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惠帝篇 第一回 第四章 迂回

穿越小说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汉室风云第二卷 惠帝篇 第一回 第四章 迂回
(穿越小说 www.kk169.org)    自从平定淮南、燕国等地之后,朝廷并未让淮南王刘长和燕王刘建等人到封国,因为他们年龄实在太小,近日相国萧何连连上书催促皇帝刘盈派遣得力人选到燕国、淮南等地任职。刘盈一时不知该派谁去,问朝臣们,他们却讨论不休,各有各的推介之人。

    翌日,刘盈到长信宫朝拜吕后,并未将昨日之事告诉吕后,吕后却早已经知道了刘盈的犹豫之处,吕后开门见山的告诉他,“计相张苍老成持重,可为淮南相;都尉申屠嘉为人老实,又有武力,可为淮阳郡守;东武侯郭蒙、魏其侯周定可为梁国、燕国相,你可任意分配他们。你还很小,可以多到大臣中间走动,多听你父亲一辈的人和事,其实很多人都是宝刀未老。”刘盈自感母亲说的有道理,却总是感觉不舒服,自感自己无能,不想父亲那般魄力。刘盈低头应了一声,不大情愿搭话。吕后斟酌不该自己将此话说出,让儿子很有挫败感,吕后转移话题,问刘盈最近可有跟随叔孙通学习,刘盈应了一声,心里却是不大愿意再和母亲谈下去。刘盈不似刘邦,刘邦可以倾听吕后的建议,刘盈绝对不允许女子参与朝政。

    刘盈走后,吕后叫来叔孙通,嘱咐其与皇帝多多沟通一番,教皇帝如何开阔胸襟,教他如何对待江山和百姓,教他无论何时不可忘记孝道。叔孙通至此也是这么做的,没有几天,刘盈就烦透了叔孙通,面子上不好对叔孙通生气,只是变相的辞退了他,对他说道,“朕感激太傅以前对朕的诸多帮助,只是先帝陵园和宗庙的礼仪,臣子们还不大清楚,望先生重为太常,主持修定礼仪和宗庙事宜。”叔孙通大惊,心中百般不愿,却又不敢反驳年轻的刘盈,毕竟刘盈不是刘邦。

    听到此消息,吕后心中一阵不快,自感刘盈此番所为是对自己无声的反驳和抵抗,他不喜欢自己对朝政的参与,吕后忧心不已,大叹一声,“哀家不帮你,你可怎么办呀!”

    夜里,石音华来长信宫朝见吕后,一番话叙之后,石音华提到戚夫人最近在永巷十分猖狂,在地上画出吕后的画像,拿着棍子直往地上狠狠的戳去。吕后不露声色的听石音华说话,也并不表态,心中却早已火冒三丈,要不是不想让石音华见她生气,吕后只怕早已掀桌子了。石音华走后,吕后辗转难眠,彻夜想法子,想要召赵王进京。

    翌日,刘盈终于还是按着吕后的话,令张苍为淮南相,申屠嘉为淮阳郡守,郭蒙为梁国相,周定为燕国相。吕后得知后,并未感到高兴,她知道刘盈的心里一定很不舒服,刘盈今天没有来朝拜她。下午,吕后唤使者进来,将诏令和符节交给使者,且再三叮嘱他一定要交给赵王,万不能被他人经手,到了赵国便告诉赵王,说皇太后与戚夫人很想念他,务必使他尽快到来。使者得令便当日出发,驱马北上,不数日便到了赵国。使者亮出长安皇太后符节,进赵王宫便一路无阻。使者将吕后的诏令视之赵王刘如意,刘如意打开一看,“如意我儿,尔父已走数月,汝母戚氏悲戚不已,执意相随而去,唯你不能相劝戚姬,嫡母望你速来长安,好言相劝你母,见信即返。”刘如意大惊,担忧而急切的问使者,“我母亲现在可好?”使者眼珠一转,回道,“戚夫人一切诸好,只是每日哭泣,伤感先帝的离世。皇太后忧心戚夫人的身体,只盼赵王殿下回京抚慰。”刘如意稚嫩的眼神早已转为对母亲的思念之情,无辜的眼眶中早已泛红,刘如意当即拍案决定,“寡人正欲回长安,公先到驿馆歇息,明日寡人便与你同行。”使者告辞而退。

