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422章 干不完的农事

穿越小说推荐各位书友阅读:1980巴山猎耕记正文卷 第422章 干不完的农事
(穿越小说 www.kk169.org)    陈安一家子也很忙。

    雪融化后,忙着将杜仲树苗、金银花树苗栽培到台地里,接着是帮陈平把那些扦插成活的大叶茶也栽进茶园。

    单是植树,早出晚归,就花了大半个月。

    无论是陈安的药园还是陈平的茶园,规模都不大,以后抽空慢慢扩张就行。

    等到这事情告一段落,陈安去找了宏山、甄应全和村里的十来个青壮,到山上将那棵之前看中,后来随着山体滑坡歪倒的大银杏树刨出来,修整了枝叶和根系,然后十数人合力,抬到盘龙湾,在院子里栽种下去。

    就为了这一棵树,刨挖、修剪、搬运和栽培,就花了十数人整整三天的时间。

    一帮子人都是陈安平日来玩得好的,给他们工钱,一个都不要,只让陈安三天时间,好吃好喝伺候就行。

    他们想不明白,弄那么一大棵银杏树,栽到院子里,陈安究竟图的是什么,而且,被修剪得很严重的样子,都不知道能不能栽活。

    陈安心里也忐忑,为了搬运出来,不得不进行大幅的修剪,看着没几個枝杈的银杏树被众人合力用绳子拉着在提前挖好的大土坑里扶正的大银杏树,他也不知道还能不能活。

    只能填好泥土,弄实在后,用四根撑杆撑着,浇上定根水,观察后续了。

    这可是越来越少见的古银杏,一旦成活,枝繁叶茂的时候,到了金秋时节,绝对是院里的一大风景,到了后世,一些有钱人家愿意花大钱,也不一定能弄到自家去栽种。

    当然了,陈安栽培这颗银杏,可不是为了钱,单纯是为了让自家院子,变得更漂亮,还是为了以后准备。

    选择盘龙湾,可不仅仅只是为了在这里种点药材,他还想着有以后的发展。

    接下来的日子,一家子忙的事情,就是往田地里搬运农家肥的事儿。

    得益于养着的牛、羊和猪,家里的农家肥积累起来一大堆。

    在这年头,农家肥绝对是肥田的好东西,养牲口的好处就凸显出来了。

    好在,距离田地也不远,搬运农家肥的事情,主要就是由陈子谦每天早上赶着牛车往地里拉上四趟,下午忙着放羊。

    陈安、冯丽荣和耿玉莲,则是将年前耿玉莲从山上搂来堆到田头地脚的腐殖土,散到田地里。

    等这事儿完成,已然又是半月之后。

    另外,陈安又去镇上跑了一趟,给杜春明塞了点好处,答应等到肥料分配下来的时候,给陈安想办法弄上六袋化肥。

    自家的地太瘦了,虽然往里面放了不少腐殖土和农家肥,但这样的土肥,肥力见效缓慢,得过上三四年,不断地积攒,才能让土地渐渐变得肥沃。

    今年想要粮食产量得到提升,就只能指望那六袋化肥。

    好在,这年头的土地,还没有经过大量的化肥、农药的洗礼,只需少量化肥的施用,就能有极好的见效。

    有了这六袋化肥,今年的粮食,陈安相信,哪怕是瘦地,也能有不错的收获。

    去年洪涝过后,连续三个月的救济粮,那可不是白吃的,今年得补上,还有公粮也得上交,所需要的粮食可不少。

    翻过年后,雪才刚刚融化,田地里的油菜花就开始零星开放。

    等到天气放晴转暖,更是大面积盛开。

    油菜籽能用来抵交公粮,桃源镇下属的各个生产队,在土地到户后,栽种油菜的人不少。

    从桃源镇随便挑个方向走,只要有村落的地方,路两边随处可见成片的油菜花田,金黄金黄的。

    有了充足的蜜源,陈安那些定养在石崖上、山坡林间和青沟的那些蜜蜂,早早地活跃起来。

    花开二十天左右的时间,再一次迎来了割蜜的时机。

    这一次,陈安没有请宏山帮忙,而是叫上冯丽荣一起,花了三天时间,将油菜花蜜收割了一次。

    过滤出来后,得蜜近三百斤。

    宏山养在老宅的三十来群蜜蜂也不错,他自己不会摆弄,只能指望陈安。

    陈安花了一天时间帮他割好,等他将蜂蜜过滤好以后,叫上甄应全一起,把年前一起进山围猎打到的皮毛一起送到镇上的收购站出售。

    油菜花蜜价格不高,但胜在量大,卖了不少钱。

