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刘邦篇 第四回 第三十九章 长陵之行(下)

穿越小说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汉室风云第一卷 刘邦篇 第四回 第三十九章 长陵之行(下)
(穿越小说 www.kk169.org)    刘邦看着人群里一个较为年轻的小伙子问,“你年龄几何?”

    年轻小伙朴素的目光迎上皇帝威严有神的眼睛,略显稚嫩的小声答道,“草民年十五。”小伙紧紧抿起嘴巴唇紧张的看着皇帝,手指不停的抓着裤缝儿。

    刘邦又问,“何因来修建长陵?”“家中窘困,老父去世多年,老母寒疾在身,蓬荜之家无能缴纳赋税便主动来长陵抵税。”小伙说罢眼眶泛红起来低下头。刘邦悲怜的长呼一口气,拍拍小伙的肩膀做安慰。将宽袍大袖甩在背后朝着大家问道,“诸位修建长陵多长时间了?”

    答曰,“一年半”、“三年”、“自陛下登基第二年就来了。”诸声不一。

    刘邦又问,“家住何方?家中可有父母兄姊?”

    答曰,“家住河内郡沁水县”、“河南郡中牟县”、“上党郡长子县”、“家中独有白发苍苍的老母”、“有双亲和幼弟”等等之音,都是家庭条件不好而出来服徭役的穷苦百姓。

    刘邦默然良久,又道,“家中田地多少?一岁收成如何?”

    众人皆缄口低头不言。

    问了一通,刘邦心底已经波涛四起面露愧疚,前走一步举起老筋暴起的双手左右一搭低着头对着眼前的修陵人深深一躬。大家受宠若惊赶紧以礼还之和皇帝相对而躬。刘邦起身依旧做虚扶之样叫大家赶紧起来,说道,“诸位听朕说,你们很快就会得到原有的田地,丞相会处理好此事。除刑犯之外年不越二十三者,年逾五十六者,今日可以交接岗职回家;家中独亲者亦或是家中唯一梁柱之才者,今日交接岗职回家;家离长安远者,岁末从未归家者今日交接岗职回家。凡有爵位者且年岁五十六以上者、没有爵位年岁六十以上者皆赐王杖、免老。凡参与过修建长陵的免徭役三年,愿意留下来的免徭役六年,且岁岁赐米赐酒。”赐杖制度是汉初对持杖老人所采取的一种赋税政策。免除老人的赋税差役负担,持王杖者均得官吏的尊重,任何人不得打骂持杖老人。免除持杖老人的市税,允许持杖老人经商而不收取赋税。持杖老人的生活待遇比照六百石的官吏,犯罪者可从轻处理。免老制度是对达到年龄标准的编户齐民采取的一种免除徭役的制度,有爵位的免老者年龄方要达到五十六岁,无爵位的免老者年龄需达到六十岁。赐米赐酒制度本是对年逾九十或更高年岁的老者采取的一种优惠政策,修长陵的老者最大也不过七十岁,刘邦便迫不及待的赐米赐酒最主要的还是想要留住修陵人。

    刘邦身边的几位随行重臣不约而同的点头称颂他的正确言行。皇帝话音刚落,众人便高兴的欢呼起来,原先的那个年轻小伙最是高兴一步蹦起来,手舞足蹈的欢呼皇帝圣明。“哎哟——”刘邦被年轻小伙不小心碰了一下退出几步远,险些跌倒,身边大臣们赶紧接着刘邦,怒视小伙不知礼数,樊哙更是拽过小伙叫他向刘邦磕头谢罪。那小伙这才觉得自己过于兴奋不小心用手推了一下皇帝,当时没注意是谁竟不知就是皇帝。小伙吓得魂魄出去七分哆嗦而跪,未跪下去刘邦呵呵一笑扶起了他,笑意迎人的挥挥手称无碍。

    大家继续彼此而对原地欢呼雀跃,个个脸上洋溢起久违的笑容,朴实无华而又纯粹自然,仿佛是遇到春风拂面,清泉润心田,冬日暖阳高照一般,十分感激皇帝的金口玉言。

    看着大家如夏花一样笑开了,刘邦心底真正高兴起来,面容上却保持着一贯的帝王作风只是捋髯随大家淡淡而笑。大臣们也佩服起皇帝来,陪伴皇帝如此多年倒也知道他能做出利国利民的事,丝毫不需要多少考虑便轻松的解决了所有事。

