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刘邦篇 第七回 第三十一章 废立风波

穿越小说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汉室风云第一卷 刘邦篇 第七回 第三十一章 废立风波
(穿越小说 www.kk169.org)    炎炎六月天,仿佛将人的心火也烧到极点。长安被一场雨下过之后,很快又恢复到原先的炎热与炙烤之中,郊外绿草坪上的草似乎要被燃烧起来。未央宫、长信宫、宣室殿等处皆摆上铜冰鉴镇暑,但宫中一些人的心火却不能如铜冰鉴一样稍稍冷却下去。

    六月初,刘邦再次重提废黜太子刘盈之事,文武大臣百般劝阻,皆称太子乃国之本,太子动,则天下动摇。刘邦思之再三,每想起吕后所做之事而不免担忧戚姬母子的日后,去年吕后又趁刘邦平定河北陈豨之乱时,活活将管夫人闷死在棺材里,使刘邦对管夫人十分愧疚,因他出征之前才与管夫人吵了架,没想到竟是最后一别。刘邦废黜太子而改立赵王也不是纯属个人私好,太子性格温和,赵王性格活泼而更像刘邦一些,刘邦总觉得赵王能很好地继承他的江山,太子过于温和而不能压住诸侯,这是刘邦所担心的,其次重要之因便是因爱戚姬,而更爱赵王,害怕自己百年之后,戚姬母子不能保全,不能逃过吕后毒手。所以刘邦任文武大臣日日相劝,他一概不理会,且称七月初三时便宣布废黜太子而改立赵王,急的文武大臣不知如何是好,刘邦却干脆叫谒者将前来相劝的大臣们一概阻拦殿外,谁也不见。大臣们此时却一致想起陈平最有办法,便陆续到陈平府上请陈平拿个主意,陈平历来圆滑,先顾念自己的安危,其次便是既不得罪皇帝又要搞好同僚关系。近日大臣们陆续上他家叫其拿主意,陈平早就在心中筹划了很久,起先便附和着他们说皇帝真不该如此,且说太子有明主之风,再说那赵王年龄幼小而不懂掌管朝政之事,且还是庶出。大臣们一致点头称是,着急叫陈平说出个保住太子之位的法子,陈平故作思虑一番,却是眼前一亮,对大臣们说何不去找留侯。大臣们哀叹一声,皆说留侯大门紧闭,门童声称留侯闭关数日,一概不见来客。陈平‘哦’了一声,又喟然大叹,直称皇帝心意已决,又不欲见进宫相劝的各位大臣们,自己自然着急太子之事,却也真的没有办法。大臣们只好担忧的回去。

    夜里,刘邦留宿鱼藻宫,照看着熟睡的刘建,且拍打蝇蚊且暗暗喟叹,他自是心中杂事诸多。近日大臣们在宫外联名保太子之事,刘邦不是不知道,他只是心意已决而不愿再听大臣唠叨,且又怕听了他们之后,自己会犹豫,甚至改了主意,如此才是对戚姬母子的不负责。刘邦兑现了对戚姬的承诺,却也知道惹火了吕后,只是这么多天却并未听到吕后生气的动静,按往常来说吕后一听自己要废黜太子,她总是会顶着火气来找刘邦问个明白,就像他以前要将鲁元下嫁匈奴一样,吕后会和他吵。而废黜太子之事已经过去多日,刘邦纳闷吕后并未来找他,反倒让他觉得不正常,刘邦自己也没去长信宫一步,自洛阳归来后,前些天倒是常去看刘长,隔些日子便渐渐不去了,自己这么处理太子之事,吕后不加过问的态度使得刘邦郁闷不已。

    “父皇呵——”刘邦方在出神思忖着,赵王却不知何时早已站在他身后,猛拍了一下刘邦的后背,顿使刘邦猛吓一跳。刘邦笑呵呵的问如意,“你怎么不睡?”如意咯咯的笑起来,在刘建摇篮周围转着,“热得睡不着,父皇也给儿子扇扇,弟弟睡得舒服呵。”如意将手伸进刘建的襁褓里却突然大叫起来,“哎呀父皇,他他他,他尿了儿子满手嘞。”刘邦忍不住的哈哈大笑起来,捉弄如意,“该啊你,谁让你的手到那里?”如意到认真起来,“不对呵,若非如意,您这个小儿子可就被尿泡臭嘞。”话音刚落,如意又是咯咯的高声大笑起来,刘建却‘哇哇’哭个不停,刘邦一愣,却也摇头笑起来,却又立即敛住笑意,挠着额头蹙着眉头自言自语,“这,这怎么弄啊?”