    夜里,赵王方在准备回长安的衣服,有人报周昌在殿外求见。赵王准其入见。周昌进来便拱手一揖,急切的对赵王说,“赵王,您万万不可回长安。吕后与您母亲戚夫人一直有嫌隙,此次召你回长安,只怕您永远回不到赵国。赵王勿回。”刘如意道,“丞相,寡人知你好意,父皇生前最爱我,父皇驾崩,寡人未能回去治丧,自感不孝。今又得知母亲执意欲随父皇而去,寡人不能不回相劝。”周昌对此焦急不已,再劝刘如意,“赵王回长安,赵国怎么办?赵王回长安不会少于两个月,赵王怎能弃赵国而不顾呢?”刘如意道,“丞相佐我,寡人无忧,赵国由你打理,寡人尽快回来。”周昌见赵王执意回长安,心中既忧且急,想起先帝曾再三嘱咐他千万不能让赵王回长安,还说将赵王完全托付给了周昌,周昌顿感压力。忽而眼前一亮,周昌对赵王道,“赵王不必急行,待臣遣人到长安打探情况再作打算。”刘如意笑道,“丞相多虑了,嫡母一向待我好,何须打探?又不是入狼窝。”周昌‘噗通——’一声跪地急劝,“赵王听臣便了,先帝将您托给臣,臣不敢大意。殿下请思,先帝已殡天数月,戚夫人可以离开长安到赵国,为什么不回来?”刘如意急忙扶起周昌,他并不晓得吕后与其母之间的深仇大怨,并不明白宫中的爱恨情仇可以抹杀亲人间的亲密情谊,刘如意不懂大人间的事情,就只单纯的听信他人之言而欲急切的回长安探望母亲,刘如意并未理解开周昌的话,周昌接着说道,“臣不会害殿下,先帝与臣有约,要臣好好辅佐殿下,请殿下不要回去。”刘如意被周昌的话弄得糊涂起来,“寡人已和使者说明日起行,不然,则如何?”周昌道,“交给臣,赵王只需装病便了。”刘如意虽心有疑惑,却依旧照周昌的话做了。

    翌日,使者正在王宫外等候赵王,周昌过来对使者说赵王昨夜忽然病倒,不能回去。使者不信,且仗着吕后撑腰便反驳周昌道,“赵王生病是假,周相阻拦是真吧?”周昌笑道,“随便您猜,今日赵王不起行。公回去,恕某不相送。”话罢,周昌便给使者一揖,大步走开了。使者气不过,指着周昌背影道,“周相想得罪皇太后么?”周昌不语,径直大摇大摆而去。

    使者回来将周昌的所作所为一一禀报吕后,吕后拍案大怒,大骂周昌,“老匹夫!一再违背哀家,休怪我!”吕后恨得咬牙切齿,越发对周昌恨上了心头。

    下午,辟阳侯审食其朝拜吕后。吕后对其说了自己欲让赵王到长安,周昌一再阻拦之事。审食其一直知道吕后恨戚夫人,知道吕后已经囚禁戚夫人到永巷,只怕此次召赵王也是想对他加害。审食其一向以吕后马首是瞻,吕后也颇倚重他,便向其问计。审食其稍稍思忖片刻便计上心来,神秘的笑了笑,便对吕后道,“何不先召周昌来此,再召赵王入京,周昌可以替赵王挡掉长安的诏令,但无法替自己挡掉。如此,太后成事便矣。”吕后细思一番,便爽朗的高声大笑,笑赞审食其,“君侯之言深得我心,哀家的股肱之人。此事稍后再行。”审食其笑着逢迎道,“太后元首,臣为股肱,有何不可?”吕后又是高声大笑,准其入席一块就座,吕后命戴青上茶上点心。

    审食其喝茶道,“戚夫人已入永巷,赵子儿与石音华怎么处置?”

    吕后停下喝茶,“内宫之事,哀家处置,你不用插手。”

    审食其不加停歇,立即说道,“今日臣来觐见您,是有一事要对您说。”

    “何事?说吧。”吕后显得漫不经心,只是悠闲的喝茶。

    “鱼藻宫的珍儿在哪?”审食其说道,“她是石音华的人。”

    “什么?”吕后眼前一亮,猛的抬头看审食其,茶在嘴边停住,眼中早已转动着别人莫测的智慧,不相信的问道,“你怎的知道?”

