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二百四十五章 秧歌狂欢(本章内容涉及秧歌民俗,没兴趣可以不订阅)

穿越小说推荐各位书友阅读:从平凡的世界开始当农民正文卷 第二百四十五章 秧歌狂欢(本章内容涉及秧歌民俗,没兴趣可以不订阅)
(穿越小说 www.kk169.org)    (该章部分内容涉及秧歌民俗,没兴趣可以不订阅)

    往年初一吃罢早饭,村里大喇叭就喊着社员们下地干活,来个“开门红”什么的。今年罐子村人们倒是彻底松懈下来,吃过饭后便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拜年。

    王满银同样如此,放下碗早早去村里转悠。

    兰花则没有外出,而是在家守着代销点。

    按照惯例,今天是代销点生意最火爆的时候。大部分碎娃们得了压岁钱,连一天都不要就花个净光。

    王满银在村里一直待到差不多中午,才晃晃悠悠返回。

    到家,兰花已经把饭做好。

    趁着中午太阳暖和,一家人也没有待在窑洞里,而是各自搬了把椅子坐在场畔上吃饭。靠墙圪崂里,两只猫咪眯着眼睛晒太阳。几只土鸡则围着主人们咯咯叫着,妄图讨些剩饭剩菜来填饱肚子。

    直到王满银连踢了两脚,才把这些家伙赶走。

    饭后没啥事儿,王幸从屋里翻出扑克牌,拉着家人玩抓老麻子的游戏。

    不到十分钟,三个小家伙又因为出牌的问题吵吵闹闹起来。

    王满银和兰花已经习惯了。三人要是哪天不吵两句,他们才觉得奇怪呢。

    不过,这就是生活。

    一日三餐,四季不愁,幸福简简单单,被揉碎在每一个普普通通的日子里。

    对王满银而言,非常珍惜。

    正月初二,罐子村秧歌队在负责人的王满囤带领下,开始挨家挨户排门子。

    这也是有讲究的……王满囤会提前登门询问主家,如果不愿意接待就不登门,同意了才让伞头带队。

    过年图个热闹吉利,没有哪家不愿意秧歌队登门,欢迎还来不及呢。

    都是一个村子的人,秧歌队没那么多讲究,成员随走随唱,喜欢的人也可以随时加入其中。

    先从村头开始排门子,王满银家自然是第一家。

    等王清明带着秧歌队到来时,场畔上已经围了一大群人。

    按照规矩,秧歌队要现在空场内绕行一圈,这叫跑场子。通俗讲就是让看热闹的人靠边站,留出表演场地。

    王满囤趁势点起一小挂鞭炮,噼里啪啦一阵爆响,锣鼓陡然一停。

    整个场面安静下来,看热闹的人全部止声,连那些碎娃们也不例外。

    接下来,是王清明发挥的时候。

    他清了清嗓子,挥动花伞开唱:“锣鼓一住便开言,老少爷们听周全。新年刚过第二天,秧歌来到代销点。一来大家闹联欢,二来给你拜个年。满银家是窑五间,西边垒个肥猪圈。这山看见那山高,崖顶生满灵芝草。门前一棵洋槐好,家里不缺大元宝。”

    唱完,花伞猛然往下一落。

    秧歌队众人齐齐重复:“门前一棵洋槐好,家里不缺大元宝。”

    对于闹秧歌的流程,王满银记忆里自然有的。而且昨天他专门问过村里的老人,所以大致路数不会搞错。

    王满银立刻敬神上过香,又在门口摆好桌子,放上瓜子、糖果、香烟,用来招待秧歌队众人。兰花和三个孩子则端着盘子,里边放上瓜子糖果,请看热闹的村里人吃。

    对于王清明的现编现唱能力,他再次真切见识到。

    短短一段唱词,基本将王满银干什么的,门前房顶长有什么说的一清二楚。当然这样的词如果放在几年前,绝对犯错误的。

    见王满银摆好礼,王清明又开始唱谢词:“一谢糖果,二谢烟,三谢满银待客周全。各位社员施一礼,锣鼓响动闹的欢。走前再来唱一段,老少爷们听我言。今天这个日子好,喜神财神进了院。一来喜,二来财,荣华富贵传万代……”

    唱过两段吉祥话,王满囤又带着秧歌队朝王秋生家走去。

    村里看热闹的众人急忙跟上,王满银家也不例外。

    王秋生夫妻俩连带几个孩子,同样开始忙着准备谢礼。

    秧歌队刚过深沟,就见王福长迎面急冲冲走过来。

    这老爷子忙着给生产队牲口喂草料,来的有点晚了。

    看到他,王清明又唱起来:“满脸的苦皱纹豁虫虫牙,喝口米汤也咬不下。偷吃了老君久炼的丹,就像驴驹在撒欢。”

    短短两句话,让王福长脸上乐开了花。

    到王秋生家院里,王清明又挥动花伞唱起来:“转罢一家又一家,这家窑上贴窗花。我问掌柜的什么花,喜上眉梢送到家……一对孝顺夫妻俩,善待瞎娘人人夸!”

