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一十二节 梦读吕氏春秋

穿越小说推荐各位书友阅读:立志论说正文 第一百一十二节 梦读吕氏春秋
(穿越小说 www.kk169.org)吕氏春秋上很难让人明白是在寻找什么样的世界。仅可看作争鸣评论天下春秋时期故事获得生死存亡的借鉴。

    “虽智在,智不由接,自知非智!”这样的思想就像一颗电火流星引起我的注意。

    以梦读方式览阅前代传承下来的传统系列,旨在揭开病痛以引起疗救的注意,统观全局。我的愿望是“一字千金”版的《吕氏春秋》见其貌,来真正读懂古书,古为今用。

    吕不韦得《老子》深感文题难悟,遂集三千食客依据他的大体意思吸取天下诸侯经年的事件整理出“管理天下”的学问。读《吕氏春秋》要理解文中的精神气势。

    配天、数理、五行,参合行事要合时令。“天曰顺,顺维生;地曰固,固维宁;人曰信,信维听,三者咸当,无为而行。”是否表达得至雅、至信、至达?只可说在当时他身处的地位和对普天下知识的运用确也恰当,是为了顺治天下而服务。

    假如其果真是始皇帝潜在的仲父,也是一位称职的仲父了,这就与传言无差。他谈不上谋略家,却集借诸子百家的文头,聚学子归秦也起到了作用。成书名意为“一字千金”,然则道家观其恐嫌啰嗦难至雅达;法家观其恐嫌难循极理;谋家观其恐嫌难深入微情。墨家观其恐嫌不及兼爱,后千古悬谜故事因何惹恼始皇帝得以诛身?事件中嫪毐也许是杜撰的假设或者解说为替罪羔羊也难识?这故事也与大秦帝国迅速瓦解崩溃又有什么关联呢?

    《吕氏春秋》所述文古书载有“十二纪、八览、六论”。揆天道、摄人心者成霸业。以一年四季十二个月搭配时会:安置耕种,养护幼鸟,呵护自然的平衡。文题风格受前文化传统九宫格局的影响。文化传承上至易学,有黄老思想的风貌,但又有所修偏。

    为了顺应自然之理《春纪》是讲春天的过程主要讨论养生之道,《夏纪》论述教学方面和评论乐经理论,《秋纪》主要讨论军事攻伐问题,《冬纪》主要讨论社会阶层的修安之道。

    孟春纪,节气有木属,精神意志是来自伏羲所创的推移相变《易》景。地球以回归摇摆到疆域最接近对应星宿的循回地方。顺天德、修祭典、统下民的思想。

    这让人想到《山海经》里面的用意也带有祭山、祭海如此迷信瑕疵。这样从中说明在过去居于上位的是这样统治人民常用的巫术手腕。天子的资格为万民祈福。春天修渠、护幼鸟等为做一年的开始准备工作。

    本生,讲世间的贵重、财富、名誉若与生命相比较都是微不足道的。生命为本,生命关怀。重己,说养生也要明白保护健全生命的道理。这内部也有道理,从而能够重爱天下。知足而足,了解客观规律、个人感受为行动的头脑。贵公,讲解老聃,最公正的道理在天地道德。思想自然影响出于《老子》。做大事拘束小节,天下苍生的事,引用老聃“天道地德”就是公正之心了。去私,说天、地、时都行于公道,日月星辰按照天道准则运行,无私的创造生机大地。人居天地间为大义而去私。因为私有几多弊端?要多想天的仁厚公允,自然法则不可废呀!

    仲春纪,养护幼芽、桃李花开,春浓于天地气色。贵生,不贵生贤于贵生者,然而生命只属于人生一次的所以贵生,所以要倍加珍贵。管好眼、耳、口、鼻,“道”的至理是保全生命!“无死地”境界去游生。情愿,讲领悟到自己的内心,顾及道德之义。当染,讲世间是个大彩缸,染着也是不可避免的事情。试问什么文明染彩了我们?仁厚、道义、自然,寻师求教,熏染得当。功名,讲唯循方法这样功名不脱。大功名是会让“义士归属,贤德留住”。

    季春纪,观天行运,天下生物开始向荣。周济天下,舒展天地德,祭祀管理天下,有些作“巫术”的感觉,所以我们现代社会再没有根基可存有回到封建社会的可能。尽数,讲安放精神适应寒暑,欢愉尽在神气。先己,说整治自身,悟及天下。天下的道理在自身上找,自身修养的人可以得到人心。论人,说君道简约无为,取法于诸身。应该是塞己而去和人。事变莫测,德行昭彰。豪士时之,远方来宾,不可塞也。意气宣通,无所束缚,不可收也。昔上世之亡主,以罪为在人,故日杀戮而不止,世上的人主不知约束自己而去要求别人的坏处,这是能引起亡国、乱世的。了解他人就从他平时处事的态度中全面去了解。以至“中情洁白,不可量也”。

