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御前奏对

穿越小说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我的父亲太努力了 第六十七章:御前奏对
(穿越小说 www.kk169.org)    一旁的胡惟庸,却是悄然端详着邓千秋,似在思索着什么。

    朱元璋沙哑地道:“这盐引代粮之策,朕来问问你,你是如何想出来的?”

    “啊……”邓千秋一愣。

    他心里直接咯噔了一下,莫不是那老兄……跑去禀告了皇帝,现在来秋后算账了?

    他依旧低垂着头,小心翼翼地道:“敢问至亲至爱之至圣明的陛下,这盐引代粮……咋啦?”

    朱元璋听到这至圣明三字,不由得一顿反胃,他只好微微皱眉道:“咋啦?当然是大军用了此策。”

    “啊……陛下……”邓千秋几乎发出了惨叫:“陛下,这和卑下无关啊,卑下只是胡说八道,谁晓得,竟有人丧尽天良,居然真去执行。陛下,我是无辜的,我才十三岁,我……我……”

    朱元璋一听丧尽天良四字,这满腔的喜色,顿时冲淡不少,取而代之的是七窍生烟。

    他声音更显嘶哑了,怒道:“你骂谁丧尽天良!”

    “我……我……”邓千秋一时无词。

    他是讲义气的……当然,人要有灵活的道德底线。

    看他不吭声,朱元璋的脸色倒是缓和了一点,便道:“不过此番徐达大军报捷,此战收获甚大,乃我大明立国以来第一场如此漂亮的大捷。此战,与粮草充裕不无关系,由此可见,这盐引代粮,实乃不可多得的谋国之策。献此策者,虽未临战阵,却也功不可没,此番论功,献策者当有一席之地。”

    邓千秋一听,心里震惊。

    他没想到,自己的一番话,居然导致了一场天大的功劳。

    不对,方才他好像……

    于是他低眉顺眼,咳嗽一声:“原来如此,陛下,这不算什么,卑下久食君禄,做的不过是微末的贡献,实在不值一提,不敢贪功。”

    一旁的胡惟庸已皱眉起来,他万万没想到,盐引代粮,居然是眼前这个小子想出来的。

    朱元璋冷冷一笑:“是吗?伱当然不敢贪功,方才你不是说了吗?这是丧尽天良之人……所为?”

    邓千秋懵了,不会吧,不会吧,朱元璋你这样小气?我特么的立下大功,你跟我玩文字游戏?

    堂堂九五之尊,开国皇帝,这样玩心眼是吧?

    邓千秋忙道:“卑下斗胆,恳请陛下,万万不可说臣之义兄丧尽天良,我与他虽是异父异母,却是至亲至爱至诚的兄弟,便是彼此两肋插刀,也绝无怨言。他有功劳,就是我的功劳,反之亦然。”

    朱元璋:“……”

    他狠狠地深吸一口气,才道:“朕问你,你如何可以确保,粮草可以供应及时,就靠盐引?”

    邓千秋想了想,道:“陛下,就靠盐引,盐引就是利益,因为有利可图,自然而然,这许多的商贾会不惜为了利益,趋之若鹜。”

    朱元璋听罢,却道:“可徐达的大军,深入大漠,且四处都可能有北元的残部袭扰,甚至连朝廷的粮道,也已断绝。那些商贾,还能在大漠中供粮?”

    邓千秋听罢,乐了,不过此时他心情轻松不少,于是低着头,小心翼翼地回答道:“陛下……深入大漠,供粮的难度很大。而贼军袭扰,难度又大大增加了几分,可越是如此,大家反而更加要供粮了。”

    朱元璋一愣,不解地道:“这是什么缘故?”

    邓千秋道:“越是困难,说明能供应粮食的人越多。供应的粮越少,就意味着分发出去的盐引越少。盐引供应越少,则意味着盐引的价值越高。盐引的价值越高,就意味着丰厚的利润。原先供粮,可能是一成两成的利润,而因为情势危急,供给量大大的降低,那么利润可能就变成了三倍、五倍,甚至是十倍。有这样的巨利,这商人们还不高兴疯了?”

    “莫说是汉商……臣斗胆而言,只怕是那大漠之中,勾结北元残部的胡商,只怕也要闻风而动,贫困筹措粮食,无论如何,也要给咱们明军供应上粮食。”

    朱元璋听罢,大受震撼:“你的意思是,这些人为了金银,连身家性命都不顾,甚至那胡商……亦如此?”

    “陛下,商贾重利而轻别离,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所谓杀头的买卖有人做,赔本的生意无人问津。至于那些胡商,他们首先是买卖人,其次才是胡人,自古财帛动人心,这难道不是理所应得?”

