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龙颜大悦

穿越小说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我的父亲太努力了 第九十七章 龙颜大悦
(穿越小说 www.kk169.org)    此时的朱元璋,却在大本堂之中,召太子、李善长、汪广洋、胡惟庸以及翰林诸学士论政。

    某种意义而言,这其实就是一场小朝会。

    而之所以朱元璋故意将这一场朝会放在大本堂,其本质也是让太子与诸王们旁听,让他们清楚国家的事务如何运转,而大臣们又对不同的事务有什么看法。

    大本堂距离内苑较远,所以每一趟来,都需花费不少的功夫。

    可即便如此,朱元璋依旧还是煞费苦心地特意赶来。

    此刻,朱元璋与诸臣就位。

    李善长的身子很孱弱,他显得气喘吁吁,朱元璋命人给他赐座。

    对于这个左丞相,朱元璋可谓的极尽礼遇,尤其是在得知他身子不好,几乎隔三差五,便命人嘘寒问暖一番。

    李善长端坐着,而胡惟庸看了李善长一眼,便先开了口:“陛下,臣闻近来仪鸾司拿住了逆党,此逆党竟是伯颜之后?”

    朱元璋显然心情不错,含笑道:“有此事。”

    胡惟庸道:“这样的人能够伏诛,实是陛下之幸啊。前些时日,我大明在大漠有一场大捷,如今又有这样的喜讯,实在可喜可贺。”

    朱元璋抚案:“这是仪鸾司上下同心,当然,首功嘛……”

    说到这,朱元璋瞥了胡惟庸一眼,眼里似笑非笑,却没有说出邓千秋的名字,而是慢悠悠地道:“首功在众仪鸾司众将士。”

    胡惟庸听罢,却道:“微臣也听说了一些,据闻此次邓千秋百户出力不小。”

    朱元璋微笑:“有这么一回事。”

    胡惟庸道:“陛下,这邓百户小小年纪,就有这样的才干,臣以为,应该重赏才可酬此大功。”

    朱元璋心里只觉得好笑,却漫不经心地道:“是吗?可朕看他年纪太轻了,还是需磨砺一二。”

    说着,他目光一转,落在李善长的身上:“李卿家,你以为如何?”

    李善长欠身坐着,一副昏昏欲睡的样子,这时才气喘吁吁地道:“陛下所言甚是,玉不琢不成器,年纪太轻,若是恩赏过重,人就不免轻浮。”

    胡惟庸微笑,其实他并非真希望重赏邓千秋,只是这邓千秋,显然已越来越有趣,他在陛下的面前,狠狠地夸赞举荐邓千秋一番,这些总会传到邓千秋耳里去的,到时这邓千秋就晓得这天下谁为他邓千秋好了。

    这样小小年纪的人,少年得志,很是倨傲,可拉拢这样的人,对胡惟庸而言,还不是手拿把掐的吗?

    他道:“陛下圣明,神鬼莫测,倒是点醒了微臣。”

    朱元璋又看向太子:“太子对此有何建言?”

    朱标道:“功就是功,过就是过,有功酬功,有过就要严惩不贷,这是父皇平日里教导儿臣的话。可现在,却又拿尚需磨砺的话来搪塞,儿臣不懂,到底父皇哪一句话才是对的。”

    朱元璋:“……”

    朱标接着道:“寻常百姓,也都需言行合一,才可得到左邻右舍的敬重。儿臣想,为君者更当如此,否则……”

    朱元璋感觉心口有点堵,暴怒大喝道:“水无常形,兵无常势,世上哪有什么事都可一概而论的道理?朕平日里教你这样多的话,你不肯听,这些话伱倒是记的清楚了。”

    看父皇生气,朱标却也不慌,道:“父皇,此言差矣,儿臣只听闻君无戏言,何来的水无常形、兵无常势?倘若遇到事都如此,那么谁还相信天子的许诺呢?”

    朱元璋气的鼓起眼睛。

    李善长慌忙道:“陛下圣明,可太子殿下说的也有道理,大家都没有错。”

    胡惟庸人等也都苦劝。

    朱元璋余怒未消,便道:“朕自然赏了邓千秋,准他设春和宫百户所,准他便宜行事,这既是恩赏,也是磨砺他。太子不晓朕的苦心,才说出这样不肖的话。诸卿也不必一味袒护他,他不晓好歹,不知朕的苦心。他口口声声敬重读书人,可读书人,哪一个不是教他要忠孝,对君对父都要顺从。可他不体谅朕,却还处处指摘朕。”

    说着,朱元璋见朱标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火气可旺了。

    可想了想,他也了解这大儿子是什么脾性,与之继续对骂也没什么意思,便愤怒地对胡惟庸等人道:“你们呢,你们身为人臣,却是处处袒护太子。朕说什么,你们说对,他说什么,你们也说没有错。朕要问你们,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朕教你们平日多教导太子,你们只一味的顺从,才使太子养成了这样的脾气。”