    唱词同样把王秋生家院里布局交代的明明白白,还点明了王秋生夫妻的孝心。两口子伺候瞎眼老娘十多年,吃上从来没有亏过。尤其谢冬梅,更是帮着婆婆端屎端尿,从来没有在外人面前抱怨过一句。

    之前排练时,王满银还没觉得秧歌有这么大魅力。现在,他真切感受到了。

    眼瞅着快中午,才想起今天还要去老岳父家做客呢。

    万幸两个村子不远,一家子慌忙着急忙慌带上礼品,终于在十一点半前赶到。

    少安和润叶今天要去田福堂家,所以由少平帮着招待姐夫。

    直到年根,少平才坐客车返回双水村。

    他上大学不过短短一年时间,气质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举手投足间多出几分自信。

    孙家日子比原著里要好数倍,少平在学校的生活自然也轻松很多,不用再为吃穿发愁。

    只是因为大环境原因,他高中毕业后,仍然和润生一起返回村子教书。

    直到一年多前,高考恢复。

    之前上高中时,学校基本没上过主课,平时学生们除了读报纸就是参加劳动。下学后,孙少平倒读了不少书,但都是文学书籍。

    至于数理化,基本忘得一干二净。

    所以孙少平对于高考并没有太大信心,还是在姐夫的鼓励下重新拾起课本。

    王满银为了让小舅子能够考个好成绩,专程去黄原城里买来复习资料。

    少平也没有辜负这份期待,拼了一个多月时间,最后考出全县第十的好成绩,在石圪节公社引起很大轰动,甚至连白明川也亲自登门庆祝。

    对于这一点,少平心中自是感激不已,席间特意多敬了几杯酒。

    今年过年,很多社员都有些不适应。往年这个时候,村里已经开始派人外出做河工,要么开始忙着往田地里运粪挣工分。

    现在眼瞅着正月十五,罐子村大部分人仍然闲在村里。好像除了操练秧歌队,并没有其他什么正事儿。

    不过对村民们来说,附近几个村子的秧歌队来罐子村“打彩门”、“转九曲”,的确是头等大事儿。

    正月十五中午刚吃过饭,王满囤便喊了村里十几号劳力在村口搭建彩门。

    彩门整体用木棍和绳子捆扎而成,呈“门”字形状,上边绑满松柏树枝,顶上插有各色彩旗,再刮上两盏红灯笼,看起来特别喜庆。

    第一道彩门布置完成,接下来众人又在在村中设置了第二道彩门。大队部前空场是秧歌队的表扬场地,则要设置第三道门。

    这个同样有讲究的,称为闯三关。

    等外村秧歌队来时,做客的伞头要在三道门前接受本村伞头的考验。方式就是进行问答对唱,答对了才能进村。

    两个伞头对唱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天文、地理、神话、历史、时事等等。可以说无所不问,无所不答。

    如果答不上来,那将丢了全村人的脸面。

    所以闯三关非常考验伞头应变能力和知识储备,不是一般人可以担任的。

    当然过年图个喜庆,人家毕竟是来做客的,没有哪个伞头真正刁难人。

    眼瞅着距离约定时间不远,王满囤便指挥着罐子村秧歌队在距离彩门不远处摆开阵势等待。

    至于王秋生家毛蛋和王俊海,则守在村外等待着。

    他们是秧歌队的探马,主要负责传递村外来人的消息,此刻身上都绑着竹马,身份一目了然。

    王满银同样站在秧歌队前面,和王延强并列。

    两人身形差不多高,穿着崭新的武士服装,头扎英雄巾。

    整个造型孔武威猛,可惜身前同样绑着竹马,又多了几分喜意和搞笑。

    两人现在扮演的是军中先行官,相当于先头部队的首领。

    实际上,秧歌脱胎于古代行军打仗阵图,每一个角色都有特殊的意义。

    他们两人身后的王富年头上则带着官帽,属于军中的“驿丞官”。另外还有手持太阳图案牌子的“日照官”,月牙图案的月照官,以及拿着虎头牌的秧歌队成员。

    很快,双水村的秧歌队就见到两名探马。

    远远地,田五的声音传来:“正在途中把路行,忽听传来马蹄声,进的前去观分明,原是府上通讯兵。探马将军好威风,身着银甲挎刀弓,好像当年赵子龙,又如神兵下凡尘。探马将军前面站,深感远迎受风寒,调转马头把城还,报予贵府把秧歌看。”

