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三百六十八章 大一统的潜力

穿越小说推荐各位书友阅读:仙侠版水浒正文卷 第三百六十八章 大一统的潜力
(穿越小说 www.kk169.org)    …

    江鸿飞入主汴梁城后,除了赵宋王朝的皇室和宗室以外,江鸿飞对别人,绝对做到了礼贤下士,宽宏大度,从来没有因为自己的私人喜好而乱杀过人,甚至没有乱问罪过人,他杀得那些达官贵胄、豪门大户、仕绅望族,也都是顺应民意而杀,就是吴革、梅执礼、吕好问等一大批企图救出赵佶、赵桓以及赵宋王朝的皇室和宗室的人,江鸿飞都对他们做到了网开一面。

    而在用人方面,江鸿飞大胆启用原宋臣,对他们唯才是用,人尽其用。

    可以说,江鸿飞做得真的已经足够好了。

    但即便是这样,在汴梁城彻底开放了之后,还是有张浚等不少原宋臣偷偷出城,然后辗转去投赵构的大元帅府了。

    江鸿飞从朱贵和燕青那得知此事了之后,让他们不要管,给这些想走的人大开方便之门。

    江鸿飞之所以这么做,当然不是他尊重人各有志,更不是心慈手软,而是他想借此机会消除隐患。

    要知道,江鸿飞都做到这种程度了,这些人还是愚忠赵宋王朝,或者想赌赵宋王朝会在逐鹿中原中取胜,那么,首先来说就是他们真没眼光,能力可能也就那样吧,关键,强行把这些人留在大元帝国,他们没准能搞出什么幺蛾子。

    所以,江鸿飞还不如大大方方让这些人走,使自己手下的队伍干净一些。

    不过江鸿飞的努力,也不是白下的,总得来说,去投赵构的原宋臣终究只是少数,绝大多数原宋臣还是选择了为江鸿飞和大元帝国效力,包括梅执礼、吕好问等人。

    当然,这除了因为江鸿飞这段时间的努力没有白费,还因为江鸿飞如今的形势是真好,很有大一统的潜力……

    ……

    姚古败回陕西不久,便去世了。

    姚古带回去的那数万宋军,被范致虚给接手了。

    同一时间,赵桓在汴梁城破之前任命的秘阁修撰兼西道副总管孙昭远,克服了种种困难到达京兆府,见到了范致虚。

    孙昭远传赵桓的圣旨,令范致虚立即率领西军迅速进京勤王。

    范致虚是赵宋王朝的三朝老臣,前不久他才受命接替任谅担任京兆府知府,措置陕西兵马。

    后来,赵桓又任命范致虚为陕西宣抚使、陕西五路经略使。

    受命措置陕西兵马的还有钱盖,任陕西制置使。

    为了抵御西夏的进攻,赵宋王朝在西北地区设置了六个类似江鸿飞上一世军区的机构——经略安抚司。

    即:永兴军路经略安抚司,鄜延路经略安抚司,环庆路经略安抚司,秦凤路经略安抚司,泾原路经略安抚司,熙河路经略安抚司。

    在赵宋王朝的军队中,这六个经略安抚司所统辖的部队被统称为“西军”。与部署在河东、河北地区的“东军”相比,西军的战斗力要强得多,是赵宋王朝军队的绝对主力。

    在此之前,大元帝国招降了折家军,消灭了晋宁军。

    在那之后,吴玠和折可求便顺势赶走了刘家军夺取了鄜延路,也就是夺取了延安府一带。

    范致虚得知此事了之后,派手下人马沿各关隘固守,同时广招人才。

    范致虚是典型地不拘一格降人才,他用人的宗旨就是,不论各色人等,不论出身,只要有所专长,皆借补官职发给俸禄。

    在范致虚宽松的用人政策下,如僧人宗印、道士张孝庆等,皆借补为幕属统制官。

    其实,范致虚是忠心有余,能力严重不足,他就是谬不知兵的文人,对边防兵革之事很外行。

    当时,有些人为获得赏钱,所献防备大元军的计策就跟儿戏一样。

    比如宗印就给范致虚献了修长城之策,用以挡住大元军。

    范致虚依计行事,让各地州县组织民夫修建长城。

    各州县的民众祖祖辈辈都生活在黄河边上,哪能不知道,范致虚的策略根本没用?

