一后走来两人,二人都戴着斗笠,看不清模样,不过,走在前面那人手里托着一个游方和尚常见的饭钵,身上穿了一件褴褛的百纳僧衣,看打扮就是一副行脚僧的模样,不用问,后面那个应该也是和尚。

    果然,一老一少两个和尚好似捻指间就到了眼前。

    “施主,敢问你可是这家酒肆的店家?”

    那老和尚瞟了一眼那个插在屋檐下,早已破旧不堪迎风招展的酒幌子。

    元老头看了看这风尘仆仆的师徒俩,笑道:“是啊,大师可是要歇脚吃饭,二位可真是好口福,小老儿刚在这江中钓上来一尾鲜鱼,少说也得有七八斤重,进来尝尝我的手艺,不是老夫跟你俩吹,老夫做鱼的手艺,可不比当今皇宫里的御厨差多少。”

    ,……

    来这江边酒肆的二位,正是一渡禅师与墨北风。

    经过大家的一番商议后,决定让老莫先回到镇上,该出摊照旧出摊,等消息伺机而动,免得出现任何风吹草动再打草惊蛇,而一渡禅师与墨北风师徒二人则要先去一趟墨山,先去安顿好了落脚处,若能趁机联络一些墨门旧部那是再好不过,到时候大家可以拿出一个万无一失的营救方案来,到那时再去洛京救人也不迟。

    商议妥当,大家分头行动,他们师徒二人也不敢耽搁,稍作收拾便立即下山。

    这是墨北风第一次跟着师父下山,也是第一次行走江湖,但因此行事关重大,他自然少了那种初出茅庐的兴奋与憧憬,而不免多了几分心事与沉重,但他又很快释怀,再如何担心也是无用,不过是徒增烦恼罢了。

    心结自解,自然多了些抬头看风景,低头自思量。

    为了赶路,同时也为了不节外生枝,师徒二人夜行晓宿,翻山越岭,走州过县,从门楼山到西川州陇西郡荻阳县的西塞村,全程共六百余里,而他二人却仅用了不足三日便日夜兼程赶到了此地,因此一路上风尘仆仆,浑身上下尽是风尘。

    他们打算在此稍作歇息,等天黑时再一叶渡江。

    元老头喜滋滋地提着鱼篓进屋整菜备饭去了,师徒二人在江边蹲下掬起沁骨寒的江水洗了把脸,冰冷的江水浸润脸颊,不由让他们的精神为之一震,起身甩掉手上的水渍,眯眼望向一江之隔的墨山。

    很多人无论如何都想不到,作为墨门大本营的墨山,竟会是如此偏远荒凉的雪狼山。

    一是因为雪狼山实在是偏远,除了驻扎在北境一线的将尉级别的将官,因为防务的缘故,知道维洛王朝还有这么个简直连鸡肋都算不上的地方,而普通士卒则压根都不知道,更别说世人了,还因为数百年间,地处雪域高原的佛国与中原一直都是井水不犯河水,大家相安无事。

    朝廷自然乐享其成,多一事总不如少一事嘛,更何况这么长一条兵线,若真布置起防务来,那可就不是小打小闹的儿戏,那兵饷可都是实打实的真金白银啊,谁闲着没事也不愿拿钱往水里扔着玩不是,所以也就一直没在西线驻扎过一兵一卒。

    二是此山都是雪山冰川,占地虽广,却无甚大用,一不能放牧,二不能耕作,要它何用?是个货真价实的苦寒之地,再者此地对外交通又极为不便,与北境千里的戈壁荒原又有何区别?

    戈壁滩上好歹还能摘几颗沙枣解渴,可这儿呢,活腻了想到那山上去喂白狼?

    三是世间虽偶有墨门的传说,但又有几人会去当真,不过是大家伙酒后茶余的谈资罢了,或唏嘘短叹或哈哈一笑,谁又会把这事放在心上?

    最后,尤为关键的一点,此山叫雪狼山,谁又会想到它是墨山呢?

    然而,世人的眼光大多只浮于表面,而不愿多用些心思去往深了探究一下,殊不知覆盖在雪狼山那皑皑的冰雪下面,是一块块漆黑如墨的黑岩,黑岩下是令人瞠目结舌蕴藏丰富的各种矿藏,无数的煤炭、铁矿、金矿……

    而那些被挖空的矿道,又被巧夺天工的墨匠们改造成了各种军用设施。

    针对世人常用的诸多攻城方法,如筑山临攻、钩梯爬城、冲车攻城、云梯攻城、填塞城沟、决水淹城、隧道攻城……

    作为军事集大成的墨门皆有与之对应的应对之策,更有壁垒森严的防御工事与以军火制造而独步天下的军械兵器。

    一,编造樊篱,与城堞相连,高六尺,宽四尺,可在樊篱后安排弓弩手,用制造精良的兵弩弓箭大量射杀敌人。

    二,转射机,一般固定安装在交通要塞和城楼上,威力非常强大。

    机长六尺,需要安装在弩床上,可以嵌入城楼上,中心位置有一个圆轴,分上下两横坊间竖装二立坊构成,可以进行左右旋转大量地发射环形箭矢,可同时发射十多支利箭,也可对敌军进行扫射。

