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回 盐引制度
穿越小说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明末:辽东雄狮 第五百八十回 盐引制度
(穿越小说 www.kk169.org) 明朝的盐引,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一个创举。
他结合了宋代之后形成的盐引制,和边关缺粮的现实需要,创建了纲盐制。
持有盐引的商人按地区分为10纲,每纲盐引为20万引,每引折盐300斤。
明初,如果想要合法贩盐,商人必须先向政府取得盐引。
商人凭盐引到盐场支盐,又到指定销盐区卖盐。
通过盐引制度,到洪武三十一年,大宁城的积粟已经达到62万石。
然后,不出意外的又被后人把经念歪了。
由于盐税在当时是暴利行业,皇室、宦官、贵族、官僚们纷纷奏讨盐引,转卖于盐商,从中牟利。
连明孝宗在位时期,宗室或五万、或十万、或二十万盐引,毫无限制。
盐引制度历经三次大改革,到了万历年间,盐引已经单纯成为专卖凭证,不具备明初的功能。
明廷自己把利润丰厚的盐税,推给了江南的大商人。
那么为什么崔呈秀还提出要问朝廷要盐引呢?
他解释道:“虽经过袁世振的改革,使朝廷不再收盐,但盐引效力还在。
如果我们拿到大量的盐引,就可以诱惑盐商运粮,而后再让他们从我们这里得到优质食盐。
我们可以增加了运粮的途径,不过是把销往山东的盐,转手给其他人罢了。”
“有道理啊!”杨承应笑道。
杨承应在辽东实行盐铁专卖制度。
从开采、加工,再到运输、售卖,都是他手下负责。
开在各地的盐店、米行和生铁等基础物资,统一被称为供销行。
实行全镇统一定价,并随着市场需求进行调节。
销售所得,抽成一部分惠及各个岗位。
从上到下都有实惠。
谁敢哄抬价格,私下贩卖,就等着挨一刀。
与一时的痛快相比,很多人更愿意长远的幸福。
因此,杨承应始终有大笔大笔的财富入帐。
多余的食盐,也销往山东等地。
而随着山东逐渐走出战乱的阴影,对辽东的盐不那么依靠。
如果按照崔呈秀说的做,一举数得。
“我这就写奏疏,恳求朝廷给我盐引。”杨承应笑道。
奏疏通过烽火驿兵送出山海关,再由朝廷的驿差,送到京师。
看到奏疏,崇祯傻眼了。
还真被洪承畴猜中,杨承应不仅要收复大宁卫,还请求朝廷拨给他盐引,作为长久之计。
此时,户部尚书是毕自严,兵部尚书是梁廷栋。
崇祯把杨承应的奏疏,给他们看,并让他们拿出个主意。
梁廷栋急道:“陛下,此事万万不可应允啊。杨承应最擅长顺杆爬,陛下给了他蓟辽武经略,他直接把‘武’字去掉,将总兵府改为经略府。
对外,他也让手下和其他商人称呼他‘经略’,仿佛他才是蓟辽经略,而不是曹文衡。
如果给了他盐引,不知他又要闹出什么幺蛾子来。”
“爱卿言之有理。”崇祯点点头。
梁廷栋说的,也正是崇祯最担心的事。
“陛下,臣以为可以应允。”毕自严出列,提出自己的意见。
“爱卿说下去。”
“陛下,如今九边空虚,林丹汗时而入犯宣府大同,时而入犯宁夏,延绥。蓟镇也面临着鞑子的威胁。
在内还有陕北流民作乱,各督抚竭力围剿。国库空虚,入不敷出。
倘若再不安定下来,将没有人力和财力处理流贼。”
这话听起来也很有道理,崇祯愁眉深锁。
“此举如同饮鸩止渴,走了一个鞑子,又来一头狮子,都十分危险。”
梁廷栋当场反驳。
毕自严不卑不亢的说道:“想要对外,必先安内。杨承应并无反叛朝廷之举,阁下贵为兵部尚书,却这样说似有不妥。”
“毕尚书,我这是就事论事。”
“我也是就事论事。”
眼看两人要吵起来,崇祯咳嗽一声。
殿内瞬间安静。
崇祯抬头望了眼“九思”的匾额,心道:“俗语有云‘两权相害,取其轻’,北方不定,京师难安。”
“朕主意已定,允许给杨承应盐引二十万。”崇祯朗声道。
“陛下圣明。”毕自严跪下。
梁廷栋也只得跪下,跟着齐呼“圣明”。
眼看崇祯要走,梁廷栋赶紧奏道:“臣还有一事,想奏请陛下恩准。”
“何事?”崇祯坐回原位。
梁廷栋奏道:“陛下,边关烽火不息,流民四处奔逃。杨鹤屡次上表,请求朝廷拨银三十万两,以供招抚流民之用。”
听到这番话,崇祯很不高兴地表示:“朕说过,一切事宜皆有杨鹤自行处理。至于钱粮一事,他未免要的太多。”
“陛下,臣也这样认为。”梁廷栋顺着崇祯的话往下说,“但臣一想,如不拨银两似有不妥,望陛下明鉴。”
崇祯差点站起身。
钱钱钱,朕要有钱,还用得着装没看见吗?!
但他没站起身,保持着君王的威仪:“毕自严,你怎么看啦?”
“陛下,臣自掌管户部开始,亲自核查官田,裁夺虚报冒领、贪污侵吞,饶是如此仍无法凑出银子。”
毕自严想起这些事,就头痛不已。
崇祯怒了:“哼!户部每年所得区区五百二十万两。
你可知道,杨承应开的一个辽东银号,为了让人用他发行的纸钞,存银高达五百万两。
他的钱,从何而来?!”
毕自严被崇祯骂得抬不起头。
在杨承应还是金州镇总兵的时候,毕自严已经注意到。
但面对崇祯的质问,他不敢说一句实话。
杨承应几次从李朝获得几十万白银,和无法计算的粮食。
另外,杨承应还以明朝的身份,与倭国有大规模的贸易往来。
崇祯肯定震怒。
倒不是毕自严要保杨承应,而是自己家族也有一份在里面。
和毕自严意见相左的梁廷栋,也乖乖闭嘴。
原因和毕自严一样。
“臣以为,可以增加天下田赋,约为一百六十五万两。”
梁廷栋赶紧出主意。
“陛下,不妥啊。百姓已家家干净,朝廷只宜减免赋税,哪有添加一说。”
毕自严反对。
崇祯只问了一句,就让毕自严闭嘴:
“毕爱卿,你告诉朕,剿贼的钱从哪里来?”
穿越小说 www.kk169.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