    他们通过层层上报,想要阻止范致虚实施这个愚蠢的政策。

    可范致虚根本不觉得这有问题,下令按法施行。

    见此,各州县都大搞阳奉阴违,他们修的长城只到人的胸口高,就跟小孩过家家一般,大元军的将士轻轻松松地就跃过了这所谓的长城。

    结果赵宋朝廷钱没少花,军民与州县还不胜其扰。

    而另一方面,当时乔道清等人一方面畏惧还在河东的姚古,一方面要防御蠢蠢欲动的王庆,一方面随时准备策应去攻打汴梁城的江鸿飞,才没有继续攻打陕西。

    范致虚见此,对于赵宋王朝的形势,一直很乐观。他为此还作诗一首:

    参旗井钺出西秦,纠合诸侯付老臣。风引旆旌趋魏阙,天晴貙虎戍妖尘。冥威顿显胡雏挫,炎运方隆庙略神。已见旄头坠天外,乞身且喜及今春。

    直到孙昭远对范致虚说了京畿地区的严峻形势以及汴梁城危在旦夕,范致虚这才意识到了形势的危急。

    孙昭远建议范致虚立即组建勤王军,前去勤王救驾。

    这时,范致虚已经收敛了姚古和钱盖的不少人马,手上已有十万大军。

    而且,范致虚的身份既是永兴军经略使,又是陕西宣抚使,有权调动陕西六路军兵。

    孙昭远的建议很可行。

    范致虚于是依计传檄陕西诸路,要求迅速集合军兵,赴京勤王。

    可是,范致虚的檄书下发后,沿边五路只有环庆经略使王似、熙河经略使王倚迅速领兵前来汇合,而泾原经略使席贡、秦凤经略使赵点、鄜延经略使张深皆不至。

    孙昭远很生气,前后共写了二十八封信批评席贡、赵点、张深。

    张深这才领兵前来汇合,赵点也才派遣将官李安领兵入援,而席贡则还是以防守西夏为由,最终也没来。

    范致虚最后会合五路西军,又得兵十余万人,共计,范致虚手上有步骑二十万。

    很快,范致虚便率领这二十多万大军起兵勤王。

    路上,范致虚部碰到了一个名叫“韦知几”的人。

    韦知几是汴梁城破时从汴梁城中逃出来的,他对范致虚说汴梁城已破,赵宋王朝已亡。

    范致虚根本不信兵多将广、兵甲粮草充足、又有数百万民众的汴梁城这么轻易就让大元军给攻破了。

    在范致虚派人严刑拷打之下,韦知几不敢说实话,只能撒谎说:“小人本钱置制使手下勤王兵,只到颖昌已溃,但闻京城守御如故。”

    韦知几这次的回答,让范致虚很满意,他派人传下命令,说汴梁城还在固守待援,他们必须加快行军前去勤王救驾。

    范致虚还斩杀了一批军纪差的将士,整顿军纪,统一思想。

    看起来,范致虚似乎挺有力度的,像是一個会带兵的。

    而实际上,范致虚根本就不会带兵,而且他还做了很多荒唐的事。

    范致虚分出一支偏师交由宗印统制,从水路向西京洛阳挺进。

    宗印领命了之后,将僧人编为一军,起名“尊胜队”;又将行童(也就是供寺院役使的小和尚)编为一军,谓之“净胜队”。

    ——沿路的僧人与行童差不多都被宗印编入军中,也有借补为官的,这些和尚成了宗印的坚定支持者。

    而范致虚则亲率主力从陆路向西京洛阳进兵。

    其实,唐重已经给范致虚出过主意了,让范致虚不要劳师动众的去汴梁城了,而是应该夺取潼关、薄津关、函谷关等关,然后以这些险关为屏障将大元军挡在陕西以外,再好好经营陕西,檄蜀帅及川陕西路,合秦蜀之力,等着赵宋皇室退到川陕地区,再徐徐而图之。

    唐重还对范致虚说:

    “若宣相将西军尽数带去勤王,关中便成空虚不设防,江衍或王庆必趁我空虚而来攻取关中。”

    “自西周开始,秦、两汉、隋唐二千多年来,关中之地一直都是王霸之地,四塞之地,进可攻退可守,且民风彪悍、兵员充足,陇右河西更是战马出产地,能够提供优质骑兵,所以天下动乱之际,最易得天下。”

    “宣相只要守住关中,给我大宋留一条退路,便是我大宋最大的功臣。反之,若是因宣相将西军尽数带走,而致关中失守,那宣相便是导致我大宋灭亡的罪臣之一。”

