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126章 盖棺定论

穿越小说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朕这一生,如履薄冰正文卷 第126章 盖棺定论
(穿越小说 www.kk169.org)    和表叔窦婴通过气,刘荣便也没在荥阳多做停留。

    ——停个一两天,还能说成是皇长子回京路上,在荥阳临时休整,顺便跟表叔打声招呼;

    停的久了,可就要让刘荣,牵扯进窦婴即将要做的事里了。

    从荥阳走的着急,回长安的路上,刘荣却是不紧不慢。

    来到河东,走一走看一看;

    到了河内,停一停转一转。

    磨磨蹭蹭过了函谷,重新踏足关中大地,刘荣一行四百多号人,更是一路游山玩水,好似完全没有急于回朝复命的认知。

    对外,刘荣自然是以‘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没怎么出过长安’为由,为自己一路磨蹭做出了解释。

    ——我都在长安待了小半辈子了,好不容易有机会出长安,还不能享受享受了?

    于是,朝野内外,便也就此默认了‘皇长子玩性大发’,舍不得太快回长安的想法。

    但天子启却知道:刘荣,这是特地在为自己留时间。

    只是天子启并不知道的是:刘荣不单是在给自己,留够应对母亲窦太后、弟弟刘武的时间;

    与此同时,刘荣也在给函谷关外‘拥兵自重’,逼宫请立太子的窦婴、周亚夫二人,留下足够的时间……

    ·

    ·

    ·

    “今日朝议,诸卿重点商议商议,关于吴楚之乱平定之后的事。”

    天子启新元三年,春正月。

    端坐于未央宫温室殿上首的御榻之上,天子启如是一语,便将目光从殿内百官公卿身上扫过。

    ——吴楚之乱,已经彻底平定。

    今日朝议,与其说是‘商量一下收尾工作’,倒不如说是一次总结汇报会议。

    明面上,是朝堂有司向天子启,汇报一下吴楚之乱平定之后,关东各地目前的状况,以及各路反王的处置结果。

    但实际上,这些事,不是天子启第一个收到消息,就直接是天子启下令去做的。

    所以实际上,这场总结汇报,与其说是朝堂对天子启汇报,倒不如说是借着这个名义,来为整场吴楚七国之乱,给出一个官方的定性、定论。

    固尔,即便是已经向天子启一次性上三封奏疏、请乞骸骨的老丞相申屠嘉,也还是出现在了这场朝议之上。

    但总有细心的人发现:申屠嘉虽然与会,也确实坐在了丞相专属的位置——东席首座,可申屠嘉腰间那枚相印,却被摆在了天子启身前的御案之上。

    再结合坊间,那些并不曾被刻意压下的流言蜚语,大部分人也都能得出结论:今日这场朝议,大概率会是老丞相申屠嘉,所参加的最后一场朝议。

    同时,也将是老丞相申屠嘉,最后一次向天子启请辞告老……

    “丞相故安侯臣申屠嘉,顿首顿首,昧死百拜。”

    不出意外的,在天子启示意百官‘可以开始喷吴楚乱贼了’后,率先站出来的,仍旧是身为百官之首的老丞相申屠嘉。

    在天子启百感交集,更满带着不舍的目光注视下,申屠嘉颤巍巍站出身,对上首拱手一拜。

    而后直起身,从怀中取出一卷足有手臂粗,摊开来足有五尺长的竹简,清了清嗓。

    “吴楚之乱,看似是因吴王刘濞自广陵举兵而突然爆发,然实则,却是早有征兆的事。”

    “——汉二十七年,吕太后驾崩,太宗孝文皇帝自代地入继大统。”

    “适时,为了安抚被吕太后、被诸吕外戚恐吓多年的宗亲诸侯,太宗孝文皇帝于关东,实可谓广布雨露恩泽。”

    “齐悼惠王刘肥孙、齐哀王刘襄子:齐文王刘则无嗣而薨,依律,本当除国;”

    “但太宗孝文皇帝却说:齐悼惠王,是连孝惠皇帝都敬重有加的长兄,不能因为后代绝嗣而断了血食三牲——于是遍封悼惠诸子王齐地。”

