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九百四十四章 改变世界的电报
穿越小说推荐各位书友阅读:老子就是要当皇帝正文卷 第九百四十四章 改变世界的电报
(穿越小说 www.kk169.org) 信息传递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困扰着华夏王朝的重大问题。
为了解决信息传递问题,人们使用过诸多不同方法,比如鸽子,烽火台,邮驿体系等。
其中的邮驿体系经过千年发展后,在华夏地区里的发展更是达到了比较成熟的程度。
进入大楚帝国时代后,基于公文传递以及军事信息传递的需求,大楚帝国的邮驿体系更是发展到了巅峰造极的程度。
尤其是火车以及轮船出现后,大楚帝国的驿站体系也开始依托更加便捷的交通迅速发展。
而且大楚帝国的邮政体系,并不仅仅是用来传递公文以及军情的,因为大楚帝国的邮政体系太过庞大,纯官办官用的话成本太高,为了降低成本,从一开始大楚帝国的官办邮政体系就是接受民间寄信、寄物业务并收取一定的费用。
后来又发展出来了汇款业务,进一步增加了邮政体系的营业收入,得以填补庞大的邮政体系的成本开支。
大楚帝国的邮政体系,可以说已经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几乎遍布全球,在所有的大楚帝国控制区里,包括本土,海外直辖领地以及海外殖民地,间接控制的土著国家里都设有驿站。
包括帝国刚控制不久的欧洲地区,如今都已经设立了超过两百多个驿站,广泛分布控制区内各地。
但是即便如此,大楚帝国的信息传递依旧非常不方便且缓慢……而这对于一个全球性帝国而言是致命的!
例如欧洲那边出现什么紧急事务的话,本土金陵方面大约需要一个半月左右的时间才能够得知相关的消息。
这是建立在一路都用海军的快速通讯舰一路狂飙,中途只在有限的港口里补给煤炭和淡水以及其他物资,不做任何不必要停留的情况下才能够达到的水准。
而这种情况暂时来说还没有出现过,因为成本太高,除非欧洲那边的驻军直接造反,或者外星人打过来了,要不然海军才不会这么干呢。
海军的快速通讯舰,往往都是经停沿途的大型港口,并在经停的收发信件公文,其速度虽然比寻常商船更快,但是也不可能真的一路狂飙……就现在大楚帝国的蒸汽机技术水准,真让船只开着蒸汽机一路连续狂飙三万公里……跑完都得大修了。
就和战舰不可能长时间维持最大航速一样,快速通讯舰也一样,大部分航行时间为了节省煤炭,降低蒸汽机的故障,还是采用风帆和蒸汽机动力并用的模式,跨洋航行跑起来能够达到平均十六节左右就已经很不错了。
不过即便如此,对比纯风帆船只也有极大的优势。
纯风帆船只里跑得比较快的飞剪船,尽管很顺利的情况下也能够跑到平均十六节的航速,但是这是在洋流以及风向都非常适合的情况下,有时候明明直接横穿某片海域距离要缩短很多,但是也不能这么做,因为中间的海域没有洋流以及风,这船只进去了怕是要出不来,或者进去了速度也是慢吞吞的。
但是大楚帝国的蒸汽船只不用太考虑这些问题,可以依赖蒸汽机直接横跨所有海域,以缩短距离。
正所谓能用风帆就用风帆,用不了就用蒸汽机。
比如新加坡到南非的航线,对于传统风帆船只而言,想要横跨印度洋,只能一路沿着海岸线走,从新加坡出发,然后沿着孟加拉海的海岸线走,再绕过印度半岛,又前往阿拉海域的海岸线,最后又要沿着非洲东海岸一路南下,最终才能抵达南非。
但是大楚帝国的大吨位蒸汽船只不用这么麻烦,完全可以直接从新加坡出发,横渡印度洋后抵达锡兰岛,经停补给后继续横穿印度洋,然后直奔南非而去。
相对比起来,能够节省好几千公里的航程呢。
然而拥有蒸汽船只的大楚帝国,在超远距离的信息传递上,所需要的时间也是按月来计算的。
别说海外了,就算是本土的信息传递所需要的时间也要很久,比如帝国在最西边的战略支撑点城市西海城,这地方位于乌拉尔山脉东南,里海东北部沿岸,乌拉尔河河口的西海城(哈萨克阿特劳)……这破地方距离帝国腹地金陵城可远着呢,直线距离就足足有五千八百公里!