    对于唐重的建议,范致虚根本就不予理睬,他派宗印夺取了潼关,然后就毅然决然地率领这二十万西军,东进勤王救驾去了。

    不到三日,范致虚的前军,就抵达了三门津,接着一路到达宋西京洛阳。

    范致虚部一路高歌猛进,势如破竹,完全没有看出来,这是大元军诱敌深入之计。

    只有原姚古手下悍将夜叉王德,见他们这一路之上,虽然也碰到了一些大元军的斥候,却始终没有碰到大元军的主力,甚至连小股大元军都没有碰到,这太不正常了。

    王德感觉,他们可能是中了大元军的诱敌之计。

    王德赶紧找到要求宋军鼓行出关的范致虚,建议他立即分路进军。

    王德说:“行军利速,且多为支军,则舍不至淹,败不至覆。若众群聚而出肴、渑,一蹴于险,则皆溃矣。”

    可自负的范致虚,并没有采纳王德这个武夫的建议,依旧拥二十万大军向东挺进。

    其实特别注重情报收集的江鸿飞,早就派人探明了赵宋王朝的兵力分布情况了。

    目前阶段:

    抛开范致虚正率领二十几万西军东进不说。

    赵构的大元帅府大概有兵马十五万。

    这十五万大军,被赵构一分为二:赵构手下有十万左右,宗泽手上有五万多。

    赵构手下的十万兵马主要由黄潜善手下的人马,以及汪伯彦率领的大元帅府五军组成。

    目前,赵构已经逃到了颍昌府,他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前往南京应天府观望,打得主意就是,一旦形势不妙,立即前往江南。

    汪伯彦和黄潜善率领十万人马正在为他护行。

    宗泽则在开德府伺机南下勤王救驾。

    王襄、赵野、范讷等人率领十几万大军正在管城一带观望。

    翁彦国则一直在陈州一带徘徊观望。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只有范致虚和宗泽有前来跟大元军交战的意思。

    也正是因为清楚宋军的分布情况以及各支宋军的态度,这段时间,江鸿飞才敢大肆派出各军全力攻取京畿地区,打通自己地盘之间的所有联系,尤其是以工代赈恢复河道,以便大元帝国运粮草辎重、兵马物资。

    同时,江鸿飞亲自坐镇汴梁城,以政治、外交、宣传等手段瓦解赵宋王朝的残余势力,以及稳住外部势力。

    经过三个多月的努力,大元军已经彻底收复了京畿地区,并打通了跟大元帝国各个地区之间的联系,使京畿地区彻底并入大元帝国的版图,另外汴梁城中的隐患也已经基本解除了,可以说,江鸿飞已经做好了跟宋军开战的所有准备。

    不过江鸿飞并没有着急开战。

    江鸿飞之所以不着急开战,不是因为江鸿飞不想尽快击溃宋军,而是因为江鸿飞想趁着陕西空虚一举夺取肯定不好打的陕西,进而拿下四川。

    有道是,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平蜀未平。

    江鸿飞要想统一天下,必须得尽快夺取陕西,然后才能谋取四川。

    如今,赵桓君臣失策,将西军的主力带出陕西,这绝对是江鸿飞拿下陕西的不二良机。

    而且,江鸿飞知道,范致虚就是一个不懂军事的书生,他这二十万大军,只是乌合之众。

    不。

    是目前京畿地区周围的这些宋军,除了宗泽部有一战之力,其他各部全都不足为惧,所以可以让他们再蹦跶几天。

    等范致虚部到了洛阳,江鸿飞派人给乔道清等人送去自己的圣旨,任命乔道清为陕西宣抚使,折可求为陕西置制使,耶律大石为陕西安抚使,韩世忠为左路都统制,吴玠为右路都统制,伺机夺取陕西。

    乔道清等人领命了之后,迅速率大军进入潼关。

    接着,韩世忠和吴玠分兵攻陷晋、绛二州,进逼同州。

    京兆府守城的精锐,全部被范致虚给调走了,唐重考虑势不可守,便写信告诉他父亲唐克臣:“忠孝不两立,义不苟生以辱吾父。”

    唐克臣回信说:“汝能以身殉国,吾含笑入地矣。”

    大元军随后围城,城中兵士不满一千。

    唐重率兵固守十余天,援军未到,副使傅亮又率精兵几百人出城投了大元军,城遂陷。

    身边的将士请唐重离去,唐重说:“死吾职也”,领兵百余,想要继续血战,却被杨政给生擒活捉了。

    大元军正式进入关中……

    江鸿飞收到这个消息了之后,将岳飞叫来,面授机宜道:“范致虚一书生耳,不解用兵,三千骑便可破之。”

    虽说江鸿飞觉得,有三千骑兵就够击败范致虚了,但为了以防万一,也为了一举夺取陕西,江鸿飞还是让岳飞亲率三万骑兵(包括五千铁浮屠左军)去迎战范致虚……

    ……

    (本章完)

    穿越小说 www.kk169.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仙侠版水浒》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仙侠版水浒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仙侠版水浒》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