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 章典故六

穿越小说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幼学琼林典故 第 6 章典故六
(穿越小说 www.kk169.org)    原文:道不拾遗,由在上有善政;海不扬波,知有圣人。

    译文:路上掉的东西都没有去拾起来据为己有,是因为上面有很好的政策,人民生活都很富足;海面上不再起波浪,外国的人知道必定出现了一个很伟大的圣人。

    典故:路不拾遗海不扬波

    路不拾遗

    道不拾遗,原意是道路上有东西遗落,却没有人拾起来,占为已有。形容人民生活富裕,社会风气淳朴。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国无盗贼,道不拾遗。”《战国策?秦策一》:“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强大,诸侯畏惧。”

    春秋时,郑国政治家子产由于平定贵族旧势力的叛乱有功,成了郑国的正卿(官名)。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郑国经济发展;同时还主张依法治国,制定了严厉的刑法来处置犯罪行为。因此,国内没有盗贼;“道不拾遗”;街上的桃树、枣树长满了果实,也没人爬上去摘。由于子产把国家治理得很好,郑国富强起来了,虽然连续三年受灾,老百姓也没受冻挨饿的。

    战国时期卫国人商鞅因逃难到秦国,主张法制国家,受到秦孝王的重用,他先后制定一系列新法,废除维护贵族特权的旧法,主张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执法严明,不循私情。经过一段时间,秦国社会安定,夜不闭户,道不拾遗,国力强盛。

    海不扬波

    法家重政令法治,而儒家重教育德治。孟子曰:“仁言不如仁声之人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周成王时,外国交趾南,有越裳氏名羌酋者,为夷狄诸侯长,来献白雉曰:天无烈风淫雨三年,海不扬波,意必有圣人在位,故来朝之。

    原文: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

    译文:爆竹一响新的一年马上到来了,每家每户都更换了桃符来迎接新年的到来。

    典故:年兽桃符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世上突然出现了一种怪物叫年,每当新年来临,它就要下山来吃人,所以人们新年临近时,都要搬到山脚去躲避灾难。与此同时,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

    有一次,年下山来了,有一个乞丐正在下山乞讨,他看见一户人家灯火通明,原来这一家人在整理东西准备向山脚奔去。看到有人了,乞丐赶忙恳求道:“你们行行好,给我一点吃的东西吧?”“我们都自身难保了,我劝你还是赶紧逃命去吧!”“求求你们了,我实在太饿了。”乞丐的声音此时变得更加凄惨了。“好吧。”女主人有点心软了,她急忙从屋里拿来了一些点心,对乞丐说:“赶快逃命去吧,年兽马上就要来了。”

    正在这时,年兽来了,女主人赶紧溜进屋子躲了起来。可是,凶猛的年把屋子掀了个底朝天,一步一步向女主人逼近,突然,不知从何处传出“噼里啪啦”的声音,只见乞丐正在拼命地燃放烟花、爆竹,年兽不知道这是何物,吓得赶紧逃跑。年兽怕烟花爆竹这一消息马上传开了,村民们纷纷回到自己家。于是,每当新年来临,人们都要燃放烟花爆竹,以求得新年的平安。

    古时在节日或喜庆日,用火烧竹,毕剥发声,以驱除山鬼瘟神,谓之“爆竹”。火药发明后以多层纸密卷火药,接以引线,燃之使爆炸发声,亦称为“爆竹”。也叫“爆仗”、“炮仗”。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於庭前爆竹、燃草,以辟山臊恶鬼。”唐刘禹锡《畲田行》:“照潭出老蛟,爆竹惊山鬼。”宋王安石《元旦》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相传在东海度朔山上有一棵大桃树,树干弯曲伸展三千里,叉枝一直伸向东北方的鬼门,鬼门下山洞里住的鬼怪每天都由此门进出。树下有两位神将:神荼(读作申舒)、郁垒(读作郁律)把守。这两位神将只要发现害人的恶鬼,就用芒苇编成的网子去捆住他们,并丢去喂一只老虎。周朝起,每逢年节,百姓就用两块长六寸、宽三寸的桃木板,画上两位神将的图像或题上他们的名字,悬挂在大门或卧房门的两侧,以镇邪驱鬼、祈福纳祥,这就是桃符。而且古代人还会在自家的第二道门上画上那只吃鬼的老虎,旁边还有一条芒苇绳,以用来镇邪驱鬼、祈福纳祥。穿越小说 www.kk169.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幼学琼林典故》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幼学琼林典故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幼学琼林典故》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