    “想必太后对石音华此人也从来不看好,她的眼神中很有野心。”审食其道。

    吕后默然喝着茶,久而无语。审食其走了。吕后问戴青珍儿此时现在何处,戴青说是自戚夫人入永巷后,鱼藻宫的人被分散在各宫,此时应在皇帝宫中做宫人。吕后长‘哦’一声,当即命戴青查珍儿何时到皇帝宫中。不三日,戴青便有结果,禀报吕后说珍儿自戚夫人败势后,直接往投石音华,在其处待不到三日便转投皇帝宫中。吕后眯细着眼睛,深深思忖一番。

    晚上,刘盈方在内宫和宫人及宦官做投壶游戏,玩得兴起,宦官忽报皇太后驾临,刘盈着急挥退了宫人和宦官,亲到殿外迎接吕后,“母后长乐无极。”吕后扶起刘盈,拉他手一起坐在席上,“还没歇息啊。”刘盈抓着后脑勺吞吐道,“没,没有,睡不着。”吕后抚其手,笑道,“累不累?听说你这些天要往长陵邑迁民?”“嗯。”刘盈习惯性的问吕后,“此事可行不?朕已经着人去做了。”吕后笑了,“越来越有帝王气象,母后放心。”刘盈不好意思的笑了。

    吕后往四周打探了一圈儿,笑问刘盈,“难道都不给母后倒杯温茶么?”

    “哦,”刘盈赶紧招呼宫人上茶,待宫人端茶上来,刘盈亲自给吕后倒了一杯。吕后却只盯着上茶的宫人看,模样较好,让人喜爱。吕后问,“你是珍儿?怎么到这儿了?”珍儿低头小心回禀,“戚夫人到赵国后,奴婢被分在此处。”“是么?”吕后心底早已有数,不露声色安抚道,“好好做,哀家不会亏待你。”珍儿跪地磕头大榭,“奴婢谢皇太后娘娘。”

    吕后命珍儿在一旁加茶,自己与刘盈说谈起来。吕后故意说道,“皇帝,你爱你的弟弟们吗?”

    刘盈一愣,对吕后的话摸不着头脑,只是肯定的点点头。

    “哀家建议你徙封淮阳王刘友为蜀王。”

    “父亲已封友弟淮阳王,儿不敢随意改封。”刘盈着急说道。

    “淮阳本属梁国,梁国只一个刘恢足矣,何必挤在一起?”吕后道,“巴蜀乃天府之国,土地肥沃而广博,人民灵秀而勤劳,汉朝却无一王统治,怎行?”

    “巴蜀之地有灵秀人物替朕治理,母后可于后宫之中闲暇游园,政事交给朕处理。”刘盈坚决了态度说道,“友弟按原淮阳王的封号,朕不更改。”

    吕后皱了皱眉,故作妥协,“那好,依你吧。”

    吕后目视刘盈宫中正有投壶游戏摆设,笑着问刘盈,“别玩太久,该休息了。母后走了。”刘盈亲自送吕后出殿,直到看不见吕后身影,刘盈才回。

    回到长信宫,吕后当即命戴青注意珍儿的举动,她必去大夏宫对石音华说此事。

    翌日,吕后游上林苑,经过永巷,又闻戚夫人在里边谩骂不绝,嗓子明显骂哑却丝毫未有停下来的意思。吕后心烦、恼怒,当即又唤使者赴赵国一趟,此次只召周昌。不数日即到赵国,使者直奔周昌府邸,周昌讽使者道,“去赵王宫了么?还是直接到我这儿来了?”使者不答话周昌,掏出深袖中的诏书便念,“赵相周昌为政耿谏,为股肱臣,令为左丞相辅帝。见信即返。”周昌哗然一声,懵在原地,心中自咐吕后在使调虎离山计,自己一走,她马上会召赵王进京,如此赵王休矣。

    夜里,周昌对夫人道,“此次回京,恐怕不会再到赵国了。夫人,若我久无归期,你或可留在此地,或带家小回长安。想必吕后不会迁怒你们。”周夫人道,“夫君在哪,我就在哪,夫君放心去吧,妾有打算。”周昌一向信任妻子,对她点了点头。

    翌日不明,周昌立即进宫见赵王,赵王是被周昌硬是给叫醒的,还在打迷糊的瞌睡着,提不起精神见周昌,支着头在案子上睡着了。周昌见他如此,既气又怜,到赵王身侧轻轻拍了拍他的背,赵王才醒了,直问周昌何事。周昌急切的说道,“赵王,皇太后召臣回长安,臣不得不回,只是臣走后,若有使者再来催促赵王您也南回,千万别答应,只以身体有恙为由回绝便了,万不可答应回长安。”

    赵王揉着眼睛问道,“为何?”

    周昌急的‘哎呀’一声,着急说道,“赵王只谨记臣的话便了,不管缘由。”

    赵王轻易的点头,“嗯,君侯快去快回。”

    周昌退出殿,又找到御史大夫田摇,嘱咐他若有长安使者来催促赵王入京,一定要替赵王借口挡回,只说赵王身体染疾,不便起行。田摇不明情况,见周昌如此紧急便只好应下了。

    周昌也没有收拾细软,天大明便跟随使者回长安。穿越小说 www.kk169.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汉室风云》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汉室风云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汉室风云》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