    圆道,讲天循圆道,许多事情都能折反回来的来保存本性。这是整个天之所喻!天使圆道,周通而变。天运转了圆道就没有闭塞之处。圆道定论后,可以使普天下人各行其职、各尽所能,这就是天下人走的方正之道了。

    孟夏纪,带着火性,百草欣欣向荣。可以观景养性。这篇也说明过去有敬三皇的习俗,春、夏、秋将是祭拜三古的代表,以求降福。“置三公”方面的修改细配到月份上这是修编上的见解。劝学,说信义懂得,忠孝达情。尊师,讲上古三黄五帝皆有尊师的榜样,有从、明达,学而贵。诬徒,讲分析事理、综合义理,学然后才可致用。用众,说事情不可以不作辩议而后才能得教化。世人皆在所生长的环境培养品质。德的生成来自于众。

    仲夏纪,静定安闲,暑天节气的含义指导人们。大乐,讲天地车轮,众音源至于和,适又成为力助音。这样有吹有奏音乐成。侈乐,讲追求富音变化就是奢侈之音,而人的天性是安守在静与玄。适音,才是心音,和平之音,奏音乐以理律取胜,音乐的效果点好坏始定。古乐,正适配和,最早是伦定制的音律,一节九变。来到春秋时期却宏大音器富丽堂皇。

    季夏纪,借天意,以安祭为主。音律,是天音地律,谱曲要合时而动。情感注入和谐。音初,说心出于音乐,最早的音乐用在正德达理方面的说法。制乐,讲乐谱的制作要用在顺天景、意人乐的造诣。明理,说乐在摹自然,人以理活着,音响节度是存在的魂。

    孟秋纪,属金,白露降,肃杀气始,御寒修室。荡兵,说正义、威势为兵魂所在。振乱,讲赏罚不废,振乱有当。禁塞,做到禁止闭塞,仁义畅通。怀宠,讲必中理然后说;必当义然后议。诚信概天下之道,这样的道理就好像是立志论说。

    仲秋纪,养老、佩衣适合秋风之节。论威,说生死荣辱归义道。简选,说优良有素。决胜,说正义、智谋、果敢,善以民作战者胜。爱士,说抱德尽力予人衣食,解人所难。养士者疆国得保。

    季秋纪,关心季节达时令。顺民,讲取民心。知士,说士中亦有“千里马”为高节死义。审己,说事出有因,问明其意。精通,说精神与意志连贯,动情动人,心有应和。

    孟冬纪,十月立冬,做好立冬准备,祭祀颛顼。先三皇后五帝,其实颛顼帝实际是历史上通常称作的五帝之首。在《春秋》上首次说颛顼配水德,并至三皇,比喻为四季修身的榜样。节丧,讲简约些丧事的排场,化减失去的痛苦。安死,说是非明显,俭葬安敬。异宝,讲以不利得为利,为不开得以见,名不见得以闻。这说的高风亮节也可为宝。异用,得饴志向的运用很重要,看重在你将行进的方向,出发点获得不同的结果。国统亦有志向之说了!

    仲冬纪,以天气的收敛指导,休干戈、宁静、安养。至忠,讲逆耳忠言,根深叶茂。忠廉,说大策略有,士议之不可辱,大义气节难改的人视为国士。当务,辩论信理,勇义法务。长见,讲今古理通,后世有知音!

    季冬纪,是月也,日穷于次,月穷于纪,星回于天。数将几终,岁将更始。专安于农民,无有所使。天子乃与卿大夫饬国典,论时令,以待来岁之宜。

    士节,说志士是国家的依据。介立,说立其仁孝之节。诚廉,讲本色所致,历史上中华文明可谓是浑然一体。不侵,讲不争士而自归;义行天下自安。序意,说五行为分节,让意智慧则能全意。所以寻大道理不闭塞别人说出的意思。

    有始览,从过去经典、天文上找到记载对于地阔的概括纬长五亿有九万七千里,南北亦五亿有九万七千里。地球实际赤道八万零一百五十二里;亚欧大陆横贯三万六千里;若说把看不到的大气层也算作地球,地球的周围会大得离奇,显然这里所载是虚想的数字。天文以二十八星宿周天。

    应同,说同气连枝,万物不为灭。类固相召,气同则合,声比则应,名实得当。去尤,说到辩证的圆顺。校错去妄,加之说明。听言,说察诚、分善、义评。谨听,说观上古情景,不知而自以为知,百祸之宗。务本,说达治先制身。复自道,何其咎?谕大,说志高虽不成然而风度犹在,需要广运其志。