    加上卖那些皮毛所得的钱,陈安手头的钱,达到了一万两千块钱。

    属于自己的熊胆、麝香之类的东西,陈安并没有急着出售,而是留下来保存着,准备等再过上几年,这些东西的价格更高些的时候再出手。

    农村田地里的事情,像是忙不完一样,跟着又到了收割油菜籽和育秧苗、育红苕苗的时候。

    等把油菜搬回家晒干,用连枷打出菜籽,扬了杂质,送交到公社补足去年的公粮和救济粮,又到了种包谷、插秧的时候。

    等到这两件事情完成,年前种下的小麦又该收割了,跟着犁地,将麦地里的包谷给种上,把红苕种上。

    掉转头来,最先种上的包谷已经长得有一搾高,地里的杂草也得铲除了,顶着大太阳,一忙又是不少天。

    接下来又是薅秧,给苞谷施化肥、拢土。

    等到这些事情忙完,已然过了端午。

    接连几个月的时间,山里人一直在不停的忙,田地里像是总有干不完的事儿。

    在这期间,陈安也就在清明前后,在家里边守了几天的时间,算是稍稍空闲。

    油菜花结束,蜜蜂也到了分蜂的时候。

    盘龙湾的蜂群数量已经足够,不能再增加了。

    他花了两天时间,用细蔑精心编制了一些囚王笼,又花了三天时间,将那些产蜜不高的土蜂换上了新出的好的蜂王,将一些老蜂王也进行了淘汰。

    想要蜂蜜产量高,蜂群是必须进行优胜略汰的,他还指着,到了五六月份,山里五倍子花开的时候,自己能再收割一波五倍子蜜,这玩意儿,可比油菜蜜要好得多,也值钱得多。

    等到所有的事情忙完,终于可以松口气了。

    而在此时,盘龙湾的院子里,又是另一番热闹。

    耿玉莲挑着鸡蛋,又孵了二十多只小鸡。

    猪圈里,添加了四只黑猪猪仔,每天放出去,在山沟里随着剩下的两只大猪翻拱找食。

    另外,院子里还多了八只和野生黄羊杂交后生出的羊崽,一个个长得健壮,在羊群放出去以后,就在圈房边晒太阳,或是蹦来跳去。

    山洞里的寒号鸟也添加了二十多只,已经被喂习惯的它们,只要人一经过洞口,纷纷从洞里滑翔出来,扒在拦住石洞洞口的铁丝网上面,叫声不断。

    之前从山里弄回来的崖柏,此刻也长得欣欣向荣。

    就连那棵久不见动静的古银杏树,也开始从那些锯断的枝丫上,抽出了新枝,算是栽培成活了。

    整个盘龙湾的院子里,充满了活力。

    圆圆和滚滚,在木竹林里的竹笋过后,不再局限于那片竹林,或许是被陈子谦领着去放羊经常到山里晃悠的缘故,它们自己会溜达到山里,自己找竹叶吃,也会吃一些草叶,当然,也少不了刨竹溜子打牙祭。

    陈安养在瓦岗里的竹溜子,就是被圆圆和滚滚给偷吃掉的,为此,让陈安损失了一个瓦缸,多了几个栽兰草的“盆”。

    惦记着陈安每天提供的瓶瓶奶和蜜渣,到了傍晚的时候,两只熊猫会自己从山里回到仓房里来。

    好在,它们每天得花大量时间吃竹子和睡觉,通常走得不会有多远。

    村里人都知道这两活宝,在附近山里见到了,也不会去惊扰,都已经是见怪不怪的事情。

    两个当初十多斤的小家伙,现如今已经长了有百多斤重,见到陈安依然喜欢扑腾,但已经不是陈安能承受的体重,不得不选择躲避,偶尔一次被扑倒,陈安也只能陪着它们在地上翻滚玩闹。

    休息了三天,牵着陈澈双手在院里学走路的冯丽荣终于闲不住了。

    见陈安在逗弄院里来回蹦跳的羊羔,就靠了过来:“安哥,接下来有啥子安排?”

    农活做得差不多了,只等着秋季收获,难得有了空闲。

    陈安回头看了眼冯丽荣,伸手捏了捏陈澈胖嘟嘟的小脸:“又想着往山上跑了?”

    他清楚冯丽荣闲不住的性子,这种时节,除了进山采药,别的也干不了什么。

    冯丽荣将孩子抱起来,在陈安旁边蹲下:“我是觉得,家里边的事情,妈老汉就能管好了,我们也不能就这样混着撒,能捞一点是一点。”

    陈安点点头,见那只被他逗弄的羊羔闷着头朝他撞来,握拳迎了上去,抵着羊羔脑袋,将它推开:“我看了下,咱们水塘里养着的那几条鱼,效果不错,应该能适应这个水塘的水质,准备去多弄一些回来养着,要不这样,明天你跟我一起,我们去大湾再抓些鱼回来放养在里面,然后进山采药……”

    “要得!”

