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一百五十七章 弹劾的艺术(三)

穿越小说推荐各位书友阅读:纵横诸朝,吐槽皇帝竟然这个样正文卷 第一百五十七章 弹劾的艺术(三)
(穿越小说 www.kk169.org)    “范仲淹的确不是一个什么心怀诡谲的奸佞之辈,但他更加的不是傻子。

    在任何时代,口舌都是一件很有力度的武器,口舌之利更是很多人晋升的重要工具。

    范仲淹心中有着绝对的抱负,想要成为一个真正改变这个世界的人。

    而如果想要改变这个世界,自然是不能靠着嘴巴,也自然是不能不靠着嘴巴。

    范仲淹需要有地位,而在和平年代,他如果想要地位,那么就需要脑子。

    在吕夷简执掌大权的时候,他悍然出手,为天下士子官员鸣不平,这仅仅是冲动?

    既然是冲动,为何这一次他要用如此近乎于“戏弄”的办法来弹劾此事,而非是用堂堂正正的办法去做?

    毕竟,面对当年权倾天下的刘娥已经刚刚掌权的赵祯,他都是直言敢谏,反倒是吕夷简这里他开始改变自己的方式了?

    其实,我们要仔细的看这件事情,不难发现他范仲淹在里面的算计。

    吕夷简能够得到权力这到底是付出了多少努力,又有多大的本事暂且不说。

    我们只说他这么做的后果是什么。

    宋仁宗赵祯,他的确是一个很仁慈的皇帝,这毋庸置疑。

    甚至在仁慈的方向他都已经趋近于软弱了。

    但说到底赵祯也不是傻子。

    范仲淹第二次是因为什么被贬斥的难不成他自己忘记了,说到底不就是因为赵祯迫切的想要收回这朝堂的权利,然后清理后派的时候和对方冲突了么?

    那么,当年太后刘娥权利过重让赵祯不舒服,吕夷简如今也在一步一步的将权利握在了手中,甚至让赵祯没有办法的时候,他就舒服?

    我们不可否认吕夷简在赵宋这个王朝里面他的确也算得上是一名名相。

    作为太子太师吕蒙正之侄,大理寺丞吕蒙亨之子,吕夷简也算是名门出身了,在赵祯内忧外患的时候站了出来,他也是临危受命。

    可吕夷简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正式拜相的时候,正是那刘娥刘太后临朝称制的时候,可以说他本身就是后派。

    之后刘太后去世之后,他提出来的正朝纲、塞邪径、禁货贿、辨佞壬、绝女谒,疏近习、罢力役还有节冗费这八条规劝也是中规中矩,颇有意思。

    但这提出来了不代表他能够办成。

    他这一生呢,任用范仲淹用兵西夏,派名臣出使辽邦,与两国达成和议,保证了赵祯的平稳过渡正式掌权。

    但同样也是一个十分有权术的家伙。

    在和谈上面不断的让步,导致了岁输银两、锦帛过巨,进一步为后面压垮北宋的财政提供了充分的素材。

    除此之外,在用人上欧阳修对吕夷简的评价很是粗暴。

    “二十年间坏了天下。其在位之日,专夺国权,胁制中外,人皆畏之”

    而宋史之中也很是含蓄,于天下事屈伸舒卷、动有操术。

    说他一声半权相这个东西不为过,至于为什么是半?

    因为他的确是没有能力和赵祯叫板,而赵祯也保持着可以罢免他的能力。

    但为什么有要说是权相,因为他的确是在执政期间十分的凶狠,对于反对的声音下手十分的猛烈不说,这任人唯亲和暗地里的很多手段,他也是跑不了的。

    这种人,赵祯用他是因为没有办法,他需要这么一个人抗住大量的压力给他更多的时间。

    但赵祯不会真正的用他,就算是吕夷简不死,他也不会一直坚挺的站在那个位置之上。

    而范仲淹正是看中了这一点,这才用了这种仕林之中更加容易接受,也更加喜欢的方式弹劾了那吕夷简,让大多数的官员士大夫对他有了十足的好感。

    甚至于当初还是青年的欧阳修等人,更是直接将他奉为偶像,唯命是从!

