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国征战 后记·崇弘中衰

穿越小说推荐各位书友阅读:靖难攻略北国征战 后记·崇弘中衰
(穿越小说 www.kk169.org)    “今承大位,改元崇祯……”

    天启三十二年,皇太子朱慈煊即大位,改元明年元为崇祯,是为崇祯皇帝。

    朱慈煊出生于隆庆元年,即位时五十五岁,由于性格羸弱,所以朱由校一直不喜欢他,直到天启三十年才将他册立为太子。

    即位后,朱慈煊翻看了内廷的无名书,这才了解自家父亲为什么不选择自己。

    当下的大明,无疑已经开始陷入困境,而性格不够强硬的自己,显然无法带大明走出这点困境。

    虽然知道了这点,但朱慈煊却无力改变。

    如今的大明,已经不是皇帝的一言堂了,从仁宗下放权力开始,皇帝就陷入了需要倚重臣子来改革的局面。

    再往后的改革,每改革一次,皇帝的权力都会在无形中被下放一次,大明传到朱慈煊手中的时候,皇帝虽然在中枢还有绝对的话语权,可在地方上却并没有那么大的话语权了。

    地方上的资本与官吏和武官勾结,哪怕士兵知道自己效忠的是谁,皇帝却无法直接指挥士兵。

    就连朱慈煊的爷爷、父亲所能做的,都是指挥上直的部分兵马,例如燕山、吉林、天策、龙骧四卫,便是如今天家所能不经兵部和六军都督府直接调动的军队。

    其余的上直十二卫,要么武官中立,要么就是早早被人拉拢。

    锦衣卫、东厂、西厂、内行厂……

    这些曾经皇帝的耳目,也早早腐朽,不堪重用。

    正因如此,朱慈煊即位后的第一件事,便是裁撤厂卫,仅保留锦衣卫一个谍报组织。

    对于百姓们来说,厂卫的裁撤或许是茶余饭后的话题。

    可对于朝廷内部的人来说,大部分人都知道,所谓的厂卫只剩下了一个空架子,它存不存在都改变不了当下的情况。

    改革没有所谓“完成时”,只有“进行时”,但凡断了一次,后面的人不管再怎么努力,机会始终都已经消失了,所有的努力都不过是在延续死亡罢了。

    认清了现实,朱慈煊只能延续天启年间的政策,提拔一批还算清廉的官员来不断进行京察。

    只可惜所谓的京察,也不过是打打小鱼小虾,无法连根拔起罢了。

    崇祯二年,英国下水万吨级别驱逐舰,同年的法国、西班牙等国都在陆续下水万吨驱逐舰。

    此外,他们开始着手研发歼击机和轰炸机,一轮属于西洲的军备竞赛由此展开。

    为了预防有可能发生的战事,朱慈煊秘密令六军都督府制造航母,改良各类军械,并对上直陆军和东洋、东海、大明洋、南洋、南海等满剌加海峡以东舰队展开换装。

    崇祯三年,大明军费从原本每年三千八百万两,提升至四千五百万两,占比同年财政收入的13.8%……

    同年,西洲各国军费最高的为法国四百六十万两,其余大多在二百万到四百万之间,军费占比财政收入基本在30%-40%之间。

    这一年,奥斯曼的军费是六百万两,占比财政收入为48%……

    对于殖民地的争抢,主要是昆仑洲北部地区。

    崇祯四年,奥斯曼国准备在埃及地区修建一条连接地中海与红海的运河,遭到大明谴责而终止。

    尽管这条运河的修建对大明也有一定好处,但这却触及到了昆仑宣慰司的利益,而昆仑宣慰司的利益也就是六军都督府的利益。

    针对这一点,六军都督府与六部的扯皮由这一年展开。

    对于六部和资本而言,运河的修通无疑能缩短西洲代工的时间,而时间就是成本。

    对于六军都督府而言,运河一旦修通,那就代表昆仑角的重要性下降,可直接获得的利益也将下降。

    双方的扯皮并没有持续太久,毕竟军中不少资本也希望缩短前往西洲贸易时间,更何况大明承平五十余年,没有新晋武勋担当中流砥柱,大部分勋臣武官早就转向文治了。

