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352章 花钱的才是大爷!

穿越小说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朕这一生,如履薄冰正文卷 第352章 花钱的才是大爷!
(穿越小说 www.kk169.org)    一百一十万万钱的启动资金,少府凭借自己名下的马匹、军械,基本就给凑齐了,基本不需要掏多少‘现金’。

    后续每年五万万钱,也基本都是物资——除了相府需要出的刍藁、内帑出的军粮,便是一万万钱多一些的军饷;

    哪怕真的发真金白银,少府如今的储蓄,也足够花三百多年。

    总结来说就是:洒洒水啦~

    少府轻而易举的肩负起这两支常备野战军的组建和供养,那这两支部队的‘拥有权’,自然也就是少府内帑的唯一主人:天子刘荣,而非整个汉室。

    或许这么说稍微有些奇怪。

    ——天子富拥天下,天地间万物,无不是天子私赀;

    怎的军队,还分‘天子个人拥有’和‘宗庙社稷共有’?

    实际上,这二者之间的差距,还是相当大的。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

    太祖高皇帝于平成之战后,几乎是自掏腰包,组建了汉家第一支常备野战军:飞狐军。

    因为飞狐军从组建到供养,朝堂——也就是相府国库都没帮上忙,所以任何有关飞狐军的调动,外朝都没有任何的话语权。

    天子说往东,飞狐军就往东;

    天子说往西,飞狐军就绝不会往北。

    夸张点说:哪怕某一代汉天子兴致大发,下令飞狐军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飞狐军也只会专心去研究飞船、海舰,而不是质疑天子的决定。

    而在这个过程中,外朝是没有资格,也绝对不会插手,乃至插嘴的。

    ——钱都是人家天子花的,那这支军队,就是人家天子的私人武装,和你外朝半点关系没有!

    反之,太宗皇帝年间的细柳、霸上、棘门三营,却是另一个极端。

    想当初,吕太后病重卧榻,行将亡故之际,为了确保自己死后,吕氏外戚一族不被清算,便将长安南、北两支禁军兵权,分别交给了吕产、吕禄两个子侄。

    这是威;

    除了威慑,吕太后还专门大开少府内帑,以遍赏公卿百官、功侯贵戚,美其名曰‘酬其功’,实则,不过是邀买人心。

    这,便是恩。

    恩威并施之下,吕太后总算是对自己的母族放下心来,安心闭了眼。

    只是吕太后前脚刚驾崩,吕产、吕禄兄弟便忘记了吕太后‘恩威并施’的嘱咐,甚至还生出了不该有的念头,意图颠覆社稷!

    最终,陈平、周勃为首的朝臣功侯,与齐王刘襄里应外合,将整个吕氏一族尽数铲除,还了汉室天下一个朗朗乾坤。

    之后,自然便是太宗孝文皇帝入继大统,却又被陈平、周勃等老臣所掣肘,短暂经历了一段泥塑雕像般的傀儡阶段。

    等熬死陈平,扳倒周勃,正式执掌大权后,太宗皇帝可谓是意气风发,决议与匈奴决战!

    不料齐王刘襄之弟:济北王刘兴居举兵作乱,太宗皇帝不得以,只能在前线和匈奴人和亲结盟,以回身平定济北王之乱。

    再然后,便是长达十年的休养生息,被太宗皇帝十四年,那场险些导致汉家国都告破的大战所打破……

    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被绝大多数人所忽视。

    ——汉室的财务状况,在太祖高皇帝开国之初,其实是非常糟糕的。

    糟糕到了什么程度?

    天子御辇,凑不出八匹同色马;

    当朝丞相,愣是连马都没有,只能尴尴尬尬的坐牛车上朝。

    偏偏关东异姓诸侯之乱此起彼伏,平叛军队又是一笔庞大的支出。

    为了凑出这笔平叛军费,太祖刘邦不得已,发行了令后人为之不齿的‘汉半两’。

    何谓汉半两?

    和秦半两一样,在字面上写有‘半两’字样;

    重量却只有秦半两四分之一,即三铢,且含铜量约等于零,通体散发着铅银色光芒的铜钱。

    与其说是‘汉半两铜钱’,倒不如说,是汉三铢铅钱。

    也被坊间百姓称之为:荚钱——像榆荚一样轻薄的劣质钱。

    太祖刘邦这么做的原因很简单。

    一枚秦半两,重量真的有半两,即十二铢;

    而一枚‘汉半两’,重量却只有三铢。

    也就是说,哪怕不改变含铜量,单只是简单的熔炼,就可以把一枚秦半两,熔炼为四枚汉半两。

    更要命的是:秦半两作为始皇嬴政‘统一度量衡’最耀眼的成绩之一,其铜含量,高达惊人的七成以上!

