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635章金陵行台

穿越小说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季汉大司马正文卷 第635章金陵行台
(穿越小说 www.kk169.org)    霍、葛口中的迁都金陵,并非说是将武汉城中兵民全迁过去,而是为了将武汉部分职能交予金陵。让渡相应的政治权利与江淮士人,以求得他们的竭力支持,以确保江左会顺利送至前线。

    故南汉这番操作,有几分类似朱棣迁都北京早期的操作。如朱棣先将北平改为北京,在北京建设行部,设留守行后军都督府。以便于调集北方资源,支持朱棣北伐蒙古。

    南汉则是改秣陵为金陵,在金陵设置行台,以便于调集江左粮草,将金陵打造成供血机器,支持霍峻北伐。设立为陪都,也是为了给予江左士人相应政治地位,以换取他们的支持。

    当然了,从一都制变成两都制,将武汉的政治利益分与金陵,势必会引起荆楚士人的不满。尤其经历了周不疑、李严事件,霍峻不敢仓促而为,唯有采用更加温和的政治操作。

    武汉行宫,议殿外。

    正月,深冬之时,武汉湿冷。

    二十余名文武齐至殿外,在侍从的引领下脱履解剑,趋步入殿。而人群中唯有霍峻佩剑着履,不急不慢地走入殿内。

    左右文武见到霍峻,无不行礼问好,以示尊敬。霍峻面带笑容,拱手回礼。

    落座前,霍峻与诸葛亮眼神交错下,似乎在传达什么信号。

    “陛下驾到!”

    半晌后,刘禅裹着绒服,从殿侧入正堂,端坐榻上。

    见状,众人行以大礼,说道:“拜见陛下,愿陛下嘉福永寿,长乐未央!”

    刘禅凭空虚扶众人,说道:“起身吧!”

    “谢陛下!”众人应声,按官爵高低依次入座。

    望着殿内众人,刘禅问道:“今下可有要事上奏?”

    “禀陛下,臣马良有事需奏!”

    马良奉上奏疏,说道。

    “准!”

    “交州刺史吕岱奏,交州幅员千里,蛮夷丛生,道路险峻。交趾、南海为赋税之重地,然周围多蛮夷,常年不得安宁。为不负汉室之托,吕交州率兵南征北讨,威震蛮夷,横扫交岭。”

    马良手持笏板,沉声说道:“但交岭甚广,吕交州深感分身乏力。当下旧广州海滨之所,多有海寇、蛮夷袭扰,难得安宁。今请奏朝堂,别遣一将坐镇南海,以肃海滨之乱。”

    刘禅翻阅奏疏,问道:“朕读史书来,记得孝武皇帝降服南越,命伏波将军路博德跨海东征珠崖,而后有珠崖、儋耳二郡,但因蛮夷四起而不得已弃之。”

    “中汉之时,交岭不平。幸马援南征交州,以儋耳、珠崖二县并入合浦。两汉三百余年,广州海滨多有变化,不知今下情况如何?”

    “禀陛下,珠崖州上蛮夷遍野,荒蛮未化,瘴疠遍地,毒虫肆虐。虽子不知父,而仅知其母,但物产丰饶,田亩肥沃。如能开垦化民,是为开疆而辟土,扬我国威。”司马芝说道。

    年少的刘禅似乎挺感兴趣,扭头看向霍峻,说道:“大司马,吕交州之请如何?儋耳、珠崖二郡可复否?”

    “回陛下,自古以来,珠崖州为我汉室之疆域,昔蛮夷为乱,不得已而弃之。今交岭大安,宜当兵临珠崖州,重设前汉之旧治,编户齐民,以扬我汉室之威。”

    霍峻故作沉吟,说道:“南海太守戴良迁任,今广州海滨无人安之。以臣之所见,陛下不如委南海太守,兼领广海都督,掌握兵政之权,以复珠崖、儋耳二郡。”

    顿了顿,霍峻说道:“南海不与珠崖通,可以令合浦郡析出高凉郡。令南海太守兼任广海都督,配兵三千五百人,都督四郡,扫荡诸夷,以威广海之蛮夷。”

    拆分与复设广琼三郡,霍峻不仅用于流放李严,也有出于开发雷州半岛、海南岛的打算。毕竟开发南方属于是未来两千年的趋势,今为了后人,也必须治理这些蛮夷之地。

    刘禅微微点头,说道:“设广海都督,专治广州海滨之地,恢复两汉之旧地,朕以为可行。然欲治广海四郡者,非有文武之才不可为,不知何人可以出任此要职?”

    马良得有诸葛亮示意,拱手说道:“禀陛下,臣以为尚书令李君可担此重任!”

    “嗯?”

    正在看戏的李严,得闻马良举荐自己出任广海都督,脸色多有惊愕。

    不待李严反应过来,向朗趋步而出,拱手说道:“李令君治南中,民夷皆顺,豪强臣服。协助丞相平南时,李令君多出奇计,用兵有法,多获败军。以朗观之,广海都督之人选,唯李令君莫属。”

    听着马、向二人的举荐,李严缓了过来,转头恶狠狠看向诸葛亮。在李严心目中,没有诸葛亮的示意,马、向二人绝不会举荐自己。

    刘禅保持仪态,问道:“不知李令君之意如何?”