    “但太宗孝文皇帝遍封于齐地的悼惠诸子,也就是齐系七家宗亲诸侯,此番却有济南、淄川、胶东、胶西四王举兵。”

    “济北‘谋逆未遂’,被济北郎中令所镇压;齐王大奸似忠,看似没有举兵,实则却是想要坐收渔翁之利。”

    “固齐系七王,实反者有六,仅余城阳忠于长安,却也被吴王刘濞派出的门客周丘,一战而尽溃兵马……”

    说到这里,申屠嘉借着话头调整了一下呼吸,才满是失望的自顾自摇摇头。

    而后,才将目光从手中的简书上抬起,望向上首御榻方向。

    “齐悼惠王一脉,实在是辜负了太宗孝文皇帝的恩德。”

    “封七王,反六王!”

    “——若还让齐系保有宗庙,那便是对那些忠于宗庙、社稷的贤王,最大的不公。”

    “故:丞相故安侯申屠嘉,顿首百拜!”

    “请陛下除胶东、胶西、济南、济北、淄川、城阳、齐国——这七国宗庙,乃告天下人:如此忘恩负义之辈,不配再做我汉家的宗亲诸侯,更不配保有社稷、香火!”

    ···

    “便是城阳忠于社稷,也终归败于周丘——一介高阳酒徒之手,纵仍可为王,也不该再王于齐地,而当移封别处。”

    “其余六王,齐王刘将闾引咎自尽,胶东、胶西、淄川、济南四王,亦已伏诛。”

    “仅存济北王刘志,因为没有真正举兵反叛,而尚未被治罪。”

    “——臣认为,济北王并非是不想反,甚至都并不是没有反,而是分明已经举兵,却被国中忠臣阻止了而已。”

    “故而,济北王刘志这一脉,纵是可以保有血脉后嗣,也至少要诛除济北王刘志本人,以儆效尤……”

    说到最后,老丞相才刚打起的精神气,便已是有些萎靡了起来。

    原本炯炯有神的双目,此刻只写满疲惫和混浊;

    正义凛然的面容,也尽是一片灰败。

    就连语调中,那义正言辞、杀气腾腾的坚定,也莫名带上了一阵病态的虚弱。

    ——申屠嘉,真的很老很老了。

    别说是在这個平均寿命不到三十,过了四十岁便可以口称‘老朽’‘老夫’的时代了;

    就算是在后世,那个几乎人均年过花甲的新时代,一位七十七岁的老人,尤其还是早年自尸山血海里爬出来的开国将领,其身体状况,都不大可能太好。

    尤其申屠嘉年轻时从军,开国后从政,先是在关东腹地:淮阳做了十几年郡守,之后又是入朝为内史、御史大夫,再到官拜丞相——无不是让人心里憔悴的职位。

    后世有一个说法:三生不幸,知县附郭;三生作恶,附郭省城;恶贯满盈,附郭京城。

    申屠嘉这一生,先是从军反秦,后又以汉击楚;

    从了政,先是做了淮阳郡守,以‘附郭省城’,而后便是做了内史,成了整个关中的地区的一把手。

    做了丞相,那就更是成了群臣避道、礼绝百僚的辅政大臣,甚至可以说是‘常务副皇帝’。

    一生辛劳,到了如今这个年纪,能不用靠人扶着,独自走上这温室殿,就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事。

    就更别提手持那卷重达十来斤的长简,对天子启,以及在场的整个长安朝堂,就吴楚之乱做总结汇报了。

    对于申屠嘉此时的状态,朝堂百官都只一阵不忍。

    倒是天子启——最舍不得丞相的是天子启,最先注意到关键点的,也同样是天子启。

    “丞相所言虽有理,却是有些过犹不及了。”

    淡然道出一语,算是初步否定了申屠嘉——或者说是长安朝堂针对吴楚之乱的定性,天子启便从御榻上站起身。

    负手挺胸,遥望向殿门外,满是惆怅的沉默许久,才给出了自己的‘整改意见’。

    “齐系七王中,济南、淄川、胶东、胶西四王举兵谋乱,这是不争的事实。”