    “我来。”戚姬从内殿出来,径直来到摇篮前,抱起刘建,熟练的将其尿湿的布片换下,又立刻换上干爽的布片,将刘建包好且重新放回摇篮中。

    “女子之事,我怎么学得来呢?”刘邦呵呵笑着对戚姬说。戚姬也莞尔笑了笑,且吩咐荆倾先将刘建抱回内殿歇息,又叫如意回去睡觉。戚姬拉着刘邦坐在了外面的台阶上举头望着当空明月,偶有一阵清风拂面,倍感清爽,远处池塘里蛙声一片,仿佛在唱着欢乐曲。

    “再有十来天,如意就是太子了,谢皇上鸿恩。”戚姬感叹的说着,且将头靠在刘邦肩上。刘邦却直看着明月而未有对答戚姬。“皇上不高兴么?”戚姬倚着刘邦,担忧的问了一句。“不会,”刘邦一手揽了戚姬肩膀说道,“你高兴便好。”戚姬心中总有些不宁,抬头看着刘邦郑重的问了一句,“皇上废黜刘盈,不会改变主意?”刘邦哑然半晌,其实他内心也不知会发生什么意外状况,可是戚姬等的却是他的诺言,想着不会发生意外情况,刘邦便笑着答应戚姬,“你日夜哭泣,朕哪敢改变主意?”戚姬立即笑了,双手捧着他的脸问,“若吕氏闹腾,你怎的办理?”刘邦呵呵笑起来,捉住戚姬双手说,“哎哟!朕是皇帝,凭她闹腾。”戚姬激动的大摇刘邦,摇完又一头扎进刘邦怀中高兴说道,“呀呀呀!怎么这么好,宁愿折寿来换取这份幸福的久长。”刘邦呵呵笑着,拍了拍戚姬肩膀,“我已是一个老头,险被你给摇散架嘞。”“就摇就摇。”戚姬高兴的直往刘邦怀里钻,“妾给你跳一段舞。”说罢,戚姬便起身给刘邦跳了一段欢快的舞蹈,戚姬满脸笑意活像一个十六岁的少女,那盈盈舞姿叫刘邦百看不厌。

    翌日,刘邦在宣室殿走动,瞧着案子上堆满了奏牍,他不用看便也晓得是关于太子之事,刘邦感到愈发郁闷,干脆出殿不理会那些奏牍。到了明渠边儿上,东望长信宫,不知吕后是否安好,刘邦晓得吕后定知道自己废黜太子的事,吕后难道在长信宫独自哭泣么?刘邦猛拍自己脑袋,心想已经答应戚姬废太子,便不能在乎吕后的心情,否则此事又要落空。刘邦心中不宁静,又遇上这毒辣的日头,使得他烦躁不已,在明渠边停留些许便又回鱼藻宫。方过一处花园,却闻宫人私下议论纷纷,“不知道吧?今日,我过长信宫竟是无一人守卫,里面仿佛久无人烟,尘埃满地。皇后娘娘不知到哪里去了。”“是么?”“绝无虚言。”

    刘邦听得心情沉重起来,蹙眉原地久久,思忖着刚才宫人的谈话,分明是长信宫久无人烟,吕后不知跑到哪里。刘邦晓得吕后果然生气了,令他不知所措的是不知吕后这些日子发生何事,又去往何地。刘邦眼前一亮,忽然回过神儿来,赶紧疾步至长信宫,果然殿前未有士兵守卫,待进去里边却也未见一人,院中的草长上了墙头,只有一条笔直的小径将劲草一分为二。刘邦抬头一看,那三个纂字的‘长信宫’匾也歪斜着,且落满了灰,他不用怀疑,此处的确久无人烟。刘邦赶紧跑进殿内,殿内杂乱无间,蜘蛛结网,东西却一样不少。刘邦慌忙又往吕后所住的内殿疾去,空空如也,那墙角边依旧摆着沛县时的织机,那铜镜也落满了灰,帷帐还是青灰色的。刘邦心乱如麻,他确定吕后走了,他捏了捏额头到吕后的妆台前,擦了擦铜镜上的灰,静静的看着镜中的自己,百感交集。忽然右手掌心触碰到软绵绵的东西,刘邦一看,原来那东西上落满了灰,以至于他没有第一眼看到,刘邦捡起打开视之,是一卷金黄色的丝帛,丝帛上赫然几行小字:

    “季,如此称呼你,我觉得亲切而轻松。娥姁自认贤同周宣姜后,却不知季喜欢的是晋赵衰妻,刘盈也不是季喜欢的赵盾。我很累,可我身边不能没有相陪之人,我只能带走刘盈。玺印绶带皆在我宝奁之中,你我至此相忘于江湖。日居月诸,照临下土;熠熠之光,泽被德人。”

