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刘邦篇 第七回 第四十章 萧何下狱

穿越小说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汉室风云第一卷 刘邦篇 第七回 第四十章 萧何下狱
(穿越小说 www.kk169.org)    既已封刘濞为吴王,刘邦令军前行回京。方走至一处,前面忽然尘土大起,直面而来一骑,定睛视之,乃长安使者。使者立即下马,将手中书信交与刘邦。刘邦打开视之:周勃定代,陈豨死当城,绛候即领兵归。刘邦大喜,叫来陈平陈涓等人看信,诸臣皆贺,皆说绛候真乃安邦之才,刘邦深然其言。军队起行,刘邦于车内闭目歇息,忽车轮被一石子儿磕绊,跛醒刘邦。刘邦昏昏然,不知何时何地,遂问夏侯婴,“前方何处?”“孔仲尼故地,鲁地也。”“大圣人故地,我何能不拜?”刘邦说着便叫停车卒,歇兵于此。于鲁地县衙吃过食物,向县令俱告将祭祀孔子一事,县令称祭祀日期已过,刘邦却叫其只遵命便了,俱道自己恐无机会再回山东故地。县令便细致准备孔子的祭祀诸事。随同刘邦的陈平等人便知皇帝对儒家学说产生兴趣,儒家崇尚仁政,如今天下大定,皇帝用道家安民心只是一时之计,仁政的实行才是皇权安民的重要措施;且陆贾、叔孙通之辈皆学儒学,他们的言行无不透着儒学的博大精深,自是对刘邦的心理产生影响。陈平自感汉家百年后定得尊孔子胜过此时。三日后,孔庙前旌旗猎猎,号角并起,军卒威严的立于孔庙四周。斋戒三日夜的刘邦以太牢(牛羊猪)祭祀孔子,举香口念祝词,对着孔像三跪九叩拜,身后陈平陈涓灌婴诸臣无不随皇帝之样学着跪拜。场面庄严而肃静。由此,鲁地更敬孔子。

    次日,刘邦率军途归梁地时,不禁大叹昔时梁国公子即信陵君魏无忌的豪爽为人,仿佛眼现信陵君昔时与几千门客以礼相待,多次救梁国于水火,却因兄长猜忌而闭门不出的场面。“信陵君魏无忌者,真豪情大丈夫也。”又念始皇帝及魏楚齐赵皆无后,遂下诏曰,“秦始皇、楚隐王、魏安釐王、齐愍王、赵悼襄王皆绝无后,其与秦始皇帝守冢二十家,楚魏齐各十家,赵及魏公子无忌各五家,令视其冢,复亡与他事。”

    十二月上旬末,刘邦率军回归长安。时天阴沉,多大风,凛冽刺骨。方走至霸上,前方却涌出千百愤怒的百姓,纷纷跪地拦住皇帝去路,千人一言一语吵杂一通,刘邦也未听个明了。申屠嘉等武将立即拔剑喝退百姓,刘邦制止,问他们为何拦路。百姓们却将手中状告相国强买贱买民田一书交给皇帝,千余张嘴尽说相国萧何近月强买贱买民田一事,纷纷恳求皇帝制裁相国。刘邦心中暗喜,表面却装作一板严肃,大骂一句,“有此相国,败朕声名!”即表态回朝必将处理此事,百姓们得此说,这才解气而归。刘邦亦窃喜而回宫。

    因路途颠簸,箭伤只坏不好,又近日气候不定,刘邦回到鱼藻宫便大病一场,吕后率诸姬皆来问候,得知刘邦又身中一箭,吕后担忧不已,命诸位太医细心给皇帝治疗。夜里,戚夫人亲自服侍皇帝,每看到刘邦胸口的两处箭伤,戚夫人无不啜泣,埋怨太子不肯领兵出征,致使皇帝重病归来,暗指太子孱弱无能,又诉自己每日在皇后淫威之下煎熬,实在难忍。刘邦心知戚夫人之意,心中愈发对太子不满意。戚夫人指刘邦箭伤,继续啜泣,心知皇帝此次回来,身体大不如从前,只恐因此次箭伤而山陵崩。戚夫人暗说若皇帝山陵崩,吕后作威,自己定会拉如意下黄泉追随皇帝。刘邦抚其手道,“此次回京,我已有打算废黜刘盈,夫人勿复言。”戚夫人不信皇帝所说,因其此前几次三番不按约行事。刘邦只得大叹口气,遂不复言。

    五日后,刘邦身体稍安,升朝。从南越回京的陆贾先出班禀奏出使南越的事情,俱说南越赵佗受绶称臣,且有南越使者在殿外等候,刘邦立即叫传,对使者慰问一番,称在长安玩耍几日便可回南越呈报赵佗,俱说汉朝与南越互通使者,牛羊马、米酒缯絮、铁器丝绸等均可输入南越,令赵佗继续和辑百越,治理南部。刘邦大悦陆贾的出使效果,立即大赏陆贾金千斤,绸缎百匹,陆贾谢赏。

    其余皆奏禀近日长安诸县纷杂小事,刘邦大多不太上心,见相国萧何一言不发,低头立于原地。“相国面润不少,生活逍遥呵。”刘邦冷不丁的急转话锋讥讽萧何。萧何出班拱手,低头不敢言语。刘邦脸色大变,怒哼一声,便将案子上千余百姓状告他强买贱买民田的奏书扔给萧何,奏书散落一地。萧何大惊,忙跪地俯首,其余大臣也吓一跳,未见皇帝对相国如此大怒。

    “汉家的好相国。”刘邦话语尽是讽意,冷脸视之。

    萧何心知何事,遂不多言。

    “天下百姓尽说你乃难遇的贤相,你却是如此利民焉?”见萧何不答话,刘邦愈发大怒,直指萧何厉声喝道,“自己给百姓赔罪去吧!”

