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十三章 史特棒

穿越小说推荐各位书友阅读:青葱过客正文 第九十三章 史特棒
(穿越小说 www.kk169.org)    “哈哈!你怎么老是记住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考试的时候没见你考得多好。”吕思明笑得有点大声,引起了周边看书群众的不满,莫安赶紧拉走吕思明,在进电梯前想起了还有一本书的借额没用掉,就转身在那堆刚还

    回来却还没被管理员摆放好的堆在推车上的书堆中抽了一本就走了。到前台刷卡的时候,莫安才注意到最后拿的那本书是《赖宝日记》,这书名看着有点随意的样子,就是不知道内容怎么样。没想到吕思明看到那本书,“咦

    ,这里也有那种搞笑的小说啊。下次我再去找找应该也能找到网文作品。”“你看过这个?好看吗?”“挺好的。”

    回宿舍的路上,莫安收到了一条信息,打开一看,又是冷空气南下的天气预报。哇,好像会比之前更冷,莫安又开始纠结到底要不要穿那件很有来历的外套。吕思明看到前面就是绿榕园,“要不要去绿榕园吃个饭啊,芷

    园那边的也吃腻了。”莫安看了一下时间,“好啊,在这边吃饭还能避一下难。”“你不是已经抛弃了当演员的梦想了吗?用不着避难啦。”吕思明提醒了莫安,“也对,习惯了避难,都忘记了自己已经失去了当壮丁的资格

    咯。”

    吃完饭,两个人悠哉游哉的拿着书荡回宿舍,看到柯启贤拿着一张纸在念叨着什么,走进一看,原来他是在背新剧本的台词。“大家好,我叫史特棒,因为我的历史特别棒。中华上下五千年,夏商周秦汉隋唐宋元明清,

    哪个朝代都了如指掌,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前推五百年,后......呃,是什么来着。”柯启贤又把那张翻到有字的那一面,从头看起来。莫安就帮他接话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晓人和,明阴阳,懂八卦,晓奇门,知遁甲,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自比管仲乐毅之贤,抱膝危坐,笑傲风月,未出茅庐,先定三分天下。”

    “不是啦,是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咦?等等,你们两个什么时候回来的。”柯启贤听到莫安的声音,转头看到这两个家伙。“就刚才你说前什么,后什么的时候回来的。”莫安回答后马上抢了剧本过来看了一眼,

    “哇,这个好像有点无聊的样子。嗯,对了,这个上面写的提问环节是真的可以提问的吗?”柯启贤笑了,“对啊,因为学院那边提议说要有教育意义,所以要跟大家多说一点历史知识什么的。”“哦,那好,我问你,唐中

    宗他妈跟唐太宗有什么关系?”莫安随口就问了一句。

    “呃,这个,好好的问皇帝他妈干嘛,这个应该又不出名的,谁知道啊。”柯启贤这下可被问倒了,根本不知道这个问题都是什么鬼,莫安气得拍桌子,“你居然连武则天都不知道,这个答案可以说是老婆,还可以说是

    儿媳。哎呀,你这水平不行啊,就这样还能叫史特棒?”柯启贤不服了,“换一个问题,不要问女人的。”“你这样有一点性别歧视哦,不过,也行。那请问,战国四大名将是哪四个,参加过的著名战役都有哪些。”柯启贤

    想了一下,“四大名将啊,呃,白起,呃,这个问题太广了,换一个。”莫安很无奈,“史特棒,你的要求真多,那好吧,请问北伐战争中主要打的是哪个军阀?”“哎呀,不要问近现代的啦。我们现在还没学到呢。”柯启贤还是答不出来。“那,请问蒙古西征时,奥斯曼土尔其的哈里发被俘后是怎么死的。”莫安只好再换了个问题。“不要问外国的!”柯启贤有点恼羞成怒了。“哎,真难待候,那请问秦始皇统一过程中,最后一个被灭的国家是。”“好像是燕?不对,是齐?”柯启贤有点拿不准。

    莫安面无表情地看了柯启贤一眼,“我觉得这个不行,这么些问题可是一般难度的而已。”“哎呀,我们想着就理学院的历史水平应该不会有那种很难回答的问题吧,”柯启贤也渐渐发现不太好的样子,可是还在垂死挣

    扎,“没有很多人会像你那样问这种奇葩的问题啦。”“这些问题也不算奇葩吧,那要不要问你一点体系之类的问题啊。”“什么体系的问题?”“比如称呼上的来历啊,就像秦始皇是第一个皇帝就叫始皇,胡亥就叫秦二世

    那一类的。”

    柯启贤回忆了一下,对于称呼这一块好像相对还容易一点,而且就算不记得,也能够大概推导一下,“好吧,你问。”莫安就真的问了个体系的问题,“请问,为什么唐朝以前的皇帝都是被称某某帝,唐以后被称某某宗。”柯启贤愣了一下,“这个,是因为,喂,有这个规律的吗?”“有啊,比如汉文帝,汉武帝,汉灵帝,魏文帝,晋武帝,隋炀帝这些在唐之前的就叫帝,唐太宗,唐玄宗,宋神宗,宋真宗,元英宗,元惠宗,明孝宗,明光宗这些在唐之后就叫宗了。”莫安举了好多个例子说明了问题。

    柯启贤要抓狂了,“你那么牛逼你说原因啊!”莫安耸了耸肩,开始解释了。

    想知道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规律,首先要搞清楚谥号、年号、庙号的区别。谥号是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说以周文王、周幽

    王等其实都是谥号。庙号是东亚地区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起源于重视祭祀与敬拜的商朝。所以在古代对于庙号很慎重,隋朝以前不是所有的皇帝都有庙号,尤其是西汉,非有大功大德者不能拥有。年号是中国

    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亦可以作为表示年份)。一般由皇帝发起。明朝以前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如唐高宗就有十四个。

    简单了解了谥号、庙号、年号,那么为什么会出现以唐朝为界限对皇帝的称呼不同呢?

    由于于皇帝的庙号不好拿,所以不是所有的皇帝都有庙号,但是每个皇帝几乎都有谥号,而且谥号都比较短,比如汉文帝的谥号是孝文,因此叫汉文帝,汉武帝则谥号孝武,因此称汉武帝,基本上唐朝以前谥号都是一到两个字。由于不是每个皇帝都是庙号,因此在唐朝以前都习惯用谥号称呼皇帝。但是这一切到武则天发生了变化,唐高宗李治死后,武则天不按套路出牌,给自己老公定的谥号叫天皇大帝,总不能叫他唐天皇大帝吧,因此只能称呼其庙号。所以就有了唐高宗,而唐太宗本来谥号文皇帝,但是武则天当皇帝以后谥号开始浮夸,唐太宗的谥号成了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所以也只能叫唐太宗了。

    而到了明清,由于绝大多数皇帝都是一个年号,因此为了方便也会称呼庙号,比如明成祖朱棣也被称为永乐大帝,这一称呼在明朝还不普遍,而到了清朝就太普遍了,由于乾隆、康熙一生都没换过年号,故后世即以年号

    作为皇帝的称呼。穿越小说 www.kk169.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青葱过客》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青葱过客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青葱过客》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