早些年还没有铁路的时候,西海城的信息传递到金陵城里,哪怕是一路有驿站体系支撑,但是也需要好几个月的时间。
很多时候,西海城前线的楚军和俄罗斯人打了一仗后,金陵城那边的罗志学都是三四个月后才知道相关消息的。
等到铁路陆续向西延伸,先是建成了金陵城到长安的铁路,然后又建成了长安到伊宁的西北铁路段,最后又建成了伊宁到西海城的中亚铁路段。
最终在承顺三十七年的时候,大楚帝国里最长的一条铁路干线建成完工,东起江北省海宁港,西至两河省西海城,全长六千五百多公里,连接了一系列重要城市和地区。
当铁路修到西海城后,来自西海城的军事消息也能够顺着火车一路快速传递,倒是速度加快了不少,但是基本也需要二十天左右。
毕竟如此漫长的路程,不可能专门派一节火车专门送一封信不是,信件都是随着沿途的长途列车一路东行的,沿途往往还需要换乘不少火车。
而火车也不是一直都能跑的,需要在途经站点里上下客,补充煤炭淡水,而且夜间也基本不走……没错,这年头的火车晚上出于安全考虑一般不跑,除非是极其特殊的情况,比如应急需求以及军事需要。
大规模夜间行车的情况,目前开始只发生在几次的大规模军事长途奔袭演习当中出现过。
因此火车的长途运行速度,还真心不如高速客轮。
高速客轮现在往往能够达到十六节甚至十八节,比军舰跑的还快……而且是日夜不停的航行。
除了不能上岸,这年头的长途运输,尤其是超长途运输,海运不管是在速度上还是成本上,都完爆火车!
西海城的信息能够在二十多天里抵达金陵城,这种速度放在传统时代里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但是即便如此还是不够。
如此长的信息交换间隔,中间会出现太多的变故,帝国中枢对帝国边陲地区的掌控力度也会受到极大的限制。
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罗志学知道该怎么去解决!
毫无疑问,解决的方法很简单,甚至后世的任何一个具备基本常识的人都会脱口而出:电报!
罗志学自然也不会例外,实际上他很早就开始指示皇家理工学院内进行电磁学的相关理论研究呢。
要想搞电报,前期是得先搞定电磁学的一些研究,连电磁学都搞不懂还怎么研究电报啊?
而经过持续二三十年的基础理论研究,以皇家理工学院为核心的诸多学者们,也算是初步建立并完善了电磁学方面的学科体系,尽管这个体系用后世的目光去看还很原始,但是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了这些基础理论支撑就能够搞出来电报了。
承顺三十八年初,大楚帝国皇家理工学院里进行了人类历史上首次电报试验,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尽管当初的这条试验电报线路不过只有数百长,而且因为采用大量市面上都没有出新过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导致成本积极高昂,并且短时间内无法量产。
但是其意义却是重大的,影响更是重大的!
有线电报试验成功后,罗志学亲自做出指示投投入足够的资源,进一步完善电报的技术,继续进行技术攻关以达到量产化。
在罗志学的鼎力支持下,承顺三十八年冬天,皇家理工学院进行了第二次的测试,试验线路增加到了十二公里,并且应用了信息编码,得以方便的发送并接收信息。
承顺三十九年,随着相关技术的量产化工作获得了进展,尤其是电池,发电机相关技术的量产化突破,更是直接为大楚帝国的电报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一期间,为了继续展开试验,也是为了进行前期应用的探索。
以皇家理工学院为主导,铺设了金陵城到当涂工业区的有限电报线路,电报线路沿着铁路线铺设,全长六十多公里……这个过程不仅仅是进行理论试验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探索大规模应用。
因此也不可能和之前的两次试验那样,不顾成本的硬搞……必须严格控制各类成本,比如所有零部件都必须采用可以量产化的产品,不能和之前一样,要什么零件的话,一票高级工程师直接在实验室手搓……
如此一来,金陵城到当涂的试验线路建设,其遇到的困难比第一次手搓试验线路的时候还要更多,更难解决。
这一过程里,说是建设试验线路,但是大部分的时间和经费实际上都是用来解决各种零部件的量产难题去了。
尽管磕磕碰碰,但是有皇家理工学院这家大楚帝国里科研能力最强悍的研究机构打底,又有工业部内的诸多下属大型企业配合研发,最终总算是搞成了。
承顺四十一年正月二十六日,金陵城到当涂工业区的试验电报线路建成,并顺利完成了测试。
听闻这个消息后,罗志学在第二天就前往设立在西郊火车站内的试验电报站进行视察。
这一次算是突然视察,搞的铁路总公司的人还以为出了什么事呢,结果一问,得和他们自己没啥关系,天子是来视察电报建设的。
只是因为铺设金陵城到当涂工业区试验电报线路的时候,为了降低施工成本,线路是直接沿着铁路线进行铺设的,因为是试验线路的缘故,两端的电报站就临时设立在火车站里。
罗志学带着一群人前往西郊火车站后看到了电报机,这电报机乍一看非常的原始简陋,但是罗志学并不太在乎这些外观上的东西,只要好用就行了。
很快,工程师们就当着罗志学的面进行了电报收发测试,当罗志学看着手中的电报译文后,连续说了两声的好!