    刘邦心底一阵紧张,眼前霍然一闪,忙打开吕后的宝奁,皇后金印和紫色绶带果然在里边。刘邦读得出信上是吕后在怨他,周宣姜后为谏宣王打理朝政而脱簪待罪永巷,使得周朝中兴,吕后这样说也自有道理,刘邦政治上多半会听从吕后之言;晋赵衰妻强叫赵衰接回翟国的妻子和儿子赵盾,且让赵盾作为赵氏家族的嫡子,赵衰妻甘让自己的儿子们屈居赵盾之下;只不过赵衰从翟国回到晋国,而吕后从楚营回到长安。吕后如此说,使得刘邦一阵惭愧,更惭愧的是后面两句‘日居月诸,照临下土;熠熠之光,泽被德人’,那前八字乃《诗经》中的一首怨妇诗,整体诗句应是‘日居月诸,照临下土。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胡能有定?宁不我顾。日居月诸,下土是冒。乃如之人兮,逝不相好。胡能有定?宁不我报。日居月诸,出自东方。乃如之人兮,德音无良。胡能有定?俾也可忘。日居月诸,东方自出。父兮母兮,畜我不卒。胡能有定?报我不述。’整首诗意为一个弃妇控诉丈夫的朝三暮四。吕后晓得后面八字可能是吕后自己修改的。

    刘邦将丝帛揉捏在掌中,突然一阵风似的跑出长信宫,派人四处问询吕后与太子的下落,皆称没不知。刘邦又让人找来长信宫原先的詹事,逼问其关于吕后与太子的下落,那詹事才不得不说出事实。原来吕后晓得刘邦打定主意废黜刘盈之后,便遣散长信宫宦官与宫人,自己心灰意赖而不动声色的叫了刘盈往东门去了。刘邦立即派人到东门问询,守城士兵见是皇帝派人来的便不敢再隐瞒,忙说皇后与太子穿了民间服饰且拿着包袱奔往函谷关而去,想是回了沛县。刘邦得知此消息,倒吸一口凉气,怔的将手中的酒爵都掉在地上。吕后的不辞而别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和愧疚,她竟然懒得见自己一面,回了沛县做百姓。既如此,刘邦却也不派人去追,只是得空时便倚着殿门发呆,心中却诸事繁杂。

    因废黜太子一事,刘邦十分心烦,申正时分,刘邦只带了一个宦官去了上林苑。那宦官见皇帝几日不高兴,便壮着胆子给刘邦说了几个笑话,惹得刘邦一时高兴起来。刘邦细细打量那宦官一通,只见那宦官涂脂抹粉,冠插翠羽,倒也生得十分秀气。

    “你叫甚?”刘邦且走且问。

    “仆籍孺。”籍孺且走且帮着刘邦牵马。

    “倒生得秀气十足啊,天资当此官。”刘邦一阵嘲笑。

    “仆的身躯生来就是侍奉陛下,陛下喜欢便好。”籍孺倒是极力迎合刘邦,惹得刘邦再次哈哈大笑,“你倒会说话,此后便留朕身旁侍奉,可好嘞?”“好呢好呢。”籍孺高兴地笑起来,越发像个明媚女子,刘邦邪邪的笑了。

    刘邦从籍孺手中牵过马,便一个利索的翻身上了马背,吩咐籍孺在此等候,自己舒心的骑一圈儿。‘驾——’刘邦早已飞奔远处,马背上的刘邦并未消除心中的烦恼,连日来日日思忖着吕后与太子回沛县一事,他们受了伤害,刘邦又念及已经答应了戚姬立赵王为太子,绝不能在此时接回吕后母子,刘邦烦恼不已,又怕立了如意为太子,再去接回吕后母子,会更加将事情弄糟。如此想着,刘邦不禁感到一阵头疼,胸口隐隐作痛。

    “啊——”的一声惨叫,刘邦一心想着事情,并未看见眼前的树枝,这才被树枝给刮着了脸,从马上摔下来,又扭伤了脚,一时竟未能起来。吓得籍孺大叫‘救命’,赶紧过来扶起了刘邦,将他一步一步扶回了鱼藻宫。数十天,刘邦皆在鱼藻宫歇息,石音华、赵子儿常来看望刘邦,薄姬前两日带着刘恒来看过他,之后便渐渐来的少了。自马背上摔下来,刘邦的箭伤复发,多是在宫中歇息,很少出外。

