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再大的困难也要建

穿越小说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大国崛起:从军工开始 第129章再大的困难也要建
(穿越小说 www.kk169.org)    五轴加工中心,这是只有欧美采用。

    属于国际绝对禁运的!

    任何一台五轴加工中心生产,都被纳入输出管制统筹委员会的监控!

    丝毫不夸张地说,五轴加工中心,这是军事制造设备最先进的装备。

    全球都没有多少台,这种最先进的加工设备,主要用于高精度军事装备加工,特别是战斗机以及坦克潜艇等的核心零部件加工。

    哪怕是苏联工业实力强大,也没有五轴加工中心。

    这也是为何,苏联的潜艇噪音比较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刘韬的目标,最低的也是四轴加工中心,能够有五轴加工中心最好。

    只是现在,很明显,靠买是肯定买不到的,只能自己来。

    “领导,之前将256厂划拨入我们盘山机械厂,我曾经提出,要在云省建设一个大型坦克制造厂,现在设计团队好了么?”刘韬问道。

    他去了一趟256厂,结果256厂的厂区让他不是很满意,便是59式坦克的生产能力都很有限。

    256厂年生产59式坦克也就几十辆,生产车间最大的起重机也就不到20吨,显然是无法满足生产80式自行高炮和80式主战坦克。

    至于生产坦克炮管、生产柴油发动机也远远无法达标。

    为此,他特意要求,要建造一个大型坦克制造厂,而厂的位置也选好了。

    但是这段时间迟迟没有见到设计团队。

    “设计团队已经组建好了,那可是我们从全国调集了精兵强将。”王保国说道:“等会让振邦同志带你过去。”

    “只是投资那么大,真的有必要么?”王保国微微皱起眉头:“国家可没有钱拨付给你们,只能调配人给你们。”

    “想要生产自行高炮和坦克,势在必行!”刘韬叹了口气:“不然的话,恐怕就是一机厂,都不见得能够满足。”

    一机厂,毫无疑问是华夏最大的坦克制造厂。

    拥有的机器设备也是最多的,远不是256厂可以相比。

    在一机厂面前,256厂就是个弟弟。

    “占地10000亩,投资十个亿,这占地面积都快达到一机厂的四分之一了!”王保国看着刘韬。

    一机厂占地面积20多平方公里,是全国最大的坦克制造厂。

    可那是一机厂位于大草原,地广人稀。

    而刘韬为256厂选择建造的新厂区,是位于山城,山城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厂区搞这么大可不容易。

    特别是,投资达到十个亿,这笔钱都得盘山机械厂出,国家没钱拨给盘山机械厂。

    “投资再大都值得!”刘韬眼中充满着坚定。

    现在投资十个亿就可以,也许再过几年,投资就得一百个亿。

    更重要的是,到时候十有八九很难搞到这么大一块地。

    只要这座坦克工厂建成,每个月可以生产100辆自行高炮或者坦克,年生产规模可以达到1200辆。

    而且与一机厂、256厂不同,这将是全新的现代化坦克制造厂。

    这一次将样车搞出来后,刘韬迫不及待来到京城推销,便是想要获得一笔大订单,从而依靠着定金建成这座现代化坦克制造厂。

    王保国深深地看着刘韬,他发现自己完全看不透刘韬。

    有时候他都想劈开刘韬的脑袋,看看刘韬到底是怎么想的。

    这种魄力,简直是骇人听闻。

    十个亿投资建设一个坦克制造厂,而要知道华夏建设一机厂才投资多少钱?

    刘韬接下来先办理手续,先把钱拿到手,落袋为安。

    这事他已经轻车熟路,很快就完成了手续,只需要等到回到昆市,再去昆市的银行一趟,钱就会彻底转到盘山机械厂的账户上。

    随后,刘韬才在刘振邦的带领下,来到了设计研究院。

    这个设计研究院,专门负责五机部所属的军工厂规划设计工作。

    刘韬和负责人探讨的时候,不由得略微皱起眉头,因为他发现,对方的思路,都是照着以前的坦克制造厂去考虑的。

    按照这样的思路考虑,建成的坦克制造厂根本无法满足他的要求。

    “看来这事我得多参与,先拿出自己的思路方案来啊!”刘韬心中暗道。

    不过地形测量、地质钻探工作,却是可以先由他们进行。

    离开之后,差不多下班时间,刘韬和刘振邦两人坐着公交车,前往什刹海。

    刘韬回京的几天时间,刘振邦、陈芳夫妻都会是到什刹海那边四合院。平常周末,则是陈芳这个当婆婆地陪伴朱淋。

    当天晚上,刘韬陪着妻子夜游什刹海,这个时候夜晚颇为凉爽,没有白天的炎热,很多人在什刹海这里游玩。

    甚至于可以看到,这里比以前多了不少人做买卖。

    个体户明显多了起来。

    只是现在个体户还没有正式身份,在很多人眼中,是属于投机倒把的,也许什么时候就会被抓起来。

    这个时候当个体户做小买卖,其实是一件危险系数很高的事。

    要不是头脑很灵活,或者逼不得已的人,没有人会去当个体户。

    哪怕是在单位拿着很低的工资,都比当个体户强。

    自从知青返乡,全国登记失业青年达到惊人的1500万人。而这还仅仅是有登记的,要是再加上没有登记的失业青年,估计至少有2000万!

    而且不少父母为了将工作岗位让给孩子,自己离开单位,而这些人为了减轻孩子的负担,纷纷出来当个体户做点小买卖。

    刘韬便看到,什刹海这里,很多都是四五十岁的中年人。

    “现在什刹海这边,越来越热闹,还会有大学生来这里玩。”朱淋挽着刘韬的手,另一只手则是会不自觉地摸一摸自己的肚子。

    现在朱淋也已经显怀了,特别是现在衣服穿得比较少的时候。

    今天朱淋穿着,与周边的人比起来明显比较潮。

    刘韬笑道:“以后这里会越来越热闹,我们国家的经济会发展越来越好,百姓的生活也会不断变得越好。”

    “什刹海这里,离大学很近,学生有时间到来,很正常。”刘韬道:“当初我在学校的时候,周末也会来这里散散步。”

    什刹海这里,旁边就有北师范、交通大学、政法大学、财经大学、北建筑,再稍微远一些,还有更多的大学。

    这时代的大学生,国家每个月都补助19.5元的饭菜票,另加2元的困难补助,也就是说每个月可以有21.5元的补助,这都比很多普通人每个月的收入还要高。

    若是省一些,甚至还可以寄钱回家。

    上大学不花钱,每月还有国家补助,大学生们自然也会多出来游玩。

    (本章完)

    穿越小说 www.kk169.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国崛起:从军工开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国崛起:从军工开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国崛起:从军工开始》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