    大部分国公府都是军政一把抓,运河能否修通,他们都可以获利,所以他们的态度并不坚定。

    正因如此,这场所谓的扯皮从一开始就决定了结局,而文官那边扯皮的,是认为这条运河应该由大明朝掌握,而非一个小小的“鲁迷国”。

    七月,大明礼部左侍郎祝祯与奥斯曼交流,认为这条昆仑洲运河,可以由大明出资修建,建成后由大明驻军保护,税收则是由大明拿八成,奥斯曼拿两成。

    形势比人强,尽管奥斯曼凭借大明最大代工厂的身份,拥有两千四百万两财政收入和二千六百万人口,但相比较大明朝,他们还是太过脆弱了。

    八月初二,《昆仑洲运河条约》签订,昆仑洲运河项目开始启动。

    同时,东洲运河(巴拿马运河)项目也随之启动。

    两项运河工程耗费达到五千万两,但这次户部却格外大方的调拨了钱粮。

    这两条运河,早在五十年前,大明便已经有技术可以修建,但碍于当时小冰河活跃期耗费钱粮太多而不得动工。

    小冰河活跃期结束后,户部又背负十亿的国债需要偿还,如此便拖了四十年,直到今日才得以动工。

    五千万两对于西洲各国是一笔天文数字,但对于大明朝来说,即便国库空虚,可一旦发行国债,便能很快聚敛大批财富。

    五千万两,平摊到大明朝九亿人口上,也不过每人五十几文罢了。

    崇祯五年三月,两条运河正式修建,同年大明朝第一座黄河大桥落座在开封府。

    五月,南京长江大桥提案通过,但具体考察过后,以技术不达标而取消提案。

    崇祯六年,工业国家开始全面探索世界的每个角落与各個部落,同年大明成立南极科研团队和冰岛(格陵兰)科研团队

    另一方面,演化论与民族主义使得大明逐渐产生“天朝”这种优越感,而西洲则是将世界分为白人与黑人。

    他们认为西洲和大明一样属于“白人”,而黑人则是进化不完全的动物。

    此外,民族主义的兴起,使多数西洲民族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现代国家,并开始建立与保存本国的历史与文化。

    崇祯七年,神圣罗马帝国与奥斯曼帝国爆发战争。

    由于此刻昆仑洲运河正在修建,故此大明给予了奥斯曼帝国部分援助。

    大明的援助,使得奥斯曼战胜神圣罗马帝国,夺得大片领土和工业区。

    战争的失败,使得神圣罗马帝国内部开始出现分裂倾向,而这个时候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发动了“法荷战争”,并在崇祯九年吞并荷兰。

    崇祯十年,“法西战争”爆发,法国与西班牙爆发战争,而神圣罗马帝国也加入了此次战役,并于七月对法国宣战。

    同年八月,奥斯曼对神圣罗马帝国宣战。

    九月,大明通告西洲各国,不得进攻海上商船而损害到大明朝的利益。

    因为这则通电,拥有西洲强大海军的西班牙遭到限制,而奥斯曼则是凭着“昆仑洲运河”开发的事情来肆意袭击西班牙商船。

    崇祯十二年六月,昆仑洲运河竣工,大明增设北昆仑卫及红海舰队来保护运河。

    七月,奥斯曼进攻商船的行为遭到大明谴责,这次的西洲大战开始逐渐倒向陆战。

    八月,普鲁士公爵腓特烈支持领导神圣罗马帝国的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向法国波旁王朝宣战,借以换取普鲁士国王称号。

    九月,普鲁士公爵腓特烈在哥尼斯堡加冕成为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一世,普鲁士王国成立。