    这样一来,这就是个再简单不过的算术题了。

    ——一枚秦半两,含铜七成,可得四枚同样含铜七成的汉半两;

    若是把含铜量压到三成、两成——甚至一成都不到……

    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铸币运动,在整个汉室天下拉开帷幕。

    每个人都在熔铸铜钱!

    只需要把一枚秦半两熔炼,所得之铜加上一堆廉价无用的铅,就能得到数十上百枚‘汉半两’!

    百倍暴利!

    尤其太祖刘邦专门颁诏规定:秦半两和汉半两,同样面值‘半两’,即购买力一致!

    于是,汉室天下的货币总量,几乎是一夜之间翻了一百倍!

    自然而言,也引发了遍及整个汉室天下的、上百倍,乃至数百倍的通货膨胀。

    ——原本百钱以内的粮食价格,直接暴涨到了八千钱每石!

    而在这个过程中,唯独太祖刘邦凭借先发优势,将汉室仅有的些许钱粮‘变’成了百倍面值,并顺利凑出了平定异姓诸侯叛乱的军费。

    只是这种杀局取卵的举动,为汉室——为华夏之后数十年的经济、社会秩序,造成了难以弥补的严重损害。

    后来,孝惠皇帝即位,又是前、后少帝先后即位,也就是吕太后时期。

    作为那十五年,汉室社稷的实际掌控者,吕太后为了收拾丈夫刘邦留下的烂摊子,进行了一系列补救措施。

    第一步:废太祖汉半两,即三铢豆荚钱,改行八铢钱。

    第二步:禁民私铸钱,将铸币钱收回中央。

    这两步举措,明显改善了被刘邦的三铢荚钱所破坏的社会经济秩序。

    ——八铢钱,虽然重量仍旧只有秦半两的三分之二,但总好过只有秦半两四分之一重的三铢荚钱;

    再加上含铜量还行——虽比不上秦半两的七成,但也有个四五成,能看出来铜钱的颜色。

    两相对比之下,民间也就捏着鼻子认了下来。

    但新币推行之后,旧币怎么办?

    尤其是那些通体发白,看不出半点铜色的太祖‘汉半两’,收回熔炼的价值都没有!

    无奈之下,吕太后补上了第三步——《汉律·金布律》制:凡是外圆内方,且不曾完全断裂的钱币,即便稍有缺损,也不得拒收!

    说直白点就是:但凡有个钱样,哪怕他是纯铅,哪怕他只有三铢乃至一、二铢重,也不能拒收。

    违者,罚金四两。

    经过这一系列的举措,外加民间市场自主调整,被太祖刘邦搞得稀巴烂的汉室经济、货币体系,才总算是逐渐恢复了过来。

    至于你说,民间市场如何自主调整?

    很简单:根据钱币成色,来制定对应的价格。

    好比粮食,如果你能拿秦半两付款,那我卖你八十钱一石;

    若是吕后八铢——只要成色正常,有个四五成的铜含量,我也勉强能接受一百五十钱一石的价格。

    至于太祖三铢~

    这个就有点复杂了。

    ——吕太后有令:不得拒收任何制式的钱币,这我当然不敢反抗;

    但你若是拿一堆三铢铅钱来结账,那我也只能来一手‘待价而沽’了。

    我就拿着个步袋站在那儿,等你一枚钱一枚钱往布袋里扔!

    你一边扔,我一边目侧你这一堆三铢钱,能有多少铜含量。

    估摸着差不多了,我把布袋口子一扎,钱归我,粮食给你。

    至于这种计价方式,一石粮食的价格会有多高~

    有时候是三千,有时候是五千——主要看你的三铢钱成色。

    成色好一些,千八百钱也不是不可能;

    若成色实在太差,尤其是有大量纯铅钱夹杂其中,我也只能让你一直扔。

    说不定到最后,你买走的粮食,还没你买粮食时付的钱重……

    也就是说,汉室的经济,经过太祖刘邦的一毁、吕太后的一救,算是重新回到了开国之初,那国库能穷的跑耗子的状态。

    然后便是太宗皇帝登基,偏偏在那之前,吕太后还把少府内帑最后一点家底,都赏赐出去邀买人心了。

    于是,太宗皇帝只能下定决心:休养生息,积蓄力量,为后世之君积攒府库,以用作决战匈奴的军费用度。

    到了太宗皇帝十四年,大概十来年的休养生息,少府内帑也算是攒下来了一点钱。

    但这些钱,大部分都被太宗皇帝十四年那一战之后,痛定思痛的太宗皇帝,用于开启汉家的马征建设——即边墙马苑计划了。

    同一时间,细柳、霸上、棘门三营设立,太宗皇帝思虑再三之下,终还是不得不将这三支部队的所有经费,都甩给相府国库。

    可相府国库,从开国之初的萧相国,一直到刘荣如今的丞相:桃侯刘舍掌权,都从来不曾有过余钱!