    “既然做了谋乱之事,那除了这四国宗祠,治罪于这四王及其亲人、后嗣,自是题中应有之理。”

    “但其余三王,就有待商榷了。”

    “——尤其是齐王刘将闾,承的是齐悼惠王的宗祠,更不得不慎。”

    ···

    “在朕看来,齐王刘将闾无论是想做忠臣,还是想要坐收渔翁之利,至少齐国的兵马,并不曾有过谋乱的举动。”

    “兵马没有异动,那也就是齐王没有不轨的举动,顶多也只能算是有过不轨的心思。”

    “——这样的心思,不止齐王刘将闾:遍观关东宗亲诸侯,未必就有几个人,敢说自己从来没有过。”

    “只是想想而已,又没做出来……”

    “太宗孝文皇帝除诽谤令,以明我汉家,绝不会因言治罪。”

    “因言治罪尚不可取,又怎么能因为一个人的想法、心思,而作为一个人的罪证呢?”

    说着,天子启便轻叹一口气,又微微一颔首。

    “齐王虽有反心,却并没有反举。”

    “——人死债消,是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

    “我汉家自太宗孝文皇帝始,也同样有将相不辱,许公卿二千石自留体面的惯例。”

    ···

    “齐王既已自留体面,便到此为止吧。”

    “——齐王即薨,自以诸侯王礼,葬入王陵便是。”

    “待盖棺定论之后,诸朝公当请太后颁诏,以齐王太子继齐国宗庙,继悼惠王香火。”

    “也不需要让齐地百姓,知道齐王刘将闾究竟因何而死,只当是正常的先王死、太子继即可……”

    乍一听天子启这番话,殿内朝臣百官只满是讶异的抬起头,望向御榻方向的目光,更无不带着不可置信之色。

    ——您哪位?

    ——俺们汉家的陛下呢?

    ——您给藏哪儿去了???

    不能怪百官如此大惊小怪,实在是天子启这番话,和先前那封通篇写着‘赶尽杀绝’四个字的诏书,形成了过于鲜明的对比。

    个把月前,朝堂内外请求只诛首恶,尽赦属从,天子启杀气腾腾来了一句:深入多杀为要!

    朝野内外人心惶惶,好不容易接受了这个既定事实,今天又摆出一副存亡续断,保留齐悼惠王一脉宗祠的老好人架势?

    合着好赖话,都让你天子启说了???

    但很快,这些人精们便先后反应了过来,明白了天子启真正想要表达的意思。

    ——天子启压根儿没变!

    对于这场吴楚之乱的参与者,天子启,仍旧是持‘深入多杀为要’的强硬态度!

    只是眼下,再怎么深入、再怎么多杀,该死的人,也都已经死的差不多了。

    这种时候,就算天子启摆出一个‘不忍关东血流漂橹’的仁君之态,也顶多就是赦免那堆积如山的贼子尸首。

    说白了:天子启已经达成自己的目的,让参与这场叛乱的贼子,享受到了长安朝堂‘深入多杀为要’的深切关怀。

    如今,该死的人都死了,还没死的人也不好再杀了,天子启这才摆出一副仁君的架势,来立一波人设。

    只能说:有天子启这样的皇帝,而且是前半页连续出,后半页隔三差五也能出一位——活该刘汉社稷,能被后人冠以‘独汉以强亡’的美誉……

    “齐国如此,济北、城阳,自更当怀柔。”

    “——济北和齐王一样,终归没有具体的反举;”

    “城阳更是齐系七王中,唯一一个从始至终都忠于宗庙、社稷,始终不愿从贼的忠臣。”

    “如果仅仅只是因为兵败,便要治罪于这难得的忠臣,那日后再发生类似的事,又怎会有人敢做忠臣呢?”

