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828章 科学用人(第四更,求订阅)

穿越小说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回到过去做财阀正文卷 第828章 科学用人(第四更,求订阅)
(穿越小说 www.kk169.org)    “其它的燃料?”

    尤金愣了一下,问道。

    “是固体燃料吗?”

    因为万户四型用的剧毒的偏二甲肼作为燃料,而阁下是了解这种火箭的自然也就不会再提起他了。,所以尤金自然想到了万户角那边正在研究的固体火箭,实际上它已经应用在了防空导弹的项目中。

    “不是固体燃料,我说的还是液体燃料,比如使用液氧/液氢推进剂组合,能量高,火箭比冲大。”

    在另一个世界上,美国佬就专注于液氧/液氢,它拥有极高的比冲,高比冲意味着火箭尾气以更高的速度冲出去,也就意味着同样质量的燃料,氢氧可以爆发出更大的动力。但氢氧机的缺点也很明显,高昂的造价,极其困难的存储,以及氢氧密度很低。高昂的价格是因为氢氧燃烧的工况极其恶劣,高压高温高腐蚀性,对设计和材料选择十分苛刻。氢元素因为需要极低的温度保持液态导致高昂的存储成本。

    也正因如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种火箭都是美国的独有产品。

    相比之下,苏俄和唐山就长时间专注于液氧煤油发动机,它的技术相对更简单且廉价易制造,也可以产生很暴力的推力,很适合起飞初始阶段。煤油的炼制和存储也比较容易。煤油机的缺点是比冲不够。而也正因如此,甚至影响到后来苏俄的登月工程,因为它的推力相对较小一些。

    虽然两条路径看起来一个技术复杂,一个技术简单。但是,换个角度看,苏联走的近地轨道路线,所以苏联的煤油机做的特别好;美国走的深空探索,所以氢氧机做的特别好。

    当然这個路径选择,不过只是技术不足所造成的必然选择,毕竟苏俄也是要进行深空探测的。

    “不过,氢氧机的技术太过复杂,我个人更倾向于甲烷机。”

    李毅安说道。

    “甲烷机?”

    面对尤金的诧异,李毅安则解释道。

    “对,就是液氧甲烷发动机,和煤油机以及氢氧机相比,它拥有非常不错的推力,介于煤油和氢氧之间的比冲,甲烷易开采存储方便,结构和材料并不是很苛刻,而且污染为零,虽然它的各方面都不突出,但是却各种任务都能适应,无论是近在轨道任务,还是深空探测任务,它都可以很好的完成它。”

    李毅安之所以会提到液氧甲烷发动机,是因为受到另一个世界的启示,毕竟,就连长九都把液氧煤油发动机改为液氧甲烷发动机了。

    好的经验就要借鉴,何必要再走别人重复过的道路呢?

    随后李毅安又以一名工程师的身份,和尤金分析起了各种燃料的优劣。

    “……煤油的密度是813克/升,液态甲烷是422克,液氢是70克,液氢的密度低得令人发指。不管是什么火箭,液氧是跑不了的,以液氧为标准,完全燃烧的话,1克煤油要搭配2.7克液氧。一克甲烷要搭配3.7克的液氧,1克液氢要搭配6克的液氧。……”

    在分析了燃料之后,李毅安又用了通俗易懂言语形容道。

    “而火箭除了发动机就是燃料罐,液氧煤油火箭,煤油是个小罐子,液氧是个大罐子。氢氧火箭,液氢是个超级大罐子,比液氧的罐子大五倍,这就是超低密度带来的问题,罐子太大,也就加大了结构重量。用甲烷的话,罐子比煤油大了40%,但是和液氧罐子大小差不多,比较平均。综合下来是划算的。”

    等到最后,李毅安又强调道,

    “所以,在综合考虑了很多很多的因素,我认为了甲烷火箭是可行的,而且是综合下来的最优解了。所以……”

    李毅安一边说,一边拿出他自己书写的论文,然后说道。

    “我希望你们能够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当然,氢氧发动机和煤油发动机,也需要进一步研究。”

    其实,李毅安觉得这正是他存在的意义——在适当的时候,给予一些适当的指导,有时候可以直接参与研制,有时候只需要指出一个方向就行,把超越时代的知识那怕只是些许只言片语,甚至只是非常浅显的知识,对于这个时代来说,都是极其珍贵的,甚至可能结出让人难以想象的硕果。

    当蝴蝶扇动那只翅膀的时候,最后会给这个世界带来什么样的风暴?

    没有任何人知道。

    毕竟,在它扇动那只翅膀的时候,它只是吹起了一阵微风,这阵微风必须要经过时间和距离的变化,才会最终演变成为一场风暴。

    而如何才能刮起这场风暴呢?

    其实再简单不过了。

    21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

    在李毅安看来,他所需要的就是充分利用人才,而这个时代也有着太多的人才可以供他利用!

    与其它人不同的是,李毅安所需要的并不仅仅只是如何的正确的使用人才。

    人尽其用固然可以让发挥人才的作用。

    但是那些人才也就仅仅只是在已知的范围内,取得他们应有的成功,而这无非就是重复而已。

    对于时代的进步,几乎没有多少推进性的作用。毕竟他们所取得的进步都是他们人生之中注定将要取得的。

    这不就是典型的重复建设吗?

    要发展科学,就不能够局限于时代,要超脱于时代,这种超脱,就是在一定程度上通过施加一定的影响力,去让这个时代最聪明的人才,去研究赶脱时代的知识。

    比如说,爱因斯坦如果去研究霍金的理论,那么会对人类物理学进步产生什么样的推动作用呢?

    而这样一来,霍金就可以在爱因斯坦研究的基础上在进行研究,从而实现跨越式的研究。

    这是拔苗助长吗?

    当然不是,应该说是借助时代的优势,帮助这个时代的天才或者人才们拓宽他们的视野,给予他们超越时代的启示,从而促成整个时代的飞越。

    这是否说明,如果有需要,那么,自己可以把那些人才充分利用起来,然后去发展成任何自己所需要去突破的领域?

    化学、生物、数学、物理、材料、机械、计算机、航空、航天……

    只需要适当的点拨以及提示,就可以获得出人意料的回报。

    甚至可以直接拿出论文,进而而大跨步的推进相关领域的研究。就像集成电路一样,一切不就始于一篇论文吗?

    正是因为有了那篇论文的启示,他们才会很快就取得了突破了性的进展,现在,他们所取得的突破已经改变了世界。

    还有苏俄的火箭——科罗廖夫的十字,如果按照历史演进的话,差不多要等到差不多两年后,他才形成捆绑式火箭概念,然后经过大量的测验之后,才得出最终的结论。

    而现在呢?早在四年前,自己就把这捆绑式火箭的概念送到了他的面前,这让科罗廖夫节约了大量的时间,进而促成了苏俄提前三年发射了洲际导弹。

    还有涡轮风扇式发动机以及喷气式客机……

    想到在过去的几年之中,自己在其它的方方面面给予的启示,或者帮助,给这个世界带来的改变,李毅安的嘴角轻扬。

    这才是真正的“科学用人啊”!

    (本章完)

    穿越小说 www.kk169.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回到过去做财阀》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回到过去做财阀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回到过去做财阀》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