    朱元璋一下子心里便通透了。

    此时,他陡然发现,眼前这个少年,居然有一种超出常人的成熟。

    于是朱元璋道:“这样说来,你也是如此,若是为了暴利,自也敢冒天下之大不讳。”

    卧槽……邓千秋突然觉得这大明皇帝,咋像上一辈子自己的前女友和前前前前女友,特么的,好端端的大家讨论问题,咋就扯到自己的身上。

    邓千秋慌忙道:“陛下,卑下……和他们不一样,卑下又懒,又馋,小富即安,还好美色……卑下……冤枉……”

    胡惟庸不由得身躯一震,这一下子就对上了。

    起初,他还以为吉安侯虚报了胡姬的数目,十六个……分明是那吉安侯漂没了至少八个。

    可现在见了这邓千秋,这无耻下流的东西,莫不是他当真的厚颜无耻,开口就索要了十六个胡姬?

    竟差一点误会了吉安侯。

    朱元璋有点发懵,说实话,这一辈子,还真没见过如此‘实在’的人。

    “你小小年纪,怎可这样胸无大志?你要支棱起来,好好效命。”

    邓千秋只觉得度日如年,汗流浃背,他不得不低垂着头,全神贯注地应对:“卑下……天生随父,我爹就是这样的,我大父听说也是这样的,还有我曾祖,我祖宗十八代,都是这样随遇而安,胸无大志。这是祖宗传下来的,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恳请陛下……见谅。”

    朱元璋:“……”

    朱元璋似乎觉得自己的耐心在消失,要不是这家伙立下大功,朱元璋真想挑下御台,狠狠捶这家伙一顿。

    当然,很快朱元璋想起了高兴的事。

    “哼。”朱元璋随即又喜道:“无论如何,你献了此策,为我大明大大的减轻了粮草的负担,从此之后,我大明再无供需粮草之虞。朕以区区盐引,便可使我大明千百年后,亦不必为粮草而担忧。朕将这盐引代粮定为祖制,子孙尽可效法。这是你的功劳!”

    邓千秋听罢,却沉默了。

    “为何不回话?”朱元璋挑眉看他。

    邓千秋略显犹豫,叹了口气才道:“臣有些话,不知当说不当说。”

    朱元璋微微一愣,道:“但言无妨,朕赦你无罪。”

    邓千秋这才道:“盐引代粮,本质上就是利用了商贾的贪念,单凭这个,确实能缓解粮草的问题。卑下敢问陛下,对商贾有什么看法?”

    朱元璋顿时脸稍稍绷了一下,冷哼道:“哼,尽为重利轻义、投机取巧之徒。”

    邓千秋道:“陛下既然对商贾是这样的看法,那么为何会相信凭借一个盐引代粮,就可以解决千百年的问题呢?”

    朱元璋忍不住露出疑惑之色,不由道:“此话何解?”

    邓千秋道:“此次之所以能够如此的成功,是因为陛下刚刚采用这样的手段,以至于商贾们为了利润,所以想尽一切办法筹措粮食,供应军需。”

    “也是因为,陛下口中所说的重利轻义的商贾,还没有找到其他投机取巧的办法。只是陛下,商贾们今日靠这个,可以挣下一万两银子,难道他们会甘心只挣这一万吗?”

    朱元璋脸色微微一变。

    连胡惟庸此刻,也不由得陷入了深思。

    邓千秋接着道:“卑下敢保证,不需等十年,只需要三五年,慢慢的,商贾们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开始找到窍门。譬如他们会结交武臣,对其进行拉拢,而后开始虚报供应军粮的数目,用更简单高效且成本更低的办法,拿到更多的盐引。又或者,他们可以用劣粮,取代好粮。总而言之,这样的办法,有的是。他们现在没有这样干,是因为还没有时间找到门路,也没有时间,想到更投机取巧的办法。”

    “现在的办法有效,不代表十年二十年更遑论是千百年后的办法,都能有效了。因为人的贪欲,是增长的。所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今日挣了一万两,就会有人想明日挣两万两,今日可以冒着天大的危险,供应军需。那么明日,照样可以冒着天大的风险,为了牟取巨利,找到空子,赚取更高的利润。所以卑下以为,盐引代粮,只可应付一时,解决十年二十年的问题,就已是良策了。可指望它能解决百年、千年的问题,却实在有些强人所难。”

    朱元璋听罢,不由为之动容。

    邓千秋的这番话,其实是不对他胃口的,朱元璋所追求的,乃是万世一法,在他看来,一个律令,只要永不更动,那么子子孙孙照着这个方法去办,才可完美地执行。

    第一更送到,今天还有三更。

    (本章完)

    穿越小说 www.kk169.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我的父亲太努力了》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我的父亲太努力了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我的父亲太努力了》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