    “这是朕很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

    “济北王有过,但无大罪,不可再王齐地。”

    “朝议结束之后,朝堂有司商议一下,再去奏请太后,以移封济北。”

    “至于城阳王,既然是忠于宗庙、社稷的忠良,便也移封到更大、更好的诸侯国吧。”

    “如此,齐系七王,举兵反叛的四王咎由自取,济北、城阳移封——纵是嫡脉:齐国得保宗社,也不用再担心日后,齐地会再次出现‘悼惠诸子合兵谋乱’的问题。”

    天子启下了定论,公卿百官自然是躬身领命,初步通过了这场吴楚之乱中,长安朝堂对齐系七王的具体定性。

    原本想要做一个全面汇报,才刚说起齐系,就被天子启开口打断;

    再加上身体状况确实有些堪忧,申屠嘉索性便也就此打住,把舞台留给了明显有了决断的天子启。

    见申屠嘉这般架势,天子启也不矫情,只象征性的问了几句‘淮南系,有谁想说说吗?’,便当仁不让的抢过了‘话筒’。

    有齐系——尤其是齐王刘将闾、济北王刘志二人打底,对于淮南系三王的定论,自然也就没有了悬念。

    ——淮南王刘安、庐江王刘赐,皆没有具体的反叛举动,不纳入‘叛王’之列。

    淮南王刘安,仍王淮南,令朝堂有司重点商筹,从速为淮南王刘安配齐王太傅、王相、中尉,以授忠君之道。

    不出意外的话,未来的五到十年之内,淮南王刘安,便都要在长安派来的王太傅、王相,为自己准备的爱国思想教育课中度过了。

    庐江王刘赐,虽然同样不被纳入‘叛王’之列,却也被天子启直接移封为衡阳王:戴罪立功,收拾好因去年秋天雨刨,而至今饱受粮荒之苦的衡山国。

    至于衡山王刘勃,作为淮南系三王唯一的忠臣,天子启自然是不吝赞美之词。

    最终,同样是在不经过东宫窦太后的允许,便‘代俎越庖’,直接下令:移封衡山王刘勃,为济北王!

    相较于衡山国,位于齐地的济北国,无论是国土面积、人口户数,又或是田亩质量、地理位置,都绝对是高了不止三两个档次。

    毋庸置疑:作为忠臣的刘勃,得到了自己应得的褒奖。

    齐系、淮南系,是小而多的繁杂;

    而剩下的吴、楚、赵,却是大而重的要点。

    针对这三家,朝堂争执了许久,才终于由天子启强势拍板。

    ——楚国,保留宗祠!

    但原有的三郡,要按照吴楚之乱爆发前,长安朝堂早就颁下的削藩诏书,削夺其东海郡。

    剩下的两郡仍为‘楚国’,从楚元王刘交的其他儿子,也就是死去的叛王:楚王刘戊的叔叔们当中,选择一位长者继之,以保留楚元王一脉的香火。

    吴国同理:按照叛乱爆发前定下的章程,削去豫章、会稽二郡!

    仅剩的一个广陵郡,却不是由刘濞这一脉的人继承。

    ——削吴国豫章、会稽二郡,以为郡县!

    改广陵郡为江都国,待封一位宗亲诸侯。

    不出意外的话,这个江都王的位置,会留给当今天子启的诸位公子,而且大概率是一个年纪大些的公子。

    至于赵国,由于才刚被郦寄、栾布,以及公子刘非合力,引大河之水淹城而破,赵地之民对此怨声载道,甚至都有些民怨沸腾。

    所以对于赵国,天子启只给出一个‘除赵国宗祠’的结论,便没再往下细说。

    ——引大河而水淹邯郸,让赵国民众对长安朝堂,生出了不小的反抗情绪。

    最好的选择,是将赵国冷处理,等风声过去,再讨论该肢解赵国,还是直接派一个公子去王赵地。

    齐系、淮南系,以及吴、楚、赵三国都有了定论,也就是针对叛贼的定性已经结束,接下来,自然就该是论功行赏。

    只是在那之前,丞相申屠嘉的意外‘乱入’,却中断了朝议进程。

    不出所有人预料:申屠嘉,请乞骸骨……

    (本章完)

    穿越小说 www.kk169.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朕这一生,如履薄冰》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朕这一生,如履薄冰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朕这一生,如履薄冰》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