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含糊八九件,人情遮盖三两分 442章 堡垒都是从内部攻克的(上)

穿越小说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大明英华世事含糊八九件,人情遮盖三两分 442章 堡垒都是从内部攻克的(上)
(穿越小说 www.kk169.org)    「老黄,那个姓魏的阉官,怎么还赖着,什么时候回北京去?」

    洛阳,福王府中,三十八岁的朱常洵,懒洋洋地对自己的属官发问。

    福王府长史黄秉石,即使已经接替前任长史,担任了三年的福王府最高级别行政文官,仍无法接受床榻上那位二百来斤的亲王对自己的称呼。

    「殿下,请呼臣的官职。」

    「啊?噢,黄长史。」福王朱常洵倒也没着恼儿,说改口就改口。

    郑贵妃在京中彻底失势后,曾让一个叫卢九德的太监,去凤阳守皇陵前,辗转到洛阳,见了一面朱常洵,叮嘱他,今时不同往日,务必对朝廷派给王府的文臣礼待有加,在洛阳做个太太平平、财大气粗的逍遥王爷,就好。

    卢九德是朱常洵儿时的大伴,卢伴伴的话,朱常洵肯听,只是,以他那糊满猪油的脑子,总是记不住。

    眼前这个进士出身、老学究一样的黄秉石,每回听到朱常洵像称呼手下爪牙头子或者内府管家似地喊他,就会把苦瓜脸挂下来。

    朱常洵不觉得这是个多大的事儿,他的人生认知始终是,得罪人有啥有大不了的,皇帝父亲和贵妃母亲,把全天下都得罪了,自己不还是在这中州古都,富可敌国地做着藩王么?

    黄秉石得到了一个王府长史应有的尊严,又管理一下自己的表情,肃然道:「殿下,魏公公,是有公务在身,不是驻留此地扰民。」

    「知道,不就是替我侄儿选太子妃么,」朱常洵不以为然道,「所以才蹊跷么不是,河南地界的秀女,不应该送到开封去让他挑么,他蹲在洛阳算咋回事儿?朝廷一选秀女,十三至十六岁女子的婚丧嫁娶即刻中止,连乐舞歌姬都不许招了,凭啥我侄儿大婚,我要做一年的和尚啊?」

    黄秉石闻言,心里的火器噌地又窜上来了。

    这哪像堂堂亲王该出口的话。

    准定又是府里那些只想着媚上牟利的乌合之众的「功劳」。

    「请殿下慎言。」黄秉石窝火了片刻,也只能冒出这么几个字。

    朱常洵仍是混不吝地嗤笑一声,仰靠回锦榻上。

    他实在太胖了,坐一会儿就觉得累,平时就连看戏也是躺着的,今日与黄长史说话,能正儿八经地坐一会儿,已是给足大明文官脸子了。

    躺平的朱常洵,对黄秉石道:「黄长史,你去问问魏忠贤,再过一个月,他可以带着那些选好的姑娘,离开洛阳了吧?」

    黄秉石出了王府,回身看看这一座座糜费朝廷四十万两白银的殿阁楼台,耳边又响起福王那句「凭啥我这个叔叔要做一年和尚」的话。

    黄秉石苦笑。

    是啊,连一国最根本的盐政,都可以随心所欲搅乱的福王殿下,国朝的选秀女制度在他眼里,又算得了什么祖宗家法。

    淮盐盐引一千三百份,每引能换淮盐三百斤,这每年四十万斤的盐,是先帝在的时候,逼着朝廷白送给福王的。

    可是洛阳远近,一直来吃的,都是河东盐,而且河东盐换的银子,大部分是供北地军饷的。

    福王的爪牙们为了倾销淮盐,禁止商户们出售河东盐,见到了便打,洛阳知府在万历爷时上奏多次也没用,气得差点挂靴。

    初到王府的黄秉石,也没少劝谏福王,福王只一句话:「军饷,是朝廷户部该想的事儿,与孤何干?」

    黄秉石实在想不通,不停地囤银子,不停地睡不同的华屋,不停地享用不同的女色,真的是一种福气吗?

    堂堂龙脉,国之宗藩,难道一份流芳百世的「贤王」之名,不比酒色财气重要得多?

    此际,黄秉石边走边思忖。

    往来的下僚

    差役们,见到身穿官袍的他,都会立即恭敬行礼。

    但黄秉石只觉得说不出的窝囊与孤独。

    放眼王府内外,能与他这个孔门子弟心意相通的,能有几人?

    或许,只有一个——福王的亲家,朱常洵长子朱由崧的岳父,黄奇瑞。

    两年前,朝廷也是派魏忠贤来洛阳,当时是要钱,开口不过也就十万两,福王却只肯出六成。黄奇瑞就与黄秉石一同劝福王,老牌宗藩的鲁王府,历年将产煤换的银子,进献一部分给户部,都好几万两,又带头清地,掏出去万两田租,福王实不应该在区区五万两银子上较劲。

    熟料朱常洵一听提山东,更来劲了,叫嚣说自己那四千顷被划在山东的封地,总以荒年为由交不上田租,搞不好就是鲁藩被新皇帝朱常洛当枪使,故意给他福王下绊子。黄奇瑞听亲家这毫无道理的迁怒,无可奈何,只得暗地里向黄秉石表达心迹,希望黄秉石好好教授自己的女婿:德昌王朱由崧。

    黄秉石回到王府长史的值房,仍忆起这些往事,心情烦闷地处理了些杂务,看看已过申时,正想着去找黄奇瑞下几盘棋,书吏送上拜帖。

    朝廷来的魏公公,请他叙话。

    ……

    洛阳官驿。

    魏忠贤乐呵呵地请黄秉石落座,吩咐小火者把礼物拿出来。

    接过长长的木质画匣,摆在桌面上后,魏忠贤搓搓手道:「啊呀,黄长史,咱家是个粗人,怕不懂规矩毁了画,要不,还是黄公来开匣子?」

    黄秉石片刻前已听魏忠贤说,这是当今太子与信王的师傅,听闻他们黄家曾请董其昌去给家乡士子们论文论画,特意去董公处求了一幅寒梅傲霜图,让正好在洛阳的魏忠贤转交。

    黄秉石来到洛阳上任后,仍从春闱回来的考生们中,打听京中时讯,晓得魏忠贤说的「师傅」是个妇人,姓郑,最新的动向是,成了个四品新衙门的堂官,主要是给朝廷巡视关外和上奏建言,和御史言官们又像又不像。

    但自己与这妇人浑无交情,她送自己这画作甚?

    董其昌的要价,他们士林圈又不是不晓得,若不让徒弟们代笔,请一张画,千两银子起步。

    黄秉石小心地展开董其昌的真迹、观览一番后,终还是直言相问:「魏公公,郑夫人,为何送如此厚礼给在下?」

    「嘿,黄公莫要奇怪,」魏忠贤笑道,「郑寺卿她一直是这个脾性,特别敬重心忧社稷的士大夫。」穿越小说 www.kk169.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明英华》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明英华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明英华》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