    冯丽荣也意识到了这些鱼的价值。

    冯祥中来过盘龙湾一次,看望冯丽荣,他吃过一次水潭里的鱼。

    这鱼是陈安特意捕捞上来的,就想让冯祥中这大厨来品鉴一下这种鱼的口感。

    得到的结果,自然是冯祥中的赞不绝口,说这种鱼其实就是雅鱼。

    雅鱼可不仅仅只在雅安才有,在嘉陵江、沱江、岷江这些流域里都有,只是雅安的因为有高山雪水的缘故,雅鱼更显特别一些。

    但陈安在这里养着的这些,肉质的细嫩和鲜美程度上,也非常不错了,值得多养一些。

    她知道陈安的盘算,自然支持。

    “对了,也不晓得你哥是啷个想嘞,那么长时间了,也不见有个回应!”

    村里小学开年后,就开始了建造,选择的位置,是石河子村的皂角树场子,把之前的知青房给拆了,并将边上的位置进行了拓展,再连上皂角树场子的半数面积,建起了一座两层小楼,也就八个教室,另外建了三间房子,解决教师的住宿。

    到现在,学校主体、围墙都已经建好,在铺设操场。

    所谓的操场,其实也就只是一个篮球场大小,在两边立了两个篮球架子。

    眼看着很快完工,下半年即将开始招生,进入正常的教学。

    陈安问过杜春明,说是老师还没找好。

    在冯祥中来盘龙湾看冯丽荣的时候,陈安问过他,知道冯正良现在还无事可做,他自己拿到了教师资格证,正在县城的小学实习,工作还没有得到安排。

    陈安觉得他挺喜欢山里的生活,也就让冯祥中帮忙问问,他愿不愿意来村里的小学,条件是差点,但好歹是正式的教师,总比民办教师强得多。

    到了石河子村小学,那他必然是这小学的主要负责人,艰苦几年,有了成绩,往上评选也会容易得多。

    只是,冯祥中回去都有一个多月了,始终没有任何回应。

    冯丽荣摇摇头:“我也不晓得冯扯扯是啷个想的,管他的,想那么多干啥子,他那么大个人了,有自己的想法。”

    陈安微微笑了笑,也就不再多说什么。

    再一次将那撞来的小羊羔给推开,陈安抱着陈澈,回了屋子,开始着手准备明天捕鱼所需要的东西。

    第二天,两口子起了个大早,背着蒙了油纸袋的背篼,提着猎枪,领着猎狗,往大湾跑了一趟。

    一路上什么事儿也没有发生,到了大湾,直接用竹篾做得网兜,找着那些活水翻滚,有鱼游动的浅水塘,大的捞出来穿成一串,带回家吃,小的用来做鱼苗,大大小小的,捞了好几十条回来。

    相信要不了两年,这水潭里有了这些种苗,就将是满潭的雅鱼。

    小两口傍晚回到盘龙湾,意外地看到了许久不曾露面的潘石玉教授,和他同来的,还有七八个年岁比陈安略长一些的青年。

    一帮子人正在竹林里围着挂树上的圆圆、滚滚讨论着什么。

    听到狗叫声,众人朝着陈安和冯丽荣看来。

    “小陈啊,你可算回来了!”

    潘石玉教授远远地打招呼,然后快步顺着竹林中的小道,朝着陈安走来。

    陈安也笑着打招呼:“潘教授,好久不见!”

    “是有不少时间了,这段日子,我们一直在广西那边做调研……我心里一直惦记着你这里的两只熊猫,调研完成,就过来看看。

    正好,我团队里的学生们,也想看看这两只熊猫被养成啥子样了,还想认识认识你这个在我们团队编制里边,却一直没有露面的成员。”

    潘石玉教授笑了笑,冲着陈安介绍:“他们几个,都是我们研究所的学生。”

    陈安冲着几人笑了笑,算是打了招呼,转而问潘石玉:“教授,你们已经见过圆圆和滚滚了,觉得它们状态怎么样?”

    “状态相当不错……小陈啊,这次过来,其实是有两件事情,一件是给伱送来拖欠了几个月的工资;另外一件事,是想让你陪着我们往秦岭去一趟,进行一次调研,我可是瞅着你们庄稼活计忙得差不多了才来的,应该有空吧?”

    潘石玉一脸认真地看着陈安:“你们常年在山里边跑,是最懂山里边的人,给我们做向导,最是合适了。”

    “去秦岭?”

    陈安有些犹豫:“我对秦岭不熟悉。”

    “熟不熟悉问题不大,主要是做防护方面的事情,以你的能力,我觉得足以胜任了,是最好的人选。当然,这次时间也不会太长,大概也就两个月的样子!”潘石玉补充道。

    陈安想了下,一直想着去秦岭闯荡一番,正好借这次机会探探那边山里的情况,方便以后行事,应该也不错。

    他偏头看向一旁的冯丽荣:“宝儿,怕是不能领你进山采药咯。”穿越小说 www.kk169.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1980巴山猎耕记》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1980巴山猎耕记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1980巴山猎耕记》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