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食之言 虚心实腹

穿越小说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先前的风气耳食之言 虚心实腹
(穿越小说 www.kk169.org)    “虚其心。实其腹。”老子是把

    “虚心”和

    “实腹”对应着说的。虚心不是一股脑的谦逊,主要指包容包涵。房屋虚心,可以住家。

    车船虚心,可以载人载物。山谷虚心,可以回声响应。

    “有容乃大”这个词,是讲虚心的。实腹是充实和扎实,是肚子里有货,是学富多少车。

    再颠过来说,竹子不是虚心,是虚腹。榆木疙瘩是不开窍,是死心眼。

    虚心,也指一种浑然的大境界,由实入虚,又因虚落实。这是老子虚与实的核心。

    举郑板桥一个实腹例子,是他的一封信,《枝上村再答姜七》。这封信的核心是讲书札与书信区别的:今以书札与书信相混,不知札与信亦有分别。

    古时无纸,文字书于小木简,谓之札。《汉书》有云:“上令尚书给笔札。”今则不甚分别矣。

    晋武帝《报帖》末云:“故遣信还。”《南史》:“晨起出陌头,属与信会。”古谓使者曰信,言陌头与使者相遇也。

    黄诰云:“公至山下,又遣一信见告。”《谢宣城传》云:“荆州信去倚待。”陶隐居云:“明旦信还,仍过取反。”虞永兴帖云:“事已信人口具。”凡云信者,皆谓使者也。

    今遂以遗书馈物为信,故谓之书信,而谓前人之语亦然,谬已。王右军《十七帖》有云:“往得其书,信遂不取答。”谓昔尝得其来书,而信人竟不取回书耳。

    世俗读往得其书信为一句,遂不取答为一句,大误也。古乐府云:“有信数寄书,无信心相忆。莫作瓶坠井,一去无消息。”包佶诗:“去札频逢信,回帆早挂空。”此二诗尤可确证。

    以上所举,可证古之所谓信,乃是使者,并非今之往来之书信。板桥不是自炫渊博,逞弄才情,写此一大段出来,特以君殷勤下问,不能不答,既经答明,此书亦辍笔而止。

    文学上厘清一个概念,不适用逻辑推理,乏味。更不宜仗势压人。在商言商,行文从文。

    可以旁敲侧击,可以点到即止,但一定要点到点子上,还要讲究个周到的出处。

    写文章仅长于抒情,也是不够的。虚心没有实腹做底,是虚高。

    “虚高有妄言”,这是古人提醒过的。走一个地方,以及看一座山,见一条水,无来由或无新意的感慨一番,自我消遣可以,写成文章,意思就不大了。

    几十年前有个很出名的散文,看见

    “田里劳作的人民”,就牵扯出建设新国家的想象,即便不说是妄言,也过于勉强。

    因为几千年以来,人民一直都在田里劳作着呢。穿越小说 www.kk169.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先前的风气》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先前的风气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先前的风气》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