    崇祯十三年二月,英国宣布对西班牙、神圣罗马帝国宣战。

    崇祯十三年六月,西班牙与神圣罗马帝国在法国和英国、奥斯曼的联合围攻中战败,葡萄牙地区独立,法国吞并意大利半岛。

    由于战败,神圣罗马帝国陷入分裂,普鲁士王国吞并西里西亚地区,由此崛起。

    作为第二场西洲大战,这场战争在西洲各国的史书中记载详细,然而作为地球日不落帝国的大明王朝却并不在意。

    崇祯年间的承平并不是百姓们的承平,而是权贵们的承平。

    他们兼并土地,控制市场,舆论,基本断绝了除科举、吏考以外的大部分上升渠道。

    这一时期,“思君”的思想浪潮开始抬头,黄宗羲、顾炎武等思想家、哲学家们认为“君者,国之大弊也”。

    然而由于没有足够先进的体制,所以思想家们也无法判断没了帝制后,大明应该启用什么体制。

    为了控制思想和舆论,权贵们开始用电影、等大量“娱乐商品”来干扰百姓。

    崇祯十四年,黄宗羲等人走访大量地区后,根据自己调查所得,发表了富裕、中产、小康、贫困家庭的标准。

    家庭年收入一前两以上为富裕,三百两以上为中产,一百两以上为小康,三十两以上为普通,三十两以下为贫困。

    彼时大明朝一个普通人的年收入为三十六两,一两大明通宝足够买八十斤牛肉,或者七十斤羊肉。

    猪肉经过专业养殖,价格为每头猪一两银子,约二百三十斤。

    正常的米麦,每两大明通宝可买五百斤。

    崇祯十五年,随着西南铁路竣工,大明铁路已经能将大明百姓送往大明任意一个角落。

    正因如此,“出门旅行”成为中产和小康家庭在生活中的调味剂。

    四月初五,户部人口司发表文章,大明男性平均身高为五尺五寸,折算为175cm,女性为五尺整,约160cm。

    其中,日本地区最矮,男性约168cm,女性为152cm。

    五月初二,刑部发表新律,即男性身高超过五尺(160cm),女性身高超过四尺七寸(150cm),触犯法律即负刑事责任。

    崇祯十六年,社会矛盾日益加重,中枢与地方财政矛盾也逐渐加剧。

    崇祯十七年二月十四,崇祯皇帝朱慈煊驾崩于大明宫,享年七十二岁,皇太子朱和坌(ben)即大位。

    崇祯十七年三月二十日,朱慈煊下葬于天寿山顺陵,庙号孝宗,谥号顺明哲文绍统神武明圣成孝明皇帝。

    三月二十七日,朱和坌改元明年为弘光,是为弘光皇帝。

    朱和坌出生于天启五年,受其爷爷朱由校影响较大,加之即位时不过四十五岁,锐意进取中开始制定新政。

    弘光二年,朱和坌重用张伯行、施世纶、彭鹏、张策妄等官员、武官推行新政,期盼重振清廉之风,整顿军备。

    三月,朱和坌正式启动官制改革,他首先从积弊最深的官吏制度入手,诏令撤销只领空名的官职,原作为虚职的各官职皆实际任事。

    七月,中军都督张策妄因建议裁汰军队,缩减军队为一百万而遭到弹劾,其中韩州伯孙巡公然在庙堂上辱骂张策妄“胡人野心,亡我汉人不死”。

    张策妄祖先为瓦剌部贵族,但瓦剌归顺大明已经有近三百年历史,张策妄更是将自己视为汉人,故此大怒与孙巡在奉天殿拳脚相交,孙巡被其打成重伤。

    事后,朱和坌以擅启“华夷之辨”将孙巡夺爵,罚张策妄三年俸禄。

    仅从这件事来看,新政推行受挫已经是定局,然而朱和坌并不打算就此停止新政。

    他令张伯行、张策妄等人率领燕山卫强行推行新政,并重用宦官金文来重新掌握大明报社、电台、电影等行业。

    弘光三年三月,司礼监提督太监金文在班值途中遭遇车祸而毙命,朱和坌大怒,令锦衣卫指挥使俞铨拷问肇事者,肇事者被捕入诏狱,翌日暴死。

    消息经过推波助澜传开,事情很快发酵成为锦衣卫草菅人命,北京街头出现十余万抗议者,队伍堵塞交通,许多商店遭到打砸,损失超三百万两。燕山卫及吉林卫上街拿人。

    四月初二,闹事者二十四名罪首被暴拿钱煽动百姓暴动,被叛凌迟。

    五月,指使煽动百姓的十余名官员被捕入狱,被判枪决。

    六月,地方抗议游行愈演愈烈,被派许多地区的宦官遭到游行队伍殴打致死,地方不加以阻拦甚至纵容。

    弘光四年三月初六,中军都督张策妄在裁军现场遭被裁士兵枪击毙命,享年四十一岁,枪击者自杀。

    九月初二,紫禁城乾清宫突发火灾,朱和坌被锦衣卫指挥佥事背出火中。