    李善长只好离座,行礼道:“臣等万死。”

    朱元璋也不是一点不讲理的人,摆摆手道:“朕并没有指摘的意思,朕只是想告诉太子,朕不容易,朕每日殚精竭虑,要做好一个父亲,更要做好一个皇帝,朕是吃过苦的人,这天下的苦,朕都吃过,寒冬腊月,朕衣衫褴褛,赤足在雪中冻得瑟瑟发抖。有时三两天,也得不到食物果腹。这是何等的滋味啊,可太子生来便有富贵,许多事,他不晓得,不能体谅朕的苦心,也不能明白一些事物的道理,这才这样书生意气,你们应该多多劝谏,教他明晓忠顺之道……”

    李善长道:“臣等遵旨。”

    胡惟庸忍不住心里想,什么话都教你说了,我等若说太子不是,你又要叫骂我等不敬太子了。

    朱标也是无奈,只好道:“父皇,是儿臣的不是,儿臣有万死之罪。”

    朱元璋这才露出了笑容,道:“你晓得朕的苦心便是。哎,家事、国事、天下事,哪一桩不操碎了朕的心?不说其他,就说你……你在春和宫的吃穿用度,哪一样不靡费了银钱?朕呢,朕在内苑,却和你的母后锱铢必较,能节俭的都尽力节俭,这是为了什么?”

    朱标只好道:“儿臣也节省用度……”

    朱元璋一挥手:“罢,你省个什么?又能省几个钱?朕只是告诉你道理罢了,没有想要亏待你和你诸兄弟的意思。”

    正说着,也该先匆匆而来,他朝朱元璋使了个眼色。

    朱元璋道:“有何事?”

    也该先道:“邓千秋送来急奏报喜。”

    朱元璋刚刚制服了朱标,还没高兴一阵,结果邓千秋的喜报却来了。

    只是朱元璋心里复杂,也谈不上有多喜,毕竟……这查抄的事,他早知道,银子大抵也算好了,最后还得分两成出去。

    就,还是肉痛!

    他平静地伸出手道:“取来。”

    也该先捧着一个盒子,送到了朱元璋的跟前。

    朱元璋将盒子揭开,却见里头是一摞账簿,账簿之上,则是一本奏疏。

    朱元璋看着这墨迹未干的账簿,脸色稍稍缓和许多。

    无论怎么说,这邓千秋办事还是很用心细致的。

    于是他随手捡起了奏疏,端详起来。

    他起初只是随意的看看。

    可很快,那目光便转不动了。

    那虎目,渐渐瞪大,定格在了一个数目上。

    四十一万七千九百五十余……

    四十一万……

    他感觉自己的脑子有一瞬间的空白,随即用力地深深呼吸,而后才又找回了自己的思绪,重新将奏报看了一遍。

    这个数目,显然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想。

    也令他无与伦比的震惊。

    “如何可能……怎么可能是这个数目……”

    朱元璋口里喃喃念着。

    他是见过大风大浪之人,一般的事,是无法令他失态的。

    可眼前发生的事,却令他觉得匪夷所思。

    似乎觉得有些可疑,于是朱元璋连忙取了盒中的账簿。

    只是这账簿张张写得密密麻麻的,连续翻了许多页,最后,朱元璋无心继续看了。

    他又深吸一口气,道:“四十一万……四十一万……”

    震惊过后,心头不由得一阵狂喜。

    这个数目,不只是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料。

    这可是超级加倍啊。

    可猛地,朱元璋突然脸色微微一变,他的脸色,开始变得不可捉摸起来。

    朱元璋猛地抬头,用森然的目光看向了也该先,沉声道:“取仪鸾司的奏报,还有那逆贼的笔录,立即去取。”

    看朱元璋的脸色,也该先吓了一跳,自不敢迟疑,慌忙的去了。

    朱元璋已站了起来,他眼里,既有狂喜,可旋即而来的,却又隐有狂怒。

    这等且喜且怒,令李善长等人皆看得心惊肉跳。

    不多时,也该先火速将笔录以及仪鸾司的奏报送来。

    朱元璋几乎抢过,而后开始对照着笔录细看。

    他突的询问也该先:“这逆党招供的明明白白,说是两处藏匿财货的地方,其中……水门货栈的多一些,邓千秋所查抄的少一些,这应该没错吧?”

    一听这话,也该先就骤然之间明白了什么,忙道:“应该如此。”

    朱元璋眼眸眯起来,眸光如锋,道:“周洪在何处?”

    “奴婢听闻……应该还在水门……仪鸾司那儿,虽清点了财货,却还需封装押送内帑……”

    朱元璋森然笑了:“是吗?速诏邓千秋来,点拱卫司人马。对,对,还有诏汤和,让汤和亲带一队拱卫司的人马来!”

    (本章完)

    穿越小说 www.kk169.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我的父亲太努力了》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我的父亲太努力了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我的父亲太努力了》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