    已入七月,戚姬愈发将册封如意为太子之事拿出来,叫刘邦赶紧册封,刘邦不好违背先前承诺,任大臣们如何劝说,刘邦就是不改变主意,且叫宗正准备好册封之事。七月初二清晨,天气大好,戚姬正在为册封如意为太子一事忙活着,刘邦也在内殿照看着刘建。

    忽而鱼藻宫殿外传来一声尖锐的喊声,“皇上——,皇后娘娘出事了。”赵子儿却从殿外急急忙忙的跑进来,戚姬拦她不住,赵子儿直奔内殿寻刘邦。刘邦听得喊声立即起身往外走,正见赵子儿一脸焦急不安的往这里走来。

    “出了什么事?”刘邦急切的问。

    “皇……皇后娘娘她,她快死了。”赵子儿说着便是满眼泪流。

    “什么?”刘邦握住赵子儿焦急紧张的问,“娥姁不是在沛县么?你怎么说她快死了?”

    赵子儿吓得赶紧将事情说了一遍,原来昨夜卯时太子从关东回来,得知皇帝在鱼藻宫,太子便赶紧来了鱼藻宫,谁知鱼藻宫外侍卫说了过了子时,皇帝不见任何人,且说戚姬交代不准任何人因任何事进鱼藻宫打扰皇上,太子又说皇后病危,守卫面面相觑,却仍旧不敢放太子进来。太子一时着急,思来想去便先去赵子儿那里,将母亲病危的事情说给赵子儿,赵子儿问太子皇后发生了何事,太子说自回到沛县,母亲不吃不喝,日夜跪在宗祠里,不哭不笑,没几日便病倒了,开的药也不吃,面色白的吓人。赵子儿当即吓得满头大汗,问太子怎么办,太子说必须见到皇帝,可是鱼藻宫的守卫不让见。赵子儿晓得皇帝的规矩便只好安排太子先歇息用膳,日出东方,赵子儿便赶紧来了鱼藻宫,将皇后病危的消息告诉刘邦。

    刘邦听得满头大汗,立即问赵子儿太子与皇后在哪,赵子儿说太子此时在太子殿陪伴昏迷的母亲。刘邦风一样地跑出鱼藻宫,来到太子殿,太子跪在榻前握着吕后的手,暗暗向天祈祷。

    “娥姁——”刘邦焦急的大叫一声便疾步过来吕后榻前,握着吕后的手,“快醒醒,娥姁,快醒醒。”吕后脸色惨白,一动不动的睡着。

    “还不快传太医?”刘邦朝殿外宦官大吼一声。不多时,太子殿便挤满了太医,轮流为吕后把脉。刘邦焦急的问秦太医吕后什么情况,秦太医称吕后身子太过虚弱,气若游丝,五脏半损,需得好好医治。刘邦急问能否医得好,秦太医说只是时日需得长些,皇后是能好起来的。刘邦这才松了半口气,赶紧叫秦太医亲自熬药。刘邦则日夜守在吕后身旁,连如意的册封大典也未能成。

    七日,刘邦守着吕后不曾离开过,吕后终于醒过来,第一眼见到的刘邦却是一脸疲倦的一手支着头在打盹儿,他就在她的榻前,一脸慈祥。吕后双眸清澈,直直盯着刘邦却再无眼泪流下,就是这么安静。忽然刘邦醒过来,见吕后安静的看着自己,刘邦并不好受,他知道吕后此时心中在怨他,刘邦也没说一句话,二人各自沉思着。

    “我没有废黜刘盈,也没有册封如意。”半晌,刘邦简单的交代了这些天最重要的事。

    “我说,你我至此相忘于江湖。”吕后不喜不怒,一脸与世无争之样看着刘邦说道,“我是很累了。”

    “磕磕绊绊这么多年,我知道你会原谅我,回来吧。”刘邦握着吕后的手说,“皇后金印,我一直为你保存着。”

    吕后不语,默默抽回自己的手。刘邦一阵尴尬,挠了挠后脑勺,认错似的说,“还跟我别扭甚了?你瞧我想你想的箭伤复发,十来天不洗澡、不安眠的。我知道错了,你还不能像以前一样原谅我这次犯下的罪行么?”

    吕后见刘邦一脸孩子气的跟他撒娇,吕后将头扭过墙面‘噗嗤’一声笑了。刘邦听见吕后在笑,晓得吕后已经气消,便也呵呵笑了。翌日,刘邦便迎吕后重回早已打扫干净的长信宫,原先的宦官宫人又都回来齐齐对着吕后稽首大拜,“皇后娘娘长乐无极——”。各宫除了戚姬以外,皆来看望吕后。穿越小说 www.kk169.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汉室风云》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汉室风云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汉室风云》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