    李严离席而起身,硬着头皮说道:“禀陛下,回大司马。严身体有恙,患有脚疾,恐难以南下任职。”

    潘浚冷不丁出来,开口说道:“陛下,李令君有脚疾,臣有良马可以为其代步。且陛下可派良医随行,以保李令君身体健康。”

    “陛下~”

    “大司马~”

    见众人非要将自己赶出武汉,李严不由畏惧,遂看向霍峻,露出哀求之色。

    霍峻眼皮不动,淡淡说道:“陛下,广海都督四郡,其位当不亚汉中都督,兵财人可由都督自掌。今观朝中诸卿,可任广海都督者少,不如让李令君暂迁广海都督。”

    “大司马!”

    闻言,李严眼睛瞪大,在霍、葛二人脸上来回打量,露出不敢相信之色。他怎么也没想到,霍、葛二人联起手来,将他自己赶出中央。要知道他前些日子可是向霍峻表忠心啊!

    一时间,李严心如死灰,唯有接受广海都督任命。

    “多谢大司马、丞相!”

    李严朝着霍、葛二人拱手而谢,带着几分落寞,说道:“陛下,严身体不适,能否先行退朝!”

    被两名大佬联合排挤,李严大概是没脸留在朝廷上,不如整理下行李,为到南海郡而作打算。

    “善!”

    刘禅依是笑脸,说道:“卿可先行退朝,稍后朕当派遣御医为卿诊断!”

    “谢陛下!”

    待李严退下,诸葛亮持笏板,说道:“陛下,昔大司马欲起大兵北伐中原,臣以为当授东方之事与大司马。如设徐、扬、豫三州行台,拜大司马为行台尚书令,而后别委尚书仆射、尚书、侍郎等。”

    “荆州刺史顾雍,忧深责重,济威以仁,治楚以来达有十余年,政通人和,路不拾遗。今臣以为可拜三州行台尚书仆射,以辅佐大司马北伐。”

    刘禅几乎是传声筒,问道:“大司马何如?”

    霍峻起身而拜,说道:“谢陛下授臣行台尚书令,顾君地位崇高,政绩达于诸州,今委其为尚书仆射,虽人尽其职,但恐官爵有所薄之!”

    “善!”

    刘禅从善如流,说道:“今拜荆州刺史顾雍为徐、豫、扬三州行台尚书仆射,而后加授侍中,以辅大司马北伐。行台余者从吏,大司马可自行选拔。”

    “诺!”

    侍中者,属于是宫廷内部官职,其具有行走宫闱之权,可出入宫廷,属于是皇帝左右参谋,权利可高可低。

    今顾雍以荆州刺史转尚书仆射,从俸禄上看有所降低,加领侍中,勉强可以说上升官。

    “当下尚书令、荆州刺史各有空缺,不知何人可以任之?”刘禅问道。

    “禀陛下,荆州刺史之职,臣以为严君曼才(严畯)可任。”诸葛亮推举说道:“严曼才性情忠厚,待人以诚,理事严谨,今可迁之。”

    严畯,昔与步骘、诸葛瑾同投刘备帐下,步骘因能力显著,早已出任扬州刺史。诸葛瑾虽因诸葛亮之故,但也出任益州刺史。严畯能力不如步骘、诸葛瑾,故在官职升迁上,慢了半拍。

    当下严畯的官职为南郡太守,论资质与官爵而言,严畯升任荆州刺史不成问题。且也是遵循以淮泗、江左人治楚的政治原则。

    诸葛亮迟疑少许,说道:“至于尚书令,亮以为可由尚书陈震迁之。陈君孝起是为忠纯之士,能合诸僚,政绩出众,今可迁任尚书令。”

    尚书令离职,按正常而言,基本由尚书仆射升任。但当下的尚书仆射马良,已兼领侍中,再领尚书令,则不太合适。

    另外一名尚书仆射费观,考虑到日后北伐,具有文武之能的费观需要随军,自是无法再任尚书令。

    陈震为南阳人,其品德淳朴,历任诸郡太守,而后被诸葛亮提拔入尚书台。在尚书台任职期间,政绩出众,加上性格忠厚,不少人与陈震交好。

    当下为了防止尚书令失去控制,诸葛亮与霍峻商讨下来,选择了老实人陈震上台。有陈震在,尚书台出不了乱子。

    “大司马,何如?”刘禅问道。

    霍峻微微拱手,说道:“严君曼才、陈君孝起,皆为忠厚可信之才,臣并无异议!”

    “善!”

    “既然如此,便迁严畯为荆州刺史,陈震为尚书令。余者官职空缺,可由大司马与丞相商议委任。”刘禅总结说道。

    “陛下英明!”

    ps:晚上还有一章

    (本章完)

    穿越小说 www.kk169.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季汉大司马》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季汉大司马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季汉大司马》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