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第12节 中国记者与长沙大捷

穿越小说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奋斗之第三帝国引子 第12节 中国记者与长沙大捷
(穿越小说 www.kk169.org)    曼苏尔饭店位于巴格达市中心底格里斯河西岸.距离伊拉克政fǔ、德国驻伊拉克大使馆很近.包括德意志广播公司、法新社等多家媒体在饭店内设有记者站.1942年8月17日上午.元首在这里召开记者招待会.

    在四楼会议室里.主席台身后的墙上用德语和阿拉伯语写着“记者招待会”几个字.透过敞开的大窗户.‘玉’带般的底格里斯河在明媚的阳光下闪闪发光.清真寺的尖顶、高楼与低矮的平房一览无穷.

    会议室里拥进了四十多个记者.加上元首和伊拉克总统的十几个随从.把不大的会议室挤得水泄不通.主席台与记者间分隔出三米的安全地带.更加剧了拥挤.

    天‘花’板上的风扇像发神经一样时快时慢.而且转动时剧烈摇晃着.好像随时掉下來的样子.还发出吱吱嘎嘎的噪声.为了确保安全.避免万一掉下來削掉世界级的、举世无双贵宾的脑袋.只得忍受酷暑停止使用.因此每个人头上热气腾腾.身上汗如雨下.特别是那些‘女’记者们的裙子紧紧贴在大‘腿’上.把手里的任何东西..从笔记本到手帕当成扇子.

    旁‘门’开了.屋子里安静下來了.喧哗声换成了此起彼落的镁光灯光.德国元首穿着黑包的‘裤’子、黑皮鞋和白袜子.上身是一成不变的褐‘色’衬衣和红袖章.他从容不迫地走上主席台.自己拽出椅子坐定.两位美‘艳’‘女’军官在身后背后手叉‘腿’站立.伊拉克阿里总统一身戎装.在一名沒有军衔标志的大胡子军人陪伴下拘谨地坐下.随后鲍曼主任坐在旁边作记录.隆美尔手里拿着一张纸站在一边东张西望.

    忽然.大厅里一阵‘骚’动.为了抢夺最佳拍摄位置.一个法国‘女’记者与巴勒斯坦‘女’记者撕打起來.法国记者一把扯掉了对方头上的纱巾.这下可闯下了大祸.要知道按照伊斯兰教古兰经教规.‘妇’‘女’必须用布覆盖身体.手、头发.还有脸.不充许其他男人看到.也就是说.头发是羞处.那个阿拉伯‘女’记者像被‘激’怒的母狮子一样咆哮如雷.在场的伊拉克保卫人员大声训斥着.但谁也不愿意上前.

    冉妮亚和丽达上场了.在劝说无效后.冉妮亚擒住阿拉伯‘女’记者.把她拖出会场.丽达也把那个肇事的法兰西美‘女’记者请到外面.

    李德与阿里互相点头.示意记者招待会开始.李德巡视着会场.遇到各种各样的目光:敬佩的、敬仰夹杂着爱慕的、挑剔的、斜睨夹杂着仇恨的.最友善的目光來自德国和奥地利记者.最复杂的目光來自阿拉伯人.最胆怯的眼光來自东欧人.最冷漠的目光來自大洋彼岸的人.

    隆美尔成了权倾一时的人.记者们眼巴巴地望着他.把手摇得胳膊肘儿都似乎掉下來了.

    “倒数第二个.后排第二个‘女’记者.”隆美尔的手指向一个地方.结果好几个‘女’郎都站起來了.“穿红衣服的.”他着急地喊道.其他人坐下了.两个穿同样颜‘色’的‘女’记者仍然站着.隆美尔脱口而出:“那个‘乳’.房大点的那一位.”

    大.‘乳’.房‘女’记者站起來了.她首先向隆美尔抛了个媚眼.然后才提问:“我是瑞士日报记者.请问阿道夫?希特勒先生……”

    李德当即打断了她.指着旁边的阿里总统说:“这位‘女’士.我有个提议.现在我们身居伊拉克.这是人家的地盘.所以第一个问題应留给东道主总统先生.”

    阿拉伯记者们脸上浮现出一丝笑容.‘女’记者很快转变了话題:“我是瑞士日报记者.请问拉希德?阿里?盖拉尼先生.你在德国人的支持下重占了伊拉克.对此你有什么感想.当前伊拉克局势存在什么问題.比如库尔德人要求独立的传言.能否谈谈今后的伊拉克走向.还有……”

    “请谈主要问題.”隆美尔适时打断了她.毕竟给元首当过卫队长.什么场面都见过.因而显得从容不迫.

    阿里总统搞政变应该得十分.打仗得五分.应付记者只能得二分.他吭哧了半天才结结巴巴地回答:“我先纠正一下.你刚才说的那个……德国人占领伊拉克的提法不妥.应该是解放.”

    “是吗.那么请问总统先生.你担任总统是否是被解放的产物.”

    阿里总统一下子无言以对.这句看起來平平平淡淡的话里隐匿着巨大的陷阱.他不知道怎么回答才好.幸亏元首接过话題替他解围:“刚才这位小姐说得很对.阿里总统重新执政.当然离不开友好盟友的帮助.我想说的是早在1941年‘春’天.伊拉克人民就高举起反对英国殖民的旗帜.英勇投入战斗.事实上.阿里总统自己解放了自己.”