    十步放一机,两人为一组,善射的人为主导,另外一人为辅助。

    三,针对云梯这种笨重,而且移动起来十分困难的攻城器械,墨门早有破敌之策。

    守城一方可以在城墙上筑起“行城”和“杂楼”,将自己环绕起来,行城和杂楼之间要以敌人进攻的宽窄为标准,一般情况下每百步筑造一座,两者之间的部分要拉上防护用的遮幕,因此距度不能太宽。

    筑行城的方法是:

    行城高出原城墙二十尺,上面加上锯齿状的矫墙,这种矫墙称作“堞”,堞宽十尺,左右两边所编大木横出各二十尺,高度和宽度按行城处理。

    矫墙的下部开名叫“爵穴”“鼠”的小孔洞,洞外用东西遮挡起来。

    ……

    此外,像什么礌石,擂木,疾犁投,硝石、硫磺等物资更是可以就地取材,储备极为丰富。

    ……

    “饭菜做好了,二位师傅进来吃饭吧。”

    元老头走到二人身后,他身后跟着那条老狗。

    一渡禅师转身笑道:“有劳施主了。”

    “大师可别这么说,小老儿还得攒俩棺材本钱呢,可不敢像那种大富大贵人家似的施舍不在乎那三瓜俩枣的,受累赚钱,花钱吃饭,这都是天经地义的事,咱们无需客套。”

    一渡禅师觉得这老头说话实在,不像有些奸商那般心口不一,油嘴滑舌的令人厌烦,心中对他不由多了几分好感。

    “哈哈……施主这话说得地道,走了这一路,难得心里这么畅快,一起小酌一杯?”

    “小老儿虽说一辈子没多大出息,但自信这双眼虽老,却不昏花,看人还算凑合,一看大师就不是凡人,像你们这样的云水僧,那才是真的悟透了禅法,比起那些吃斋念佛一辈子,都念不出个顿悟见性的出家人不知强了多少倍,难得大师不嫌弃我这乡野的大老粗,一会我只收个本钱就行,多的权当是香火情了。”

    墨北风听到这话不由嘴角一抽,他曾听人说,凡是那些标榜自己是大老粗的,十有八九都是吹牛の逼。

    “施主这话过誉了,老衲愧不敢当。”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这元老头看似笨拙粗陋,实则却很会见人下菜碟,善于逢迎,其实这倒不是什么坏事,而是一种本事,尤其是开门做生意的,像他这种又老又没几分姿色的糟老头子本来卖相就不咋的,若再不会昧着良心夸上两句好听的,谁来给你送银子呢。

    三人进屋落座,夹了一筷子鱼肉,果然滋味鲜美,鲜嫩の爽滑。

    “果然是好手艺,老施主方才说那话,老衲开始还有些不信,不过,刚才吃了这鱼,才只不是夸大之词,来,敬你一碗。”

    听到老和尚夸自己的手艺,元老头也是笑容灿烂。

    “咱甭说进皇宫了,就是县太爷的席也没坐过,刚才那话也是吹大气,不过,小老儿敢说那大话,自是有几分底气的,不尽是吹牛の逼,说一千道一万,手艺不过是锦上添花罢了,最重要的是这鱼好,水好,这做出来的饭菜自然也错不了。”

    这话倒是实情,荻江水可是来自万年冰川的源头之水,甚至比门楼山的山溪都要好上三分。

    “来,尝尝小老儿自酿的酒。”

    墨北风看向碗中这酒,这才发现,酒碗不是寻常酒家用的那种黑陶,而是莹润如蛋壳的白釉青花碗,酒色如井台边上的青苔有青翠绿意,酒水透亮而不浑浊,有淡淡酒香扑鼻,入口老辣淳厚,后劲十足,入喉又有清洌之意,沁人心脾。

    “好酒,这酒叫什么名?”墨北风问道。

    “这酒有个上不得台面的俗名,小老儿自个起的,叫浅水绿。”元老头嘴上说得谦虚,脸上却满是笑意,一脸的自得之色。

    “老施主这话说的,我不敢苟同。”墨北风道:“常言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对酒而言,也是同理,不是常说酒好不怕巷子深么,能酿出这般好酒来,自然不怕没识货的,一传十,十传百,自然帮你把这酒扬出名了。”

    元老头看了他一眼,微微摇头。

    “小师傅这话说得有些想当然了,不是喝点儿酒小老儿在这说醉话,我酿了一辈子的酒,也卖了一辈子的酒,又怎样?这世上的好东西多了去了,但真正流传下来的,为天下人尽知的又有多少呢,都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为啥?这世上真正懂行的少之又少,啥是好,啥是孬,说到根上还不是权钱开道,当权的放个屁,下面的小鬼都得使劲舔两口,然后奉承道,真香。”

    ……

    师徒二人默然无语,元老头这话说的话糙理不糙。

    譬如今日之墨门,又何其悲凉。

    悲凉江边话悲凉,一种闲愁,叹过往。穿越小说 www.kk169.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佛子北风行》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佛子北风行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佛子北风行》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