    萧何真把最后一句当成诏命,原本自己祸害百姓并非本意,又真的以为皇帝想叫自己给百姓赔罪。萧何想起上林苑周边的土地无人耕种,忽生一个想法,便拱手对刘邦道,“臣无辜祸害百姓久矣,长安地狭,上林苑空地诸多,愿陛下许上林苑郊地尽租四周百姓耕种,秋收时,可将秸秆留作牲畜之粮。如此,臣心稍安。”刘邦本不愿萧何得民心,更觉得萧何此说略带讽意,讽刺皇帝不体恤民众,不将土地分给百姓。刘邦听此更是勃然大怒,拍案直指萧何吼道,“早闻你私受商贾之财,欲为此流要我上林苑?”不待萧何如何辩解,刘邦吆喝廷尉王恬开,“廷尉!”王恬开出班。刘邦怒气未消,直说萧何贪受商贾钱财,令廷尉查处此事。王廷尉不敢辞命,只得受理此案。朝会不欢而散,萧何当即被王廷尉客气的请到廷尉府狱中。诸臣大为惊愕皇帝此行,皆替萧何捏把汗。

    三日后,周勃率军从代地回京,刘邦亲出十里相迎,大赞周勃真乃社稷之才,周勃俱道俘虏陈豨重要部将,半月之后才能押解至京。刘邦大喜,回宫即为周勃摆开宴席,诸臣一一敬之,周勃一一回之,唯独不见萧相国,两处打听,方知萧何下了大狱,且被铁镣铐锁上,周勃为之默祷。

    五日后,天气大好,较为暖和。刘邦叫了几人随他在上林苑走动。身旁一个王姓卫尉心系萧何下狱之事,见皇帝兴致大好,便大胆之言对皇帝道,“相国所犯何条不赦之罪,竟令陛下使人严酷拘禁?”刘邦一愣,面不高兴回道,“我闻秦相李斯,有功则归始皇帝,有过则自揽。今相国私受商贾私财向我要上林苑,而欲以此讨好百姓,所以拘禁他。”王卫尉道,“职责之内,若利于民众而为其请求,此非相国职事么?陛下怎会怀疑自己的相国收受商贾之财?萧何随陛下年久矣,陛下当知萧何为人。昔日,陛下与项籍相距数年,待陈豨、黥布反叛时,陛下亲征,当时萧相国留守关中,若他真有不二之心,只可动脚一下,关西之地皆非陛下所有,萧相国不在那时尽取利益,却在此时贪图商贾之财么?秦皇帝不闻己过而亡天下,李斯担过,有何处值得效仿?萧相国一生为民,陛下怎可因他人之言而疑相国如此之深?”此话说得刘邦无地自容,有些怨王卫尉,却又不好开口责怨,因错在自身。刘邦面色不悦,久不答话,沿路慢走。下午回去,刘邦立刻叫人持符节到廷尉府狱中赦免释放萧何。萧何不敢先回,径直先往刘邦宫中谢礼,萧何年岁已高,又一向老成持重,受此下狱之事,萧何更加谨慎恭敬起来。进殿后,脱靴便赤脚趋步至刘邦面前俯首顿拜,“萧何拜陛下。”方在翻阅奏牍的刘邦见萧何赤脚趋步至前,佯作惊讶之样,忙空中做扶之样,“相国请起,快请起。”刘邦忙示意两旁之人扶起萧何。刘邦呵呵笑着为前事打圆场,“朕错矣!偏听则暗,误怪相国嘞。相国为民请要上林苑,朕不准许,朕自是如那桀纣一样,而君侯乃贤相。朕所以镣铐拘你,不过是让百姓晓得君侯贤德而已,朕的偏听昏暗只衬君侯之明矣。君侯无碍吧?”“臣无碍,谢陛下。”萧何颤巍巍拱手作答,脚却冻得哆嗦不已。刘邦看见,却故意和萧何长聊一段时间,欲解心中之怨。十二月的冷风吹进殿内,连刘邦都要打颤,萧何双脚冻得自不用说。刘邦见萧何实在不能支持,这才佯装心疼起来,大呼道,“啊呀相国,竟忘记你未穿靴,来来来,穿朕的,暖和着嘞。”话罢,刘邦假意脱靴给萧何,萧何却感动的一塌糊涂,连忙阻止刘邦,说甚不要。刘邦怨气大消,才热心的叫两旁人拿进萧何的靴子,让萧何穿上。萧何再拜,刘邦不再多言便让其回家去。萧何出殿,感慨颇多,自咐日后小心行事。穿越小说 www.kk169.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汉室风云》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汉室风云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汉室风云》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