    “我是德国《人民观察家报》记者.请我的元首阐述一下中东政策.”一位‘胸’前戴着党徽、脸上戴着眼镜的中年男人问道.

    李德就帝国中东政策发表了人所共知的长篇大论.德军进入中东.不是为了传播纳粹党的教义.也不是为了传播欧洲的文明.也不完全是把阿拉伯人民从英国人手里解放出來.完全是因为战事所需.跟踪追击.

    他手舞足蹈地比划着说:“在战争中你们会发现这种现象:为了打击敌人.往往要走很远的路.其实那些地方对帝国沒有一点用途.”接着他‘花’了十分钟时间谈了间接路线.

    “间接路线战略是最具效果、最为经济的战略形式.看似最远和最弯曲的路线.往往才是真正的捷径.无论在战争中还是商场、情场上.也就是说在任何竞争中.只有击败对手才能获胜.而在未克服对手的抵抗之前.应首先减弱他的抵抗.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将其引出自己的防线之外.这就是间接路线战略的‘精’髓所在.”

    大家静静地听着.连美国记者也暂时放下了戒心.手拄着下巴倾听着.元首继续淳淳教导:

    “伴随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观念也在发生急剧变位.其中一个薄弱方面.就是意志与品格上的战略失衡.这在青年一代的表现之一.就是他们的教育素质虽然明显提高.但是在他们中间却泛起一股浮躁思‘潮’.凡事求一步登天.正如维也纳专家所概括的.现在的青年一代:当官.想一步登天;经商.想一夜暴富;从学.想一天成名.就连追求情侣都想手到擒來.省略过程.直达结果……”

    记者席上传來一阵轻笑.气氛显得活跃起來.元首的这些话在他们当中产生了共鸣.然后.李德仍旧摆出一副教师爷的架子继续教诲:

    “你们年轻人追求理想固然值得欣赏.因为目标是一个人成功的动力.然而.从实现目标的道路來讲.他们却过于直接和急于求成.事实上.在战略上最漫长的迂回道路往往是达到目标的最短途径.以慢求快、以稳求进的‘间接路线’才是生活中的一个基本定律.

    李德喝了一口水.又摆出一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统帅的架子继续讲道理:“间接路线战略的主要原则是应该尽量避免正面强攻直撞的作战方式.在战争和战役中.要首先使用各种手段.力求出其不意的震撼敌人.使敌人在受到突然袭击的情况下.在物质上遭受损失.在‘精’神上丧失平衡.然后再视情况实施进攻.在生活的所有领域.采用间接路线的方法是一个基本的原则.”

    会场上响起热烈的掌声.轴心国记者们使劲拍着巴掌.把手掌拍红了.中立国记者们有一下沒一下地鼓掌;美国记者紧绷着脸.好像德国元首欠了他几百块钱似的.但禁不住场内热烈气氛的感染.双手有气无力地碰撞了两下.

    一个东方面孔的年轻人迟疑不决地站起來问:“尊敬的德国元首先生.日本人公开叫嚣说.要穿过印度与德国在中东的某个地方会师.你对此有何评价.”

    李德盯了他足足半分钟.他隐隐约约感到一种久违的亲切.因为对方是中国人.而此前他们都把他当成日本人.至少隆美尔把他当成盟友才让他发言的.

    李德亲切地对他回答:“我不想说日本盟友的坏话.这涉及到轴心国团结问題.”等对方失望地坐下來后.李德又补充道.“想必你们中国人清楚地记得.日中战争全面开始后.日本军部曾扬言三个月占领中国.”

    中国记者会心而感‘激’地笑了.在场的意大利记者听着不习惯:德国元首怎么偏向中国人.突然角落里爆出一声尖叫:“是支那.不是中国.”

    大家循声望去.一个留着仁丹胡子的矮个子坐在角落里吹胡子瞪眼.李德沒有理他.问这位中国记者是那个报社的.当听说是《中央日报》驻中东记者时.他如数家珍般说起來:《中央日报》是中国国民党机关报.于1928年2月1日由中国国民党中央创刊于上海.一年后迁至于南京.报社采总编辑制.社长由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兼.

    今年年初.日本在东南亚连连获胜、凶焰万丈的时刻.《中央日报》刊发了第三次长沙战役胜利的消息.振奋了抗日军民的士气.

    1941年12月至1942年1月.中国第九战区国军部队在湖南岳阳新墙河至长沙浏阳河之间.与进攻的日本军队第11军‘激’战.

    1941年12月31日.日军攻入长沙市区.双方展开巷战.此时日军认为长沙已经拿下.日11军司令阿南惟几次贺电到国内报喜.以洗前两次长沙会战未胜之耻.办几件來自国内的祝贺电报也像雪片般飞來.

    但是日本人高兴得太早了.国军在炮兵掩护下切断了日军的补给线.1942年1月4日.中国军队把攻城的日11军反包围.日军在既无援兵又无补给的不利情况下.最终只好强行突围.

    会战以中国军队的胜利结束.日军被打了个鼻青脸肿.按日方的统计.伤亡6000余人.

    第三次长沙会战是同盟国自珍珠港事件爆发以來第一场大胜.其战果甚比台儿庄战役更辉煌.蒋介石认为这是抗战以來的最得意之作.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同盟国的士气.以及中国军队的奋勇形象.

    穿越小说 www.kk169.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奋斗之第三帝国》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奋斗之第三帝国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奋斗之第三帝国》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