一旁更是有臣子恭维:“恭喜陛下,有电报这等一息千里的通讯神奇,帝国万里疆域无忧亦!”
罗志学重视电报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而电报出现也有两年了,对于电报的作用也没有藏着掖着,很多人都知道。
帝国高层官员们更是清楚这玩意的好处。
试想一下,外头有点啥事,发一封电报金陵城这边当天就知道了,然后金陵方面做出决策再通过电报传递给地方,这一来一回的信息传递甚至可以说跨越了距离。
其带来的军事战略作用是巨大的。
而且不仅仅是军事上能够用到,在行政上也能够用上,一些紧急行政事务都能够直接通过电报进行紧急交流,不用和以往一样用什么五百里加急!
同时电报在商业上的作用也是巨大的,商业信息在很多时候都是代表着金钱,便捷的信息能够让企业更快的做出反应并迅速调整。
乃至普通人也有巨大的需求,尤其是当代楚国人随着工业发展,出现了很多外出务工的人,这些人和家人的通讯现在只能依托邮政体系的信件进行交流,这普通信件的传递速度可是非常慢的,远不如公文以及军情。
距离远一些的话,写一封信过去,家里人几个月后才收到那都是很常见的事。
所以电报这东西,不管是对国还是对民,好处都非常明显,并且有着庞大的需求。
电报,是能够改变世界的!
而这些情况,哪怕是普通人都能够看的出来,更别说帝国的精英阶层了。
金陵城和当涂工业区之间的试验电报线路的成功建成并试验,这让帝国高层看到了大规模建设电报线路后所带来的诸多好处。
返回宫内的罗志学,在第二天就召见了电报研究项目的相关负责人员,询问、探讨大规模推广建设电报线路的可行性。
得到了皇家理工学院方面诸多技术专家的肯定答案后,罗志学又召见了交通部、铁路总公司、皇家理工学院、工业部乃至军方等相关人员以及部分企业负责人,开了一场电报事务御前会议。
详细探讨了电报的建设方案,运营方案等诸多细节。
承顺四十年二月六日,大楚帝国正式下发圣旨,开始大规模建设有线电报线路。
而第一条长距离线路就是金陵城到松江的线路,同时后续还会沿着铁路线陆续展开其他电报线路的建设。
之所以没有一下子全部铺开,主要是受限于电报相关所需要的各种设备的产能限制。
毕竟电报所需要的诸多设备,包括生产设备这才刚刚解决工业生产的诸多问题,目前产能还是比较小的,其他问题也很多。
而产能的提升,问题的解决都是需要时间的。
因此只能是一边建设电报线路,一边爬升相关设备的产能,一边解决暴露出来的问题。
不过即便如此,电报的建设速度依旧会非常快,比早些年开始搞铁路的时候容易多了……毕竟电报嘛,树个杆子,拉根电线,再弄个电报机就行了,真搞起来其实工程量并不大。
哪怕是前期的电报线路建设计划,都规划了足足一万公里……主要是沿着铁路线进行铺设,连接主要的大型城市,如成都,长安,广州,汉天,金陵城,松江,徐州,郑州,徐州,天津,沈阳等地方。
而长期计划里大楚帝国的高层们是打算让每一个县都通上电报,只不过这样的太庞大,所需要的时间也会非常漫长罢了。
但是就算困难,帝国依旧会坚定推动这一计划,因为这是维护帝国统治的利器,其带来战略优势比扩军百万还要更大!
穿越小说 www.kk169.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