    就算能挤牙膏似的挤出来一些,也绝不可能供养的起三支常备野战军!

    怎么办?

    于是,太宗皇帝将原定的‘改变为常备野战军’,改为了‘无限期搁置遣散’;

    少府内帑两手一摊:没钱;

    相府国库练练哭穷:有钱,但不多。

    无奈之下,这三支军队的主将:条侯周亚夫、祝兹侯徐厉、平陆侯刘礼三人,只能用各自的侯国产出,来勉勉强强肩负起这三支军队的开支用度。

    出于愧疚,太宗皇帝也专门行令少府:细柳、霸上、棘门三军来买粮食或武器,都要按成本价给。

    ——周亚夫还好些,好歹有八千一百户的食邑;

    再加上少府提供的廉价辎重,勉强还能养活细柳六校,共计一万两千人马。

    但徐厉、刘礼二人,加起来不到五千户食邑,自然是无法完全供养各自的军队。

    养又养不起,甩又甩不掉,二人只能用折中的办法:为汉家的地方郡县‘输送军事人才’。

    说白了,就是裁减编制数量。

    这也是为何周亚夫的细柳营,能始终保持过硬的战斗力,而徐厉、刘礼二人的霸上军、棘门军,却连军队都算不上的主要原因。

    ——没钱呀!

    别说甲胄齐备了,连一日两餐都吃不饱;

    别说是操演了,能饿不死都已然是洪福滔天!

    而在这个过程中,相府国库凭借‘承担细柳、霸上、棘门三营部分军费用度’的话语权,将这三支军队纳入了外朝,即汉家公有的范畴之中。

    当有战事时,这三营出动与否、出动多少,都不再是天子一言而决,而是需要百官公卿共议,再由天子拍板。

    虽然天子依旧保留了一票否决权,却也同时失去了‘一票通过权’。

    何谓一票通过权?

    ——历史上,汉武大帝提议组建常备野战军,以开启和匈奴人的全面决战!

    不料提议被外朝否决,汉武大帝一气之下自掏腰包,将父祖用整个文景之治积攒下来的丰厚家底拿出来,分别组建了羽林、虎贲二军!

    有了自掏腰包组建的军队,汉武大帝得以绕过整个外朝——一言而决,凭一己之念,轻易发动了对匈奴人的一系列战役。

    而在这个过程中,对羽林、虎贲二军的建立‘寸功未立’,一分钱都没出的外朝,便只能是屁都不敢放一个,任由汉武大帝刚愎自用了……

    这,也正是刘荣毫不迟疑,下令少府承担起朔方、河西两部都尉,以及羽林、虎贲二军所有支出的原因。

    ——常备野战军这个东西,谁出钱,谁掌控!

    少府内帑出钱,那就是刘荣私军,打起仗来,刘荣不需要和任何人商量,就能把这些军队派出去!

    反之,若是相府国库出钱——哪怕只是象征性的出了一点点,也要被分走相应的部分话语权。

    这就好比合伙做生意。

    一家二十万的店,你出十八万,你朋友出两万;

    哪怕他出的很少,遇到事儿你也还是得跟他商量:这事儿,你看这么搞行不行?

    想到这里,刘荣也终于是下定决心:朔方、河西两部都尉,羽林、虎贲二军,从战马、军械、粮草辎重,到后续供养的粮饷——包括战马饲料,都完完全全由少府内帑承担!

    就连每年收上来的刍藁税,也绝不让相府国库白出,而是少府出钱从国库买,然后再派发给各路兵马!

    如此举动,自然是让朝堂内外当即明白:刘荣,是要做一个独断专权的‘武皇帝’了。

    不出意外的,刘荣再次被东宫召唤。

    只是这一回,刘荣在面对祖母窦老太后时,态度却是前所未有的强硬……穿越小说 www.kk169.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朕这一生,如履薄冰》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朕这一生,如履薄冰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朕这一生,如履薄冰》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