    孝行览,养有五道:修宫室、安床笫、节饮食、养体之道也;树五色,施五采,列文章,养目之道也;正六律,和五声,杂八音,养耳之道也;熟五谷,烹六畜,和煎调,养口之道也;和颜色,说言语,敬进退,养志之道也。修养务必本着莫贵于孝,为其要近于圣。

    本味,说明水可以称作开始,火可以是作为的过程,这可以是对生命感知的描述,成己所以成人之美。爱惜生命,人活着也能为别人。首时,讲待时而动,应节而为,事在有担当。义赏,说是天荣赏信,尊贤报德。长攻,说遇事应对,坚持不懈。慎人,讲得人之真心实意很重要。遇合,讲和体一气,审己而达乎治之义,帝王将相能达到自我检讨?凡举人之本,太上以志,其次以事,其次以功。必己,讲辩不辩和调,德操做事在己。

    慎大览,善持胜者,术窥强弱、权勋。说“故小利,大利之残也;小忠,大忠之贼也”,厚忠、大利的所在,要想想坚守在哪里了?下贤,说礼下贤士而得之。报更,讲贤众可易天。顺说,高妙之说。

    大广,说攻伐的战场看不见的大就是有文攻与武攻相互辅助。国中士多会获来天下宁。贵因,积因得善。察今,说今情可识古,不了解上古的主张不能称贤。春秋时期有天下七十一圣,他们因时世忧天下各著其说,世易时移,法求新解。

    先识览,信、名、亲、财、功,然而得民心则得天下,民是国之本,古今的道理是一样的。观世,说运营好之后天下国士比肩、圣人继踵。不知什么样的社会能够达到这种境界。

    知接,讲智慧可接连,智在,但是无由可接,自知不智。悔过,说谋要达,智要圆。所以过失要捡。乐成,说诚能决善,众虽喧哗,而弗为变。察微,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去宥,讲心中的遮盖会导致危险的判断。正名,始治之法,循名必辩。

    审分览,正其名,分其职,为主不累,下臣竞力。君守,说有准不以平,有绳不以正,天之大静,所以探求不止,故君主任天下而不强,此之谓全人。任数,闻籍于静,见籍于昭,心籍于理,听、见、想不一定真实。

    勿躬,说太上古时,不阻能则有二十能人出。知度,说实情不会掩盖。慎势,数、势,不得为而成。鼎铸文,理自通(对九鼎治天下的赞同)。不二,说“聃柔,孔仁,墨翟廉,关尹清,子列子虚,陈骈齐,阳生己,孙膑势,王廖先,儿良后。”这都是片语之解,不一之说。夫能齐万不同,突破愚智工拙力竭,解一才可为圣人。执一,说取己诸身为观,穷日月、极宇宙。高妙的道理同样可以照在自己的生命本身上。

    审应览,审之反应,说话有个中心,取其内容,问及中心。重言,言之成论,一言之重,重及九鼎,说有源头。精谕,说圣人听无声处;视于无形,窥于无踪处,见志读人心,天符同也,故至言去言,言者谓之属。这段话也成了对古代逻辑精辟的见解。

    离谓,说是表达文章意离则祸多。理也者,是非之宗;道也者,有无之论。淫辞,词繁反而蔽识。不屈,讲明辩的人认为得道未全面,虽然应物(唯物)符合,述理不能穷尽。应言,讲言有浅,谋有潜,言之言得当。具备,作为成功的桥梁。

    离俗览,世之所不足者,理义也。老祖宗发明了字便有仁义之字节抱守,偏离字面就有盲目虚妄的迷守。高义,讲君子自行,义诚为高。上德,以德以义,不赏而劝,不罚而邪止。用民,讲赏实罚充,荣利积富。

    适威,当务除民灾,思致其民福。吕不韦文中揭示周天子九鼎废于改文与鼠咬存藏的竹简典档信物。为欲,说天能盖、地可载正欲于“有无”。进心不止,诚无欲则明不前。强国策,令其民争乐用也。贵信,讲信且智且勇!六合之内皆为己府了!众人亲之,信立则虚言可以赏也。言归其本色大概“言有曲故”之类。举难,说物不可全美,故择务而贵取一也。是说人人都有其短,至察无朋。

    恃君览,利出群众,世始于无,故化为乱。太古无主君从而类群居,知母不知父。这判断深受《山海经》类前记文的留世影响。长利,利虽倍于今,而不便于后,弗为也。知分,讲人居物理可分,不得不然之数也。

    召类,说以形逐影,祸来福至。达郁,讲防人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渎,败人必多。治民者宣之使言,是故天子听政。行论,讲任重志远,势不便,时不利,辩以求存。骄恣,礼士、得众、完备去骄恣之患。观表,看天为高矣而日月星辰云气雨露未尝休也;地为大矣而水泉草木毛羽裸鳞未尝息也。观表察里,荣盛达大道!