    所以在这件事情发生之后,范仲淹完成了自己三部曲的最后一步,他的声望达到了无可匹敌的巅峰了。

    而第四次起复的时候,他就已经是,陕西都转运使,陕西经略安抚副使,龙图阁直学士,兼知延州!

    俗称,身穿紫袍的顶级官员了。

    所以从这三个人的过程和结果你就能够看到这喷子,或者说怼人,弹劾的境界了。

    最下等就是代表着绝大多数喷子,甚至包括你我的陆游,越权且无人得利。

    中等便是包拯的在其位谋其职,也就是那些让人敬服的公司高管,他们俗称对事不对人。

    这种人,我们也不是没有见过,或者说也有不少人在我们的周围。

    这种人或许就是我们的目标了。

    至于最上等,那便是讲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和这大局放在一起,将权谋和口舌相结合。

    这种人从古至今基本上也都活跃在仕途之中,同时这种人也是真的需要我们去学习和敬仰的存在了。

    到这个时候,我们再说最后一个人,苏轼。

    至于为什么将他拿出来,倒不是说他苏轼的怼人有多么的特殊,也不是说他苏轼在这方面有什么让人惊艳的地方。

    因为他真的是一个例外,这个例外让他在闻风奏事的宋朝都差点没了性命啊。

    相比较于其他人,这个人在这方面的经历其实才更加的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

    首先,苏轼怼人弹劾的能力绝对是属于下品的存在,他和陆游基本上就算在同一档了。

    那不但没有人从中得到利益,最扯淡的是他还越权!他就是那种楞喷的。

    可为什么同样都是楞喷,他比陆游都要凄惨,还凄惨那么多?

    这就要说到他的身份了。

    陆游虽然也是宋朝的名人了,而且还是很出名的那种。

    但是他的这种出名好苏轼是完全不同的。

    陆游的名在于身后,而苏轼的强已经可以和李白并列了,作为宋朝大文豪,一等一的存在。

    宋朝的苏轼在文坛的地位毫无疑问可以说是两千年来中,唯一一个可以和唐朝李白相对抗的存在了。

    而他苏轼怼人的技术就很厉害了,他直接写诗去讽刺了当朝的皇帝宋神宗。

    这就是他取祸的根源。

    为什么他写一首诗就成了这个样子?难不成这大宋写诗还不对了?

    写诗当然可以,但是你苏轼这么写诗你可就不行!

    要知道苏轼写诗和苏轼写奏疏是完全不一样的。

    说的直白点,不管是谁的奏疏全部都是会放在皇家和官方的档案馆里面的,这些东西是在修史书的时候才会看一看,但是基本上不会放入正牌史书之中的。

    就算是放进去了也没有关系,因为普通老百姓没有人会看。

    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谁闲的没事儿抱着史书看个没完?

    那些营销号他看么?

    他也不看!

    所以你写奏疏这件事情就是关上门你们内部的问题了,你讽刺也好,你弹劾也好,哪怕是你也喷宋神宗满脸吐沫星子,那也就这个样了。

    可是你苏大文豪写了诗,那叫一个朗朗上口,那是一个千古传诵。

    你今天写出来,明天就传遍了全城,不到三天就会传到州府县城,甚至村落之中。

    最多一年就能够传遍天下那也不为过啊。

    这玩意就和现在的顶流明星爆瓜一样,虽然速度上有所不同,但同样是会让天下皆知的事情。

    不要觉得这是夸张,想想那个叫做汪伦的家伙,他是干嘛的到现在也没人闹明白呢。

    就一首《赠汪伦》就让他天下闻名不说,你问问现在的人,唐玄宗下面和上面的那个皇帝叫啥看看有多少人知道。

    你再问问,唐朝有个叫做汪伦的你听过没?

    有李白的前车之鉴,你乌台诗案上面,这一首诗直接就把皇帝给挂在那里了,谁知道会不会和汪伦一样被传唱个几百上千年的。

    甚至还会传唱下去。

    苏轼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

    如果你已经是一个很有名气的人了,那么你的言行举止就一定要做到谨言慎行,不是因为你失去了言论自由。

    而是因为你的一言一行都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

    郑碧如我们在谈论的永远是青史留名的那些人,一个百姓在自家炕头上任凭他怎么吹牛逼也造不成多大的影响。

    便是当年那清大兴文字狱的时候,也不过就是一家之祸罢了。

    或许我们会觉得现在的名人日后恐怕也没有那留名青史的手段,可莫要忘记在这个疯狂的时代之中,信息传递的速度可以说是亘古未有。

    热度和流量更是成为了一个可以量化甚至利益数字化的存在。

    在这种情况下,普通之家甚至可以造成一时之轰动,更何况名声在外之人?