    苏醒后,朱和坌下令彻查火灾,同时搬往大明宫居住办公。

    弘光五年二月初五,户部尚书张伯行在巡视南京的时候遭刺杀,好在杀手紧张,未能将其击毙,南京医院将其抢救成功。

    消息传回北京,朱和坌不喜不悲,暂缓新政推行,连续几个月辍朝。

    弘光六年四月,朱和坌时隔半年返回紫禁城,遣散大量太监宫女,仅保留六百太监及三百名宫女。

    同月,朱和坌开朝会于奉天殿,闭口不谈新政之事。

    自此之后,地方游行队伍日渐变少,最终消弭。

    七月,朱和坌拨内帑五十万两修燕山行宫。

    弘光八年十月,法西战争结束数年后的法国尝到了战争的甜头,路易十四向西班牙宣战。

    弘光九年二月,法军占领西班牙北部萨拉戈萨重城,普鲁士向法国宣战。

    八月,法军与普鲁士军队在滑铁卢作战,并在滑铁卢击败普鲁士军队,向美因茨进军。

    十月,法军久攻美因茨不下,英国向法国宣战,奥斯曼进攻法国的意大利地区。

    弘光十年三月,法国与普鲁士谈和,双方退回战前边界。

    八月,匈牙利向奥斯曼宣战,奥地利向奥斯曼宣战。

    九月,大明发布声明,不会干涉属国行为,但不想见到其它国家入侵大明属国的行为。

    十月,奥斯曼败于沙巴茨,匈牙利军队向萨拉热窝挺进。

    十二月,法国律师家庭出身的伏尔泰在父母资助下,前往大明南中大学留学。

    弘光十一年四月,英军和法军在英吉利海峡爆发海战,法国海军不敌,退往波尔多海域。

    六月开始,英军不断骚扰法国沿海。

    七月,伏尔泰抵达南中大学参加学习。

    相较于西洲的战火连天,大明地区的百姓生活富足,物价低廉。

    在南中大学,伏尔泰见到了大量前来留学的留学生。

    再南中就读大学期间,伏尔泰创作了许多文学作品,并于弘光十三年六月得到了走出南中的许可证。

    他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周游大明中洲的南方,并将自己的经历写为《大中华游记》。

    弘光十五年,路易十四病逝,他的连年征战令法国元气大伤,因此在路易十五即位后,他开始着手与各国展开和平谈判。

    三年的时间里,他先后与英国、西班牙、奥斯曼进行结盟及和解,致力发展一个和平的关系,以免再次出现冲突。

    由于未能取得足够的战争利益,法国社会矛盾激化,人民群众负担加重,资本家压榨成性。

    弘光十九年六月十一日,巴黎的人民群众经过武装而起义,他们希望推翻资产阶级和帝制的反动统治。

    消息传出后,西洲各国的王室害怕革命传播,纷纷支持路易十五镇压起义。

    远在大明的伏尔泰得知故乡的消息后,他对专治统治发表了批评的文章,而他本人也因为攻击官商资本主义的文章而被捕入狱。

    得知他入狱的消息,喜爱他文章的朱和坌下旨将其释放,并邀请伏尔泰前往燕山行宫。

    弘光二十年八月,二十六岁的伏尔泰前往了燕山行宫,并见到了弘光皇帝朱和坌。

    他将这次的经历记载进入了自己的作品中,并在交流过后,对朱和坌的无奈感到了惋惜。

    十月,大明对法国提供援助,并于次月镇压了巴黎大革命。

    彼时大明朝民间思想多以攻击君主专制为主,而伏尔泰新发表的作品中并未对朱和坌本人进行攻击,反而对他以惋惜为主。

    这样的内容,使得许多思想家开始批判起了伏尔泰。

    他们并不相信朱和坌无法控制庙堂,他们都认为朝廷援助法国镇压叛乱的政策是由朱和坌下发的旨意。

    弘光二十四年,三十岁的伏尔泰在百姓的批判,权贵的威逼下,被迫返回了法国……

    (本章完)

    穿越小说 www.kk169.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靖难攻略》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靖难攻略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靖难攻略》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