    开春论,言尽理,脱罪择善,和鸣繁荣。察贤,讲担义任,走抱负。期贤,国安的潜在之兵,亲贤扶仁义。审为,讲尊生知轻重。爱类,贤人不远海内路,以民务者天下归。公输般(鲁班)的精械也难突墨子之守。贵卒,谓生死的潜在胜战。

    慎行论,虑不利之因匡正义。功大也讲义,事理贯及彻底。疑似,虑疑似、辩惑真。一行,强大之国诚可知,则其做王不难也。求人,讲身定、国安、天下治,主线还在求贤人。察传,凡闻言必熟论,其与人必验之以理。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为总括得经文真意。

    贵直论,士直言,枉处见。贤求直为存之本才能“家不处乱国,身不见污君”。直谏,讲蔽危所以极言贵。知化,变则通;化则转。过理,讲达通合理。壅塞,过错无门路听到;善意无自然到来,所以说假言遍门庭。原乱,讲乱皆连带反应;事都起处有因。

    不苟论,尽其智可达赏远。赞人能方可举贤。自知,讨论如何弃“掩蔽之道”?尧有欲谏之鼓,舜有诽谤之木,汤有司过之士,武王有戒慎之鼗,犹恐不能自知。当赏,讲恰当出赏,归善和安。博志,任重犹梦得,志博再讨彩。贵当,本性自然,天地之数。有好品质者自贵,审象万理同在,真心活着,担当生存。

    似顺论,喜怒循理,听进忠言逆耳。别类,眼有不见、智有不达、数有不及。观类义显,识英雄忠臣得、贤良启用。有度,讲恶欲喜怒哀乐这六者不荡乎胸。通乎性命之情仁义术自行。分职,使用让能的姿态才可分职。处方,安正六亲根本,事在谋论方正、分明一理。慎小,讲小细节信必成。

    士容论,有将风、国士,无法言语其内质。若用如此君主“无为”也能是普通神明之术了。务大,讲士的志向高远,大事未成风度犹存。上农,志力耕垦,尽地其产,上之根本。使众民安系于有事情做。任地,假如都有开阔良地的这个志向,沙漠多少年后有可能也会变成绿色家园,这是真正胜任地的丰收。辩土,讲是为了种植管理。审时,夺住时机,有可能制衡的物界平衡消失不再了,一想有作为要早把握得当!

    吕不韦促成国士竞为的典范,把始皇帝视为己子。但是“安榻之侧岂容他人鼾声”这样的逻辑推理下去就会绝杀天下所有的人,诸侯宾客使者相望於道,请文信侯。始皇帝见之赐文信侯书曰:“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於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吕不韦自度,他这一出的计策“奇货屯居”赌成终败!

    皆是因为封建新兴的制度所不容。就如后来清朝顺治帝误弑多尔滚而弃朝离位的剧情相似(野史说法与体面的正史记录不同)。无论是仲父、亚父都不及皇父名正言顺,骨血且是次要的,早年因“奇货屯居”而沾沾自喜,晚年因此而悔恨。这是解不开的情节,何以“商圣”言之?饮鸠而绝。贤士死,直诤亡,皆随吕毙而广众之心气散了!

    吕不韦其人可以说是为邦国肝脑涂地。这里精简介绍是为了更清楚了解学问的实质。纵观《吕氏春秋》描述希望一个开明、爱士、延继千秋万代的社会。这部文章确实不是语言的花瓶,当然原因在编者看到世上有七十一位有名望的学问人自觉为天下苍生请命。可是掌朝者都有嫉贤妒能的恶疾,就连他自己本人的生命也不保全。这学问对皇庭不就成为可笑的神话了吗?

    试想春秋时期,有众贤的思想合集(《吕览》上提到)对大一统在“人心所向”上奠定了不可动摇的基础这就是起因,其使用在大一统的前夜功不可没。

    可是随着新王朝的建立以后纸上谈兵不再对天下黎民起到驯顺作用了。战国时期的导火索起因于周天子被杀,春秋序幕拉开,然后七雄各自傲居。

    天下救国为民的道理难能可贵,得圣学者得天下。“圣学”被包揽在《吕氏春秋》之中。穿越小说 www.kk169.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立志论说》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立志论说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立志论说》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