    正所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没有人不想风光无限,最起码所有人都曾经有过这样的一个梦的存在。

    在这个道路之中,我们要走的不仅仅是自己的能力,自己的权谋,自己的财富,更是要有自己的品德和言行。

    因为前者决定了我们能够走多久,后者决定了这个世道让不让我们走下去。

    两条腿缺一不可。

    所以说,相比较于范仲淹,包拯,陆游他们三个人在手段上对我们的触动,苏轼这个倒霉蛋儿才更加的适应这个时代。

    他就相当于一个大宋的顶尖儿大V,然后公然发表了一篇文章。

    这文章暂且不论对与错,他毫不顾忌的写出来了,这就不是一个想要解决问题的路子。

    当然,在说了他们四个人之外,其实也有另外的一种说法,那就是如过苏轼和陆游在宋仁宗时期的话,或许结果会与众不同。

    但其实我给人觉得,就他们两个人的这个性格。

    他们就算是有所区别,也不过是晚年不至于挨饿罢了。

    毕竟他们的问题不在于自己所处的时代是不是宋仁宗的时代,而是因为他们所做的事情简直就像是一个莽夫。

    他们有着满腔热血,这无可厚非。

    但是他们的才华却是支撑不了他们的热血忠心,所以他们最好的方式并非是改过自己的性格或者是闭口无言。

    他们最欠缺的是一个完全折服他们的领导。

    而宋仁宗.....啊,那可是“仁”宗啊!

    对于一个谏臣来说,他们的顶头上司,也就是皇帝可以说是十分重要的了。

    毕竟一个皇帝的度量是决定了谏臣的顶峰位置的存在,可对于谏臣来说,皇帝仅仅是一个需要有度量的人么?

    首先我们要知道,这历史上最好的谏臣是谁?

    毫无疑问,因为是魏征。

    那唐太宗和宋仁宗两个人,谁更加的有度量,谁更加的仁慈?

    这个问题这还用说?

    就李二那玩意,他回过闷来的时候那叫大肚能容,他脑子抽抽的时候那玩意就是个小肚鸡肠也不为过。

    就单纯以臣子的角度看皇帝, 在这方面李世民纵然算得上是真正的千古一帝,那也真的比不上赵祯的仁慈。

    毕竟在庙号上面,那赵祯还真的是第一个用上仁宗这个称呼的人了。

    而且从他开始往后走,这仁宗两个字也算是成为了一个香饽饽了。

    元仁宗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明仁宗朱高炽,清仁宗嘉庆皇帝爱新觉罗·颙琰。

    就这几位你看一看,他们其实也是很有共性的。

    为人宽厚,崇尚节俭,在位期间内外基本上都算是太平的,加上崇尚儒学。

    但是你换一个角度来看,那就是他们实际的功绩吧...总是有那么一点点的....

    同样你也凭良心说话,在封建王朝的体系之中,一个皇帝做到了不奢靡,不折腾,内外基本稳定的状态,这已经算是压服了八成的同行了。

    但同样有一说一,他们的庙号可是仁啊。

    就算是不说慈不掌兵,义不掌财,就说这群人,愣是让人将“仁”作为了他的第一评价。

    你自己想一想他们能够有多大的出息?

    就那些前辈后辈,不说秦始皇这个独特的。

    那太祖,太宗,文,景,神,武,宣等等等等。

    作为仁为第一属性的赵祯来说,他实在是有点很难评价的。

    总体来说就是。

    说他无能,这大哥是真的无能,可说他是个好皇帝吧,他也真的是个好皇帝。”

    喜欢纵横诸朝,吐槽皇帝竟然这个样请大家收藏:()纵横诸朝,吐槽皇帝竟然这个样更新速度最快。

    穿越小说 www.kk169.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纵横诸朝,吐槽皇帝竟然这个样》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纵横诸朝,吐槽皇帝竟然这个样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纵横诸朝,吐槽皇帝竟然这个样》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