    “皇上圣贤,如今又赢取了天下民心。”高起高兴之余一步跨到皇帝面前拱手称赞刘邦。

    刘邦笑呵呵的转身对他微点头示意拍了拍他的背。

    陆贾是儒家思想的追随者,儒家思想最核心最需要提倡的就是实行‘仁政’,看到皇帝所作所为皆符合儒家思想,便也上前拱手称赞道,“皇上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亲亲而仁民,赢得天下心。”

    刘邦早已习惯了陆贾略带儒家之语称赞自己,虽没读过多少圣贤书,可也知道‘不忍人之心’乃是儒家的一种同情仁爱之心。听得陆贾如此夸赞自己,刘邦遂而仰天哈哈大笑起来。

    刘邦仰天长笑之余,大家却是不约而同的跪了一地,山呼,“皇帝陛下万岁,恭愿天朝国运昌隆,恭祝皇帝陛下龙体康健。”

    刘邦微笑着蹲下一些做虚扶之样叫大家平身,几个大臣见势忙扶了一下前面的几个长者,长者拱着沧桑的双手连连说着谢谢。

    大家拥着刘邦听他说教,刘邦说既已下令,他们就不必在这儿,现在即可收拾东西回去,大家感激之余对刘邦再拜稽首,“我等贱民至死不背陛下。陛下和皇后的恩德,我等贱民没齿难忘。”

    刘邦楞了一下,心底自咐,怎么和皇后扯上关系。但没多想就笑着点头挥手叫大家各自离去。一些符合刘邦下令条件的人放下手中的活儿收拾东西逐渐离去了,走了好远还留恋感激的回头朝刘邦再次躬身做个揖,感谢给予他们甜蜜之路的皇帝。刘邦挥手叫他们远去,一帮衣衫褴褛精神矍铄的老少们这才相跟着回去。

    剩下一些刑犯之人和一些愿意留下来的人恋恋不舍中重又恢复了刚才的活计,逐个儿的离开皇帝干活去了。看到众人皆离去,有人犯了愁,樊哙首先站出来,一脸担忧说,“陛下怀德众人皆知,如今人去多半,如何修建长陵?”

    其实大家都有这个想法,刘邦倒是没怎么多想这些,听樊哙如此一说便‘嚯——’的一愣猛拍自己额头,一时犯了难敛起笑容挠了挠脖子,前走三步一手恰着腰子思忖一阵,不足半盏茶的功夫便眼前一亮咧嘴一笑回身神秘道,“明日下诏关东诸郡县狱讼案中犯五刑之人送到咸阳原修建长陵,不是还有那些盗贼么?”一手拍在樊哙后背笑问,“屠子,现在明白了吗?”

    樊哙一听乐了,皇帝好久不叫自己屠子,这一叫起来樊哙甚是感到亲切了些,摸摸自己的后脑勺嘿嘿一笑憨厚道,“还是邦哥高明。”

    樊哙居然卖弄起自己与皇帝的关系,连皇帝称呼都不叫了,改叫原先的‘邦哥’。刘邦乍一听有些摸不着头脑,微楞一下便哈哈笑了起来,撂起一脚轻踹在樊哙屁股上笑骂道,“你个屠子真会找缝儿。”

    王陵陆贾之辈皆被这俩人给逗乐了。在长陵口待了些时间便往里走去。转了几个偏寝往北继续走了没多久,有人突兀的喊了一声,“那不是皇后的肩舆吗?”

    闻得此声刘邦笑脸收起,恰着腰扬高脖子眯眼一看,举着红罗伞盖的人坐在土堆上左右观望,旁边安静停着一架红漆黑幔帐的肩舆。心底自咐皇后何时也来了长陵,莫名的捏了捏下巴尖儿前走几步往里探头探脑看着。

    “皇上,也许皇后娘娘在里边。”周勃说。

    刘邦拽住一个干活的年轻人问,“这……皇后来了么?”

    年轻人低头道,“就在里边督促着。”

    ‘哦’了一声,挥挥手叫年轻人下去。看着肩舆刘邦纳闷儿起来,不知道吕后什么时候来的,朝走了不远的年轻人追问一句,“什么时候来的?”

    走了不远的年轻人赶紧回头说,“不过半个时辰,但是常常都会来的。”穿越小说 www.kk169.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汉室风云》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汉室风云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汉室风云》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