    这人的确有一把好嗓子,声音洪亮。即使没有话筒和音响加持,也极具有穿透力。相隔二三十米远,却让众人听得清清楚楚。

    等对方唱完,毛蛋和王俊海立刻转身返回,大声吆喝着汇报。

    王满银和王延强呼应后,快步到彩门前站立。

    等田五带队抵达近前,再次唱起秧歌:“两匹宝马彩前停,日行万里为先行。送接军机传实情,精忠报国献丹心……”

    接着日照官、驿城官、虎头牌等一一出现,田五同样要根据出场顺序编唱对应的秧歌。

    一套程序走完,驿丞官王富贵才喊道:“打开城门,问明原情,接迎进城……”

    说完,转身退下。

    之前这些只算开胃菜,接下来才真正进入秧歌对唱。

    这也是大家最期待的最热闹场面。

    这一刻,双方似乎齐齐踏入战场。

    锣鼓响彻连天,唢呐声你来我往,战火正式拉开。

    不但罐子村男女老少聚集在彩门周围空地看热闹,连双水村很多人也赶来了。有些为了看清楚,特意爬到路边大树上。

    王幸王磊看到外公一家子,使劲挥着手大喊。

    双方似乎约定好的,锣鼓声戛然而止,整个场面顿时静下来。

    所有人伸长脖子,密切注视着场中。

    王清明挥动花伞上前,率先开唱欢迎词:“锣鼓敲,鞭炮鸣,头道彩门待亲朋哩。秧歌队伍来欢迎,赵子龙拜见刘长兄。”

    唱完,迈步后撤。

    田五则点名来意,口中唱到:“山丹丹开花山里红,请帖飞来传友情。抬头来在彩门前,好似唐僧来取经……”

    双方你来我往,引得周围看热闹的纷纷大声叫好。

    头道门只是开胃小菜,对唱几个回合后,王清明让开道路,让双水村秧歌队进入村里。

    接着在二道、三道彩门前,两人继续对唱。

    依然是王清明负责发问:“什么人起义反河南?什么人定计烧战船?什么人雪夜上梁山?什么人断清潘杨案?”

    短短几句唱词,就涉及四个历史典故。如果伞头没有相关知识储备,一时真回答不上来。

    不过田五没有打结,回答的非常顺畅。

    “李自成起义反河南,诸葛亮定计烧战船。林冲他雪夜上梁山,寇准断清这潘杨案。”

    “什么人十二走南阳?什么人十二问宰相?什么人十二把孟州闯?什么人十二告冤状……”

    打完彩门,对唱结束,王清明才把双水村的秧歌队迎进表演场地内。接着双方还要对唱互相敬酒酬礼,问清双水村秧歌队的人数,方便晚上安排食宿。

    之后,双水村秧歌队开始正式表演。大场子、小场子、搬水船、放竹马、跑毛驴……惹得众人纷纷拍手叫好。

    安顿好双水村众人,罐子村秧歌队继续迎接其他村子秧歌队到来。

    罐子村的头号大厨王寿长此刻同样忙的热火朝天,早早带人在大队部里支起大锅做饭。

    一次招待上百号人吃饭,人手少了根本忙不过来。

    所以村里有空闲的婆姨都需要过去帮忙,兰花也不例外。

    王满银两口子下午都分配有任务,根本没有时间招呼老岳父一家。

    他们特意交代过石头和王幸,一定留外公外婆在家吃饭,不要来回跑腿。

    吃过晚饭,各村秧歌队还要转九曲。

    一番表演下来,差不多要折腾到半夜。

    不过对于受苦人来说,根本不算什么。

    大家整年没明没黑挣工分劳动,好不容易有热闹可看,熬夜又算得了什么。

    “九曲阵”同样脱胎于军阵,相传由姜子牙流传下来的。罐子村九曲阵也是白天已经建好的,地点就在村外麦场上。

    那片地方平坦,而且空间大,正适合转九曲。

    整个九曲阵用高粱杆围成,横竖各十九行,共三百六十一盏灯。进出门用四根高粱秆扎起一道入口门,暗应三百六十五天,象征着来年天天红红火火。

    灯盏则用萝卜洋芋挖成,粗棉线做灯芯捻子,里边倒油点燃。

    黄土高原人常说:“转了九曲阵,活到九十九”。所以在大家眼里,转九曲不但可以让日子红火,还能够消灾祈福。

    所以此刻不但罐子村聚集在阵外,连双水村、石圪节村也有不少人过来。

    在一片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九曲阵点燃,整个麦场一片通明。

    锣鼓声声,由双水村秧歌队领头,其余秧歌队紧随其后,带领着大家缓缓进入九曲阵内。

    每经一阵,伞头都要唱出相应的秧歌。

    远远望去,灯火通明,仿佛九天星河坠入人间……

    又宛如,盛世的大幕即将开启。

    今晚,绝对属于罐子村人的高光时刻。

    (本章完)

    穿越小说 www.kk169.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从平凡的世界开始当农民》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从平凡的世界